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

  脊椎动物,两栖纲,蟾蜍科。俗称“癞哈蟆”。身体较青蛙大,不善于跳跃,而善于爬行。体长可达10厘米以上。背面多呈黑绿色,有较多的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斑纹及小疣。上下颌上均无齿。头上有1对很大的耳后腺。趾间有蹼。雄蟾蜍的前肢内侧3指具有黑色指垫,无声囊。白天多栖于泥穴或石下、草内,夜晚出来捕食害虫等。成体冬季多在水底泥土内冬眠,早春在水里产卵。体外受精。我国南北各省多有分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青蛙

  脊椎动物,两栖纲。一般指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泛指黑斑蛙、金线蛙(Rana plancyi)、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等蛙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无尾目(Anura,Salientia)

  脊椎动物,两栖纲的1个目,又称蛙形目(Raniformes)。成体短阔,无尾。头部略呈三角形,颈部不明显,前肢较短,后肢特别发达,具有蹼,适于跳跃或游泳。有眼睑和鼓膜。口裂较大,多数种类舌可翻出口外捕食。肋骨不发达,或完全退化;额骨与顶骨、尺骨与桡骨、胫骨与腓骨都各自愈合。无交接器。多体外受精。卵产在水中,孵化成的幼体有尾,称为蝌蚪。用鳃呼吸,幼体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逐渐缩短,最后消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蝾螈(Cynops orientalis)

  脊椎动物,两栖纲,蝾螈科,也称东方蝾螈。长约7厘米,背部和体侧都呈黑色,有蜡光;腹面朱红色,有不规则的黑斑。头扁平,躯干部背面中央有不显著的脊沟,尾侧扁。四肢细长,前肢4指,后肢5趾,均无蹼。卵生,数较少,多分离。生活于清冷的静水池沼内,也见于湿地草丛中。我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福建等地多有分布,可作实验动物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鲵(Andriasdavidianus)

脊椎动物,两栖纲,有尾目,隐鳃科。成体一般体长约 60~70厘米,大者可达1.8米,重20~25公斤,为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体背棕褐色,上有大黑斑,腹面色淡,皮肤较光滑。头宽而扁,口大,鼻孔和眼极小,位于头的背面,无眼睑。头部疣粒明显。躯干粗壮而扁,尾后端侧扁;四肢甚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微蹼。自颈侧至体侧有皮肤褶。体外受精,卵带呈珠状,亲体有护卵习性。栖息山谷清澈的溪流中,以鱼、蛙、虾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爬行纲(Reptilia)

  脊椎动物亚门的1个纲。由于具有个体适应陆地生活的器官结构、行为,以及保证在陆地繁衍种族生命的功能,所以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皮肤具有由表皮形成的角质鳞或由真皮形成的骨板,一般缺乏皮肤腺。用肺呼吸。心脏由2心房和分隔不完全的2心室构成,但鳄类的心室有发达的隔壁,将心室完全隔成左右2部分,仅在大动脉基部与肺动脉基部之间,仍留有1个孔(潘尼兹氏孔)相通。体温不恒定。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羊膜出现。现存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坚头类(Stegocephalia)

  脊椎动物,古两栖动物的1个亚纲。头较低平,覆有坚硬骨甲,故称坚头类。牙齿锥形,与总鳍鱼类的相似。某些原始坚头类在结构上又与原始爬行类极为接近,因此认为坚头类是爬行类的祖先,初见于泥盆纪晚期,生存到三叠纪。我国山西、新疆发现过此类化石。由于坚头类牙齿的横切面具有迷路结构,故又称为“迷齿类”(Labyuinthodontia)。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角蟾(Megophrysgiganticus)

  脊椎动物,两栖纲,无尾目,锄足蟾科。又称大花角蟾。雄性体长8.9~9.3厘米,雌性较大,体长11~11.5厘米。头顶部略凹,头宽大于头长。上颌钝圆,略突出下颌。前肢指端呈圆球状,第1、2、4指近等长;后肢长而壮,第4趾较跖部长,第5趾较第3趾短,趾端也呈圆球状,趾侧有缘膜,极窄,仅在趾的基部相连成蹼迹。皮肤背面光滑,体侧具有少数圆疣,咽部和肛门周围也有小疣粒;腹面光滑。生活时背面为紫棕色,头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雨蛙(Hylachinensis)

  脊椎动物,两栖纲,雨蛙科。小型蛙类。雌体长约4厘米,雄体长约3厘米。背面皮肤光滑呈绿色,腹面淡黄色,体侧及股前后具有黑斑。指、趾末端具有明显吸盘,趾间有蹼。雄蛙在咽下有单个外声囊,鸣时膨胀呈球状。第1指的基部有浅棕色指垫。白天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夜晚栖息灌木上。以昆虫为食,捕食蚁类、椿象、象鼻虫、金龟子等。又称“中国雨蛙”。我国南方多省都有分布。较雨蛙个体稍大的近亲种有华南雨蛙(Hul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牛蛙(Ranacatesbeiana)

  脊椎动物,两栖纲,蛙科。体色多变化。雌蛙体长约20厘米,背面褐色,有黑色斑点,腹面白色,咽喉部有淡黑色斑点。雄蛙体长约18厘米,背面深绿色,有淡黑色斑点,腹面白色,咽喉部黄色,鼓膜较雌牛蛙小。腹面有不明显的灰色条纹。后肢很长,趾间有蹼。生活于池沼、水田等处,以昆虫、小鱼等为食。年产卵9万余粒。由卵孵化成蝌蚪,由蝌蚪变化为成体,有的当年完成变态,有的第2年完成,有的甚至经过3~4年才完成变态。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哈士蟆(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脊椎动物,两栖纲,蛙科。体长6~9厘米。背部草绿色或棕黄色,并散布黄色及红色斑点。在眼后的鼓膜处有1块黑色三角斑;后肢较长,趾间有蹼。在四肢背面有棕黑色横纹;腹部乳白色,散有红色斑点。背侧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雄蛙在咽侧下有1对内声囊,第1指上灰色指垫极为发达,平时多生活于阴湿的山坡树丛下或草丛内,冬季群集河水深处石块下或砂砾里冬眠。早春产卵,成千的卵在水中排成一大团。一般1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湍蛙(Stauroisricketti)

  脊椎动物,两栖纲,蛙科。体长约5厘米。体扁平。背面橄榄绿色,散布有大型暗黑色斑点。皮肤粗糙,体背密布细小疣粒。指、趾末端均具有吸盘,趾间蹼发达,鼓膜不明显。有犁骨齿,雄蛙无声囊。蝌蚪为暗褚黄色,花纹不明显,口后具有1个马蹄形的吸盘,可用以吸贴在卵石上,而不会被湍急的溪水冲走。成蛙和蝌蚪都生活于山区溪流湍急处,如华南湍蛙。我国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多有湍蛙分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眼镜王蛇(Naja,Ophiophagushannah)

脊椎动物,爬行纲,眼镜蛇科。体长可达3~6米,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背面呈灰褐色,一般有白色和黑色环带40~54条,少有不具环带的。腹面灰褐色。背鳞边缘黑色。白天多活动于密林中,有时也上树或在溪流附近。性极凶暴,是一种剧毒蛇,常捕食蛙、鼠、蜥蜴和其他蛇类。激怒时,身体前半身可竖起,头后背面也可扁平扩展膨大,但无白边黑心的眼镜状斑纹;腹面也没有黑色横带及斑点。常进攻人和其他禽兽,也俗称“膨颈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金环蛇(Bungarusfasciatus)

  脊椎动物,爬行纲,眼镜蛇科。有毒蛇。长一般在1米左右,大者可达1.8米。头部和颈部的背面均为黑色,有“∧”形黄纹斜达颈侧;吻部褐色,整个身体有黄色与黑色相间的环纹围绕周身,黑环纹较黄环纹略宽,黄环纹在躯干部有20~28条,尾部有3~5条。栖息于平原、山地、湿地、池边等处。捕食鱼类、蜥蜴、蛇卵等。卵生,5月底产卵。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均有分布,也产于印度以及东南亚一带。可入中药,肉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眼镜蛇(Najamajaatra)

  脊椎动物,爬行纲,眼镜蛇科。毒蛇。体长约70~140厘米,全身分头、躯干和尾3部。头和躯干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颈部。躯干部和尾部之间以尿殖肛孔为界。头部扁平,椭圆形,黑褐色。上下眼睑愈合成1片透明薄膜,覆盖于眼球的外方。躯干部细长,背鳞光滑无棱,斜行排列,腹鳞宽,单行覆瓦状排列,一般为黑褐色,有黄白色环纹15个,头后背面有1对白边黑心的眼镜状斑纹。尾部细圆,雌体较短,约有体长的1/8~1/7,雄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蛇目(Serpentes,Ophidia)

  爬行纲的1个目,或列为蛇亚目。适于以腹部爬行,体表被有角质鳞。四肢退化。体内如有肢带残余,也绝无前肢带,少数原始种类在肛孔两侧有呈爪状的后肢残余。无胸骨,肋骨的腹端支持腹鳞,借脊柱的左右弯曲和皮下肌的作用而使肋骨移动,腹鳞随之运动,故能以贴地面爬行。舌细长而深分叉,有协助嗅觉的功能。眼睑愈合为罩于眼外的透明膜,固定不能活动,无外耳及鼓膜。下颌通过方骨与脑颅相接,左右下颌骨之间以韧带相连,故嘴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壁虎(Gekko japonicus)

  脊椎动物,爬行纲,壁虎科。也称多疣壁虎,或通称守宫。为原始的小型爬行动物,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身体背腹扁平,长达10~12厘米,背面暗灰色,有黑色带状斑纹。体背具有镶嵌排列的多数疣鳞,枕部有较大的圆鳞。眼大、没有活动眼睑,5个指、趾间无蹼。指、趾底面扁平扩大,具有由皮肤褶襞形成的皮瓣,上有无数细微腺毛,有粘附能力,适于在平滑的物体上爬行。受惊扰时,尾易自切,断落的尾,因内部的神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避役(Chamaeleonvulgaris)

  脊椎动物,爬行纲,蜥蜴目,避役科。体长25厘米,被有颗粒状鳞。头上具有钝三角形突起。眼大突出,眼睑呈圆锥环状的厚鳞盖,包在眼外,仅留有1个小孔,露出瞳孔观察周围环境。最为特殊的特征是,每1个眼都能独立活动和调距,当1只眼向上、向前看时,同时另1只眼可向下、向后看。舌长,伸出可超过体长,适于远距离粘捕昆虫,极为准确。真皮内具有多种色素细胞,被激怒时,可变换体色,故又称“变色龙”。四肢较长,可支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乌龟(Chinemys reevesii)

  脊椎动物,爬行纲,龟科。背甲长10~18厘米,宽可达15厘米,有3条纵走的隆起。头、颈侧面有金黄色线状斑纹。雌雄体区别较为明显,雄体较小,有腥臭味,背甲呈黑色,尾较长;雌体较大,无腥臭味,背甲呈棕黄色,尾较短。腹甲均略带黄色,上有暗褐色斑纹;四肢较扁平,有爪,指、趾间具有全蹼。适于游泳,一般多在淡水中过半水栖生活,以植物、虾、小鱼等为食,也可在陆上爬行,但极为缓慢。遇刺激头、颈、尾、四肢均可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巨蜥(Varanus salvator)

  脊椎动物,爬行纲,巨蜥科。体长2米余。背鳞颗粒状、呈黑橄榄色,有不鲜明的黄色点状环纹。腹鳞长方形,呈黄色,横行排列。尾侧扁,末端尖细。舌细长、前端分叉,可缩入基部的鞘内。多生活于近水处,能游泳,捕食蛙、蛇和小型鸟兽,有时也能爬树觅食。肉可食用,皮可制革,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尚有分布。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