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Najamajaatra)
互联网
831
脊椎动物,爬行纲,眼镜蛇科。毒蛇。体长约 70~ 140厘米,全身分头、躯干和尾 3部。头和躯干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颈部。躯干部和尾部之间以尿殖肛孔为界。头部扁平,椭圆形,黑褐色。上下眼睑愈合成 1片透明薄膜,覆盖于眼球的外方。躯干部细长,背鳞光滑无棱,斜行排列,腹鳞宽,单行覆瓦状排列,一般为黑褐色,有黄白色环纹 15个,头后背面有 1对白边黑心的眼镜状斑纹。尾部细圆,雌体较短,约有体长的 1/8~ 1/7,雄体较长,约为体长的 1/6~ 1/5。多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的丘陵地带及平原也有,捕食鳝、蛙、蟾蜍、其他蛇类和小鸟、鼠类等。毒牙一般 1对,长约 4~ 6.5毫米,前面有沟,沟的上端有 1小孔,为毒液流入孔,牙尖处有毒液流出孔。毒液具有神经性毒,毒性极强。另有副毒牙 5对。发怒时,前半身竖起,头后背面扁平扩展,眼镜状斑纹更加明显,并“呼呼”作声,有时喷射毒液,俗称“膨颈蛇”。卵生,每年 6~ 8月产卵。我国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均有分布。眼镜蛇是蛇类中进化较高、结构典型的蛇。毒液可供药用,肉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