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医学决定水平:1.10×109/L.PLT计数低于此值,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等于或超过15min,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2.50×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若PLT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3.100×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若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600×109/L.高于此值属病理状态,若无失血史 ...
血小板病理性增高:(1)组织受损及术后特别是脾切除后血小板可增高。(2)血小板持续增高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的早期。(3)急性反应,如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阴道炎症细胞学改变:1.炎症时阴道涂片一般改变(1)背景: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有时可见小组织细胞或多核巨细胞,也可见到粘液及退化坏死的细胞碎屑。巴氏染色:1)小组织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常常成群散在排列,少数单个出现;胞质蓝灰色呈泡沫状;核常偏位,典型的核呈肾形,也可呈圆形或卵圆形。2)多核巨噬细胞:胞体巨大,呈不规则圆形;胞质丰富,染淡蓝色,含空泡;核常达数个至几十个,大小形态基本一致。(2)上皮细胞1)上皮细胞变性:涂片 ...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多数为宫颈及阴道上皮,较少见子宫内膜细胞。阴道细胞学检查在脱落细胞中应用最为广泛。(一)正常脱落上皮细胞1.鳞状上皮细胞:从外阴向内直至子宫颈外口的黏膜均被覆鳞状上皮。在其脱落细胞中可见底层、中层、表层3层细胞,细胞形态与正常脱落的鳞状上皮细胞基本相同。阴道上皮细胞形态变化与卵巢激素关系密切相关。(1)底层细胞:分为内底层和外底层细胞。阴道涂片一般不见内底层细胞,仅在哺乳期、闭经后,阴道 ...
阴道上皮与卵巢功能关系:阴道上皮与卵巢功能关系阴道上皮受卵巢内分泌直接影响,其成熟程度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雌激素水平高时,涂片内有大量角化细胞,核深染致密;雌激素水平低时,涂片内出现底层细胞,故根据涂片内上皮细胞的变化可以评价卵巢功能。利用阴道细胞学检查来反应体内雌激素水平。分为雌激素水平低落和雌激素水平影响两大类。1.雌激素低落:分为极度、高度、中度及轻度低落4级,涂片主要是底部及中层细胞多,多见于老年妇 ...
阴道可见的正常脱落上皮细胞:1.鳞状上皮细胞:从外阴向内直至子宫颈外口的黏膜均被覆鳞状上皮。在其脱落细胞中可见底层、中层、表层3层细胞,细胞形态与正常脱落的鳞状上皮细胞基本相同。阴道上皮细胞形态变化与卵巢激素关系密切相关。(1)底层细胞:分为内底层和外底层细胞。阴道涂片一般不见内底层细胞,仅在哺乳期、闭经后,阴道高度萎缩或糜烂、创伤时才见。外底层细胞根据来源不同,分为3型:①宫颈型外底层细胞;②产后型外底层细胞;③萎缩型 ...
脱落细胞学检测标本的固定:1.脱落细胞学检测标本的固定的目的主要是保持细胞的自然形态,防止细胞自溶和细菌所致的腐败;固定能沉淀和凝固细胞内的蛋白质,并能破坏细胞内的溶酶体,从而细胞结构清晰并易于着色,所以固定愈快,细胞愈新鲜,染色效果愈好。2.常用固定液(1)乙醚乙醇固定液:此液渗透性强,固定效果好。适用HE染色和巴氏染色。(2)95%乙醇固定液:适用于大规模防癌普查。制备简单,但渗透能力较差医学教|育网整理。3.固定方法 ...
脱落细胞学检测常用染色方法: 染色是利用细胞中各种结构的生化组成不同,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而显示不同的颜色,使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易于辨认。常用的染色有HE.巴氏及瑞-姬氏染色,其特点如下。 1.HE染色:此法染色效果也好,只是胞质色彩不丰富,不能用于观察阴道涂片对雌激素水平测定。优点是操作简易,试剂易配制。 2.巴氏染色:此法染色特点是细胞具有多色性,色彩丰富鲜艳,胞内结构清晰,染色效果好,是细胞病理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尤其是观察女性 ...
脱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一)涂片观察方法 主要在低倍镜下观察,当发现有异常细胞时,再换用高倍镜辨认,必要时用油镜观察。 (二)报告方式 1.直接法:根据细胞形态,对有特异性细胞学特征的、较容易确诊的疾病可直接作出诊断,如脂肪瘤等。 2.分级法:是常用的报告方式,能客观地反映细胞学的变化。目前有三级、四级和五级三种分类方法。 (1)三级分类法Ⅰ级:阴性。涂片中均为正常细胞或一般炎症变性细胞。 Ⅱ级:可疑。涂片发现核异质细胞。 Ⅲ级:阳性。涂片中找到典型的癌 ...
血尿定位诊断:血尿的定位诊断除紧密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和X线、B超等辅助诊断手段外,尿液的实验室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方法。尿常规分析是血尿定位诊断的基础。血尿标本中若有明显的尿蛋白,医学教谕网整理尤其是肾小球性蛋白尿则提示尿中红细胞的起源可能来自于肾小球。肾小球性蛋白尿常以白蛋白及一些大分子的蛋白为主,而肾小管性蛋白尿则以溶菌酶、2-微球蛋白等小分子蛋白为主。尿中由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所致的蛋白尿在蛋白电泳时 ...
尿液检验常用的防腐剂: 尿液检验最好留取新鲜标本及时检查,否则尿液生长细菌,使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在留取24小时或12小时尿液时,尿液标本应置冰箱保存或加入防腐剂(anti-septic),常用的防腐剂有: 1.浓盐酸盐酸使尿液保持酸性,阻止细菌繁殖,同时防止一些化学物质因尿液碱化而分解,通常用量为0.5~1.0ml浓盐酸/100ml尿液,适用于24小时尿儿茶酚胺、秀草扁桃酸(VMA)、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等 ...
直接胆红素标准范围:正常参考值:0~6.8μmmol/L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是经肝细胞代谢后生成,经胆道系统随胆汁一起排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阻塞及肝外阻塞,使胆汁排泄途径受阻或排泄不畅,致使胆汁淤积,肝胆管的内压逐渐升高,导致毛细血管破裂,直接胆红素经淋巴间隙或血窦进入血液循环,使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尿胆红素检查: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生。可分为未经肝处理的未结合的胆红素和经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的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结合胆红素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由于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因此尿中检不出胆红素,如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可通过肾小球膜使尿中结合胆红素量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量阳性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学 ...
高血糖症:引起高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包括:(1)生理性高血糖:在高糖饮食后1-2h,运动、情绪紧张、饮酒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应激情况下可致血糖短期升高。(2)病理性高血糖:①各型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Cushing病、肢端肥大症、嗜络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②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血糖中枢以及在疾病应激状态时;③脱水、血浆呈高渗状态(高热、呕吐、腹泻)。
红细胞血型系统:在红细胞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系统发现最早,应用最广,与临床输血关系最密切,最重要,其次是RH系统。ABO血型的分类: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者为A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者为B型。红细胞上无A无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B抗体者为O型,红细胞上有A有B抗原,血清中无抗A无抗B抗体者为AB型。RH血型抗原包括有六种抗原,即C.c、D.d、E.e.有六种相应的抗体,即抗C.抗c、抗D.抗d ...
尿液中Ig定量的临床意义: 机体的免疫功能或反应的异常是引起各种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循环中特异性的抗体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并激活补体而造成肾组织损害。基底膜细胞间缝隙的孔径大小对IgG、IgA.IgM滤过起着主要的屏障作用,感染、肾中毒、血管病变和免疫损伤等均可导致基底膜孔径变大,单纯性膜孔径轻度增大时,尿液中以IgG滤出增多为主,形成部分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当滤过膜损伤加重时,尿液中除I ...
血清Ig定量的临床意义:1.低Ig血症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二类。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病。一种情况是Ig全缺,如Buuton型无Ig血症,血中IgG<Ig/L,IgA与IgM含量也明显减低为正常人的1%;另一种情况是三种Ig中缺一或二种,最多见的是缺乏IgA,患者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缺乏IgG易患化脓性感染;缺乏IgM易患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获得性低Ig血症,血清中IgG<5g/L,引起原因较多 ...
红细胞增多:(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
红细胞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薄,常见于缺铁性贫血。2.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红细胞形态异常:1.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5.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