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多指距今1.2万年以前,生活在地球历史地质时代中,而现代已大部绝灭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如古植物中的鳞木(Lepidodendron)、芦木(Calamites)等;古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笔石等;古脊椎动物中的总鳍鱼类、恐龙、始祖鸟、猛犸、三趾马等。一般当古动物死亡后,除极少数由于具有特殊的条件,仍能保存其软体部分外(如冻土中带有皮肉的完整的猛犸),绝大多数都只能保存其硬体部分(如贝壳、骨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有2种。头外形像牛,有长角,但有颏须。身子像羚牛,颈粗短,但有长鬃毛。尾似马尾,长而多毛,所以称它为角马。群居疏林草原。产于南非的叫白尾角马(C.gnou),脸黑,上有长毛,鬃为灰白色,体毛深褐色,尾为白色。体长1.7~2.2米,尾长约0.9米,肩高1.14米;产于非洲大陆的叫斑纹角马(C.taurinus),体长1.8~2.4米,肩高1.3~1.4米,较白尾角马高 ...
在自然界中,凡具有生命的物体,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统称为生物。现在生存的已知生物约有200万种,其中动物约有150万种,植物约有40万种,微生物约有10万种。地球上各处都有它们的分布,不仅形状、大小千差万别,而且结构也有简单和复杂的区别。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的个体都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使自己得以生长和发育,按照一定的遗传和变异规律进行生殖,使种族得以繁衍和进化。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长1.7~2.2米,尾较短,长15~22厘米,肩高1~1.3米,重达160~350公斤。吻部、鼻眼周围和嘴角均为黑色,其中杂有白毛。额部及眼周为浅棕白色。雌雄均有角。2岁左右,角为直角,似羚羊;3岁时,角开始向外、向上又向后扭曲成粗短的角,但上有环状棱。全身金黄色或深棕色,一般栖居于海拔2600~4400米高地。夜出觅食,以青草、树枝、竹笋为食,采食时似羊吃草 ...
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长约1.2米,肩高约80厘米,尾短而尖,长约23厘米。雄羚有长角,笔直而侧扁,从侧面远望,好像1只角,故又称“一角兽”。角近基部有明显横棱。背毛厚密,浅红棕色,腹部白色,四肢浅灰白色,蹄甚尖。栖息海拔4000~6000米的高原地带,独栖或3~5只成群,偶或集成大群活动。胆小,常隐于岩洞中。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现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肉可食,皮可制革,角可供药用。但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型似黄羊。体长1.2~1.7厘米,肩高75~79厘米。雄性角直有嵴,长20~26厘米。体重35~60公斤。耳小。两眼突出。鼻大,膨胀隆起,故称高鼻羚羊。栖息荒漠及半荒漠开阔地区。喜群居。食多种植物。我国新疆北部有分布。药用的羚羊角,即为高鼻羚羊的角,是一种比较贵重的药材。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中型有蹄兽,体长可达1.3米,颈部细长。尾短,仅有12厘米长。四肢较细,蹄狭窄。角短,上有轮嵴,尖端略向内弯曲。耳较短小。颈背的毛以棕褐色为主,并有光泽,腹面黄白色。躯干部为黄色。善跑。栖息丘陵、平原、草原和半荒漠地带,也能上山活动。主要以草类和灌木为食。喜群居,影响家畜放牧。分布于我国内蒙古、甘肃、新疆、河北、吉林等地。肉鲜美可食,毛皮轻软可做皮衣或制革。由于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长1~1.2米,体重28~50公斤,体形短健,外貌似家养山羊,但颌下无须,尾毛膨松,长11~15厘米。耳尖呈棕黑色,雌雄均有短而直的黑角,微向后弯,两角基相距甚近,上有1圈环纹,尖端锐利。颈短而粗,背部平直。四肢短粗有力,蹄狭窄。毛松软而厚,冬毛长而粗,微有卷曲,呈灰褐色或深棕色,夏毛色较暗。常栖息高山顶岩石堆间,晨昏喜于悬崖上跳跃。冬季以干草、灌木幼枝和树上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反刍家畜。躯体粗壮,身短腹大,一般重达500公斤。被毛稀疏,体多呈灰黑色,少数为白色或芦色。角粗大而扁,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天热时喜浸水散热。怕冷。腿短蹄大,适于水田耕作。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黄牛高。乳脂率8%左右,乳脂白色。肉质较粗,在国外多作乳用和肉用。性情温顺,容易调教,挽力大,为我国南方各省水稻地区的重要役畜。虽动作较慢,但能持久。抗病力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反刍家畜,体矮身健,鬐甲高,垂皮小。雌体较小,毛长,多为黑色、深褐色或黑白色花斑。尾毛较长且蓬生,下腹、肩、股、肋等部215也都密生长毛,可睡卧冰雪地上,极耐严寒。蹄质坚实,善于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驮运,故称“高原之舟”。乳汁黄色,含脂率高,适于制酥油。肉质佳,毛可制披衣、帐蓬和绳索,绒可制毡。怕热。性成熟较晚,3.5~4岁开始产犊。原产亚洲中部山地,在我国主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长2米余,雄兽肩高可达2.2米,全身毛短而厚,呈黑棕色。头大、耳大,鼻唇呈灰白色。洞角。背脊发达而突出,四肢粗短,上侧呈金棕色,下部白色;尾长,末端有1束长毛。群栖于阔叶林、竹阔混交林和稀树草原。主要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高黎贡山区。东南亚及印度等地区少有分布。为稀有珍贵动物,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为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大型家畜。毛色多呈黄色,故称为黄牛,但也有黑色或红棕色的。躯体强健,耐力较大,大多以役用为主,为反刍家畜的一种。由于自然及饲养条件不同,各地黄牛的体型和性能常有差异,一般分为蒙古型、华北型和华南型3大类。我国培育的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和延边牛即是黄牛中的5种优良品种。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为牛属(Bos)、水牛属(Bubalus)和牦牛属(Poephagus)等牛科动物的通称。躯体强大。不仅雄性有角,雌性多数也有角。前肢和后肢都有4指(趾),第3和第4指(趾)特别发达,指(趾)端具有鞘状蹄。上颌无门齿,胃分4室(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草食性,反刍。可分为乳用、肉用、役用和兼用等类型,经济价值极大。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长颈鹿科。是一种珍贵的哺乳动物,颈很长,故称长颈鹿。但颈椎仍为7块,雄体高约6米,是最高的陆生动物。雌雄都有1对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角,与其他动物的角不同,特称长颈鹿角。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用远望。尾端有1束长毛。遍体具棕黄色网状斑纹。奔跑很快。以植物的叶子为食。妊娠期较长,约430~450天,每胎1~2仔。分布于非洲。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体长2米余,肩高1米余。毛淡褐色,背部较浓,腹部较浅。雄性具有比较整齐的角,多回二叉分歧。尾长36厘米以上,端毛下垂到脚髁。它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称它“四不像”。性情温驯,以植物为食,喜涉水、游泳,是我国特产珍贵动物,在学术上有重要的意义。野生种早已绝灭。人工饲养的麋鹿[清代于北京南海子(南苑)饲养的仅存1小群18只麋鹿],也于1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为中型的鹿,体长达1米余,尾很短,不超过2~3厘米。雄兽有角,角小,分3叉。无獠牙(犬齿)。颈较长,雄兽比雌兽的粗。四肢细长,前肢较后肢短些,悬蹄短小,不能着地。冬毛长,棕褐色;夏毛短,栗红色,有明显的白色臀盘。常栖息在小山坡和小树林中。喜食嫩枝、叶、芽、也食浆果、草类和树皮。雄鹿的角于11~12月间脱落,次年3~5月长出新角。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等地均有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为一种大型鹿,雄鹿较大,体长2~2.3米,体重一般230~250公斤。雄鹿有角,一般为4—6叉,第1~2叉很接近。尾很短,但较明显。颈较长,下有长毛。夏毛赤褐色,颈部色深,臀部灰白色。冬毛灰褐色,很密。夏季上山,冬季下山至平原密林中,喜食盐,以嫩枝叶为食。雄兽平时喜独居。我国东北、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多有分布。肉可食,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鹿茸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体长1.2~2.2米,体重100~140公斤。肩高1.1~1.2米。雌雄个体都有角,角长、叉枝多,有时超过30叉。蹄宽大,悬蹄发达。尾极短。体色夏毛深褐色,冬毛棕灰色,颊部灰白或乳白色,尾白色。以地衣、嫩枝、谷类和草类为食。有大群迁移性,善游泳;性较温驯,人类驯养驯鹿有悠久历史。可用它驮物和拉雪橇。肉、乳、脂肪均可供食用。雄鹿于11~12月间角脱落,第2年5~6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为一种小型的鹿,体长约80厘米,肩高约40厘米,尾极短。体重10~20公斤。雄兽具有短角和獠牙,角直,基部只分1个小叉,角端向内侧转曲,两尖端相对。从角的基部到眼上方有2条纵黑纹。雌兽无角。头部为鲜棕色,体毛呈棕褐色,颈背部较深,呈暗褐色,腹面从前胸至肛门周围均为白色。幼兽体毛上具有斑点。四肢细长,善于窜跑,栖息稠密灌丛中。分布于我国安徽、四川、江苏、浙江、广东 ...
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麝科。体长65~95厘米,体重约8~16公斤。尾很短,长4~6厘米。前肢较后肢约短1/3~1/4,蹄小而尖。雌雄麝都无角,耳较大。体毛深棕色,有的呈灰褐黑色,带有不甚明显的土黄色条纹和斑点。雄麝上犬齿形成“獠牙”,下弯于唇外,雌麝上犬齿小。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香腺,在发情季节特别发达,故称为麝。不群居,夜行性。以裸子植物的嫩枝叶、苔藓、野草为食。我国东北、甘肃、青海、四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