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FcεRI/ FcεRⅡ FcεRI 由一条。链、一条p链和YY二聚体所组成(op丁2)。FctRI。链属IgSF成员,胞膜外区有2个C2样结构域,跨膜区与CDl6跨膜区同源性很高。p链是CD20/FctRIp家族成员。丁链则与FcTRⅢ丁亚单位完全相同,并与CD3(和7)链结构相似。FctRIT链胞质区含有ITAM。FctRI是IgE高亲和力受体,相互结合的部位是F ...
CD40/CD22白细胞分化抗原及其功能 CD40 属于TNFR-SF,胞膜外区有4个富含牛胱氨酸重复序列(图6―2),表达于APC细胞,以及某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样并指细胞、FDC以及活化的单核细胞。浆细胞不表达CD40分子。 CD40结合CD40L(CDl54),胞质区Thr234是CD40介导信号转导关键的氨基酸残基。CD40-CD40L相互作用是B细胞活化 ...
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FcαR FcαR 即CD89分子,包括a1、a2和a3等不同的异型,其中a1是跨膜形式,胞膜外区有2个IgSFC2样结构域。CD89分布于外周血和黏膜组织中绝大部分吞噬细胞,某些T细胞和B细胞亚群也表达CD89。a1异型表达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a2异型表达于肺泡巨噬细胞。CD89可与IgAl和IgA2 h段结合,CD89为IgA中亲和力受体,能结合血清型或分泌型 ...
整合素家族的种类 按黏附分子的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类: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家族;钙黏蛋白家族,又称cadherin家族;黏蛋白样血管地址素。此外还有一些尚未归类的黏附分子。 许多黏附分子具有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gSF)V样、C1或髋样区相似的折叠结构,其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的同源性。有关CD2、CD4、CD8、CD22、CD28和CD58等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参见本 ...
整合素家族白细胞黏附受体组(β2组) β2亚单位为CDl8,分子质量为95kDa。CDl8可分别与CDlla-c(αL、αM和αX)亚单位和αD亚单位组成不同的整合素二聚体LFA-1(αLp2,CDlla/CDl8)、Mac-1(αM日2,CDllb/CDl8)、p150,95(αXβ2,CDllc/CDl8)和αDβ2。CDl8表达于所有的白细胞。CDl8胞质区可与多种细胞骨架蛋白相互作 ...
整合素家族--黏附分子 整合素家族(integrinfamily)的黏附分子都是由。、p两条链由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源双体(heterodimer),α、β链均为I型膜蛋白。α链的分子质量为150~210kDa,β链的分子质量为90-110kDa,个别p链(如p4)分子质量为210kDa。整合素的功能是和细胞黏附分子及细胞外基质相结合,增强细胞间的黏附。整合素家族的组成 已知整合 ...
整合素家族血小板糖蛋白组(β3组)和β7组 β3亚单位为CD61,分子质量为105kDa,表达于血小板、巨核细胞、单核细胞、Mφ和内皮细胞。CD6l可与CD4l和CD51分别组成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αⅡbβ3)和VN受体(αVβ3)。其中的GPⅡbⅢa(CD61/C1341)在血小板受到凝血酶、腺苷二磷酸(ADP)和胶原等刺激活化后,即可与相应配体结合。而CD51/CD61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细胞间黏附分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ICAM)是整合素p2组的配体。 (1)ICAM-1(CD54):分子质量为85-110kDa,胞膜外区有5个IgSFC2样结构域,在细胞表面可能以二聚体形式存在。ICAM-1分布十分广泛,包括造血和非造血细胞,活化的T细胞、B细胞、胸腺细胞和DC等ICAM-1的表达明显上 ...
α4β1和α4β7识别的IgSF分子 (1)VCAM-1(CDl06):VCAM是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CAM)的缩写,胞膜外区有7个IgSFC2样结构域,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还表达在FDC,某些Mqo、骨髓基质细胞以及多种器官中的非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如IL-1p、IL-4、TNF-。和IFN-~等可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细胞VCAM-1表达。VCAM-1结合 ...
整合素家族迟现抗原组(β1组) β1(CD29)整合素亚单位可与CD49α~f(Mα1~α6)、CD51(αV)以及α7~α11分别组成VLAl~VLA6,αV61(VNR-191),α7α1、α8βl、α9β1和α11β1整合素分子。由于最早发现的~%A-1和VLA-2分子是在用同种异体抗原或外源凝集素活化淋巴细胞后数周才出现,因此习惯称为迟现抗原(verylateanngen,VLA)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同型黏附IgSF分子 指IgSF中具有同型黏附(homotypic adhesion)或同嗜性相互作用(homophilic Interaction)特性的分子。 (1)PECAM-1(CD31):PECAM-1是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的缩写,胞膜外区有6个IgSFC2 ...
钙黏蛋白超家族 钙黏蛋白为I型膜蛋白,由723-748个氨基酸构成,分子胞膜外区包含5个(ECl-EC5)约由1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重复结构域,含有2个LDRExxYxL基序,近膜区EC5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ECl-EC3中DXNDN或DXD基序是Ca2+结合的部位。N端11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钙黏蛋白分子的配体结合部位,其中His-Ala-Val(HAV)基序介导同型黏附作用。胞质区较 ...
E-选择素(CD62E) E-选择素又称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I(ELAM-1),胞膜外区由1个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1个EGF样结构域和6个CCP组成,表达于炎症部位的内皮细胞。E-选择素通过其C型凝集素结构域同白细胞糖脂和糖蛋白上的唾液酸化路易糖(sLe),以及唾液酸化的Lewis和相关的岩藻糖基化的N-乙酰乳糖胺结合。 E -选择素另一种糖蛋白配体是表达于髓样细胞的ESL-1 ...
L选择素(CD62L) L选择素又称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别(LECAM-1)、淋巴结归巢受体和MEL-14。L选择素胞膜外区N端有1个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1个EGF样结构域和2个CCP结构域。CD62L表达于造血细胞某些分化阶段,包括大多数B细胞和未致敏T细胞以及大多数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PMA、细胞因子或趋化剂刺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后,由于蛋白酶的酶解作用使CD62L迅 ...
P-选择素(CD62P) 又称PADGEM、LECAM-3或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胞膜外区N端有1个C型凝集素结构域,1个EGF样结构域和9个CCP结构域。P-选择素表达于巨核细胞、活化血小板和活化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贮存于血小板。颗粒和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中,当凝血酶、组胺、PMA或过氧化物活化细胞后,P-选择素从颗粒中迅速与胞膜融合,而表达于细胞膜上, ...
黏附分子构象改变影响细胞的黏附作用 改变黏附分子的构象可影响与配体结合的亲和力,从而改变细胞的黏附能力。例如,静止淋巴细胞表达一定水平的LFA-1和ICAM-1,而NK细胞和某些CTL细胞系表达较高,但它们并不发生凝集作用。淋巴细胞活化引起黏附分子构象变化并在细胞表面重新分布,提高了LFAl/ICAM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从而使活化淋巴细胞的黏附能力增强。其中构象变化不仅引起两种分子间亲和力改 ...
吞噬细胞糖蛋白1(CD44) phagocyticglycoproteinl,Pgp-1、Ⅲ型细胞外基质受体(ECMRⅢ),胞膜外区靠近N端约100个氨基酸范围内有6个半胱氨酸,组成3个二硫键,形成一个球形结构,称连接组件(Linkmodule),胞膜外区的近膜侧是黏蛋白样区。CD44编码基因转录时可取用不同的外显子,使mRNA水平上出现不同的拼接方式,导致成熟的CIM4分子有几十种变构体 ...
黏附分子表达数量改变对黏附作用的调节 1.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量的调节 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诱导贮存在细胞内的黏附分子转移到细胞表面。其过程发生迅速,只需数秒钟,但维持时间短暂。如凝血酶和组织胺作用于内皮细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内贮存的CD62P分子迅速转移到细胞表面,然后又很快因内吞而消失;又如CDllb/CDl8、CDllc/CDl8贮存在中性粒细胞的胞质颗粒内,在PMA、TN ...
黏附分子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细胞按着既定的规律形成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附着,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在这一过程中,黏附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 1.黏附分子参与细胞间的附着 参与细胞与细胞间附着的黏附分子主要是钙黏蛋白家族的成员,以及属于IgSF的黏附分子NCAM(CD56)及PECAM(CD31)等。 2.黏 ...
黏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发育成熟后,经血流迁移到外周淋巴器官,并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以及炎症部位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①淋巴于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的归巢;②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的归巢;③淋巴细胞再循环,即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淋巴循环以接触外来抗原,然后再回到血循环;④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