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材料与试剂 1.α-萘酚液 α一苯酚 1.00g 40%乙醇 100.00ml 3%H2O2 0.20ml 混合即可现用现配。 2.派洛宁液 派洛宁(Pyroming) 0.10g 苯胺(Aniline) 4.00g 40%乙醇 96.00ml 3.内源性酶抑制剂:0.01%H2O2 的0.01%的叠氮钠溶液。 1%H2O2 1. ...
相关专题 材料与试剂1.抗凝剂(1)肝素:肝素是含硫酸基的粘多糖,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它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进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常用的肝素溶液浓度为1 000U/ml,市售肝素多为100U~126U/mg。(2)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一种螯合剂。用生理盐水配制成4%的溶液备用。(3)阿氏液(Alsev ...
相关专题 原理 B淋巴细胞有表面Fc受体,以鸡红细胞作为指示细胞与相应的抗红细胞抗体形成EA,B淋巴细胞可以通过Fc受体与EA形成花环,以此计算B淋巴细胞的数目。Fc受体并非B细胞所特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表面均有这种受体,但这些细胞可以通过形态学加以区别。此方法简单,目前较常采用,以检测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材料与试剂 基本同EA ...
相关专题 1.取单价特异性抗酶血清10ml,1.5×104r/min(4℃)离心20min,吸取上清。 2.于上清液中滴加酶溶液(0.5mg/ml)直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1h,1.5×104r/min离心20min。 3.将沉淀物用冷生理盐水125ml洗三次,每次1.5×104r/min离心20min。 4.于冰浴下,将沉淀物悬混于4ml HR ...
相关专题 原理 混合型玫瑰花环的方法是既应用补体致敏的家鸽红细胞(PRBC)作为B—细胞的标志,同时又应用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T—细胞的标志,在一张玻片上同时检测T、B淋巴细胞。操作方法1.鸽翼下静脉采血,加等量阿氏液,保存于4℃,可用2周。2.以Hank’s液洗鸽红细胞3次,最后配成5%PRBC悬液。3.取5%PRBC0.25ml,加 ...
相关专题 原理 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补体C3受体,红细胞可与相应的抗体(溶血素)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EA),以红细胞作为指示细胞,通过补体传统途径活化补体,而产生活化的C3,然后与活化的C3结合形成花环,以供计数B淋巴细胞。材料与试剂1.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由于绵羊红细胞易与T淋巴细胞形成E—玫瑰花环,易造成混淆,所以一般在检测B淋巴细胞时 ...
相关专题 关于牛初乳免疫球蛋白G(IgG)定量检测,国内外主要有:酶联免疫法(ELISA)、琼脂双向或单向免疫扩散法(RID)、免疫电泳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等等。从实践角度考虑,目前单向免疫扩散法(SRID)和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较为现实。 1、 单向免疫扩散法 辐射状免疫扩散(radial immunodiffusion ...
相关专题 (一)脾细胞 1.材料 (1) 免疫过的血清抗体滴度高的Balb/c鼠。 (2) 1640培养液 (3) 2.5%FCS-1640营养液 2.操作方法 (1) 拉颈或用CO2处死小白鼠。 (2) 将小鼠放于70%酒精中浸泡消毒,取出固定于板上,在无菌条件下取脾。 (3) 把脾放入5ml含有2.5%FC ...
相关专题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文只叙述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一、概述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 细菌或 ...
相关专题 (一)多克隆抗体的概念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学反应,由机体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一组球蛋白,这就是免疫球蛋白,这种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抗原通常是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的,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由一个B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之为单克隆抗体(Monclone antibody ...
相关专题 一、概述 (一)原理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称为载体)表面上,当这些致敏的颗粒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发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 载体的存在使反应的敏感性得以大大提高。间接凝集反应的优点为:①敏感性强:间接凝 ...
相关专题 (一)材料及试剂 1.猪瘟疫苗 2.猪丹毒菌苗 3.猪肺疫疫苗 4.肥猪 (二)操作方法 1.基础免疫 选健康的育肥猪数头,进行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种疫苗的基础免疫。猪瘟疫苗采取肌肉注射法,猪丹毒和猪肺疫采用口服法进行。 2.加强免疫 基础免疫后7~10天,进行加强免疫。猪瘟疫苗、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分别 ...
相关专题 (一)材料及试剂 1.器材 ⑴细胞培养板:灭菌的国产96孔或40孔平底聚苯乙烯塑料板或进口96孔细胞培养板。 ⑵50μl、100μl、300μl微量加样器,灭菌的塑料滴头。 ⑶无菌透明胶带,其密度与塑料板一致。 ⑷灭菌的离心管 ⑸倒置显微镜 2.IBR Baitha—Nu/67弱毒株冻干毒,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 ...
相关专题 利用胃蛋白酶分解IgG,将抗体断链为Fab和Fc片段。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将IgG粉末100mg,溶于2ml0.10Mol/L pH4.0醋酸缓冲液。溶液稍成白浊,30℃,保温10min。 2.取结晶胃蛋白酶1.50mg,溶于1.50ml 0.10Mol/L pH4.0醋酸缓冲液,加入上述溶液中,于30℃作用16h。 3.用0. ...
相关专题 (一)动物的选择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小白鼠和大白鼠,尤以小白鼠为好。就品系而言以Balb/c小白鼠应用最广,因为所有的小白鼠骨髓瘤系均从Balb/c小白鼠系诱导出来。Balb/c系小白鼠必须用纯系的,雌雄均可,以8~12周龄为宜。 大白鼠也可,能产生较多量的单克隆抗体。现在已经在小鼠杂交瘤的基础上,发展了小鼠-大鼠,小 ...
相关专题 抗酶抗体的优点,在于酶和抗体结合时,不需要通过化学交联剂交联,抗体的失活少。在酶复合物形成后,同时就具有酶的活性,遇到相应的底物即呈现催化显色作用。必须注意,抗酶抗体必须用与第一抗体同种来源的动物制备。 (一)抗酶抗体的制备 于家兔的两个后足掌内各注入弗氏完全佐剂(含活卡介苗12mg/ml)和过氧化物(5mg/ml) 的等量混合乳化 ...
相关专题 近些年来,随着一系列新仪器的研制成功和新方法的建立,免疫荧光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主要有荧光偏振分析技术、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技术、利用稀土元素镧系铕(Eu3+)做为标记物建立的时间分辨荧光技术以及均相荧光检测技术等。这里仅介绍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的原理。 该方法是利用荧光素经单一波长(蓝光)的偏振光照射后,能吸收光能并发射出 ...
相关专题 (一)抗体检测 用检测抗体的方法从杂交细胞中筛选出生产指定抗体的杂交株是很重要的。检测抗体的方法很多,从沉淀反应到放射免疫测定。由于细胞培养液中的抗体浓度通常是很低的,而且传统的检测方法多是以多价抗原与多克隆抗血清相反应。杂交瘤产生的抗体则是单克隆的,所以并不是每项方法都能适用。一定要选择敏感的、快速的、一次又能检测多份样品的方法。 ...
相关专题 (一)融合剂 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如电融合、激光融合,化学融合法和生物融合法,如仙台病毒,此处例举化学融合法中的一种即聚乙二醇融合法。 聚乙二醇(PEG),在分子量为200~700时,呈无色、无臭的粘稠状液体,分子量大于1 000时,呈乳白色蜡状固体,能溶于水、乙醇及其他许多有机溶剂,对热稳定,与许多化学药品不起作用。用作细胞融 ...
相关专题 (一)材料及试剂 1.猪瘟单抗纯化抗原 2.兔抗猪IgG酶标抗体 3.猪瘟阳性血清 4.猪瘟阴性血清 1~4均由指定的生物制品所购买。 5.ELISA反应板 6.包被液 碳酸钠 1.50g 碳酸氢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