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三大顶级期刊 CNS 系列之一的 Science,揭示肠道中存在两种神奇的细菌,一种能让我们发胖,一种能让我们减肥。这篇文章刊登在 7 月 26 号的 Science。图片来源:Science全世界都在惊叹细菌的神奇之时,我却第一眼被文章思路的简单震撼到了。这篇文章,已达「玄铁重剑」的水平,正所谓大音希声,它的方案极其简洁清晰、而又有力。肠道菌群中梭菌减少的小鼠模型,在「鼠」到中年的时候开始迅速发胖,并出现脱硫弧菌大量过度的繁殖。长期补充梭菌后 ...
俗话说的好,写文写两月,投稿投两年。文章发的好,还要杂志选的巧。当然,选杂志也有捷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捷径,能让我们弯道超车,一击即中。1.选分值最重要的就是选分值,即影响因子。先选好适合的分值范围,再选杂志。这样就缩小了选择范围,大大减少了无用功。学术圈一直流行的经典标准:一张 figure = 0.5 分。可先根据 figure 数量,简单的确定下杂志的分数范围。当然,如果你的文章创新性够强,也会有一定的加分。如果你的时间充足,可根 ...
自从上次推出使用 AI 绘制模式图的教程(链接:https://dxy.me/VoHlPr ) 后,小编经常收到小可爱们的留言:求 Figure 组图制作的教程。既然大家有需求,那小编就有教程。谁让小编这么善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用 AI,3 分钟时间作出让编辑满意的 Figure 组图。以下图为例:
目前,不少临床医生或医学生都热衷于做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和 Meta 分析(SR/MA)。然而,很多人对系统研究的注册平台和流程并不了解。今天,就与大家分享系统研究注册的具体流程及其注意事项。1.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研究注册?(1)论文发表需要注册过的 Meta 研究,有利于论文发表。目前,很多杂志 (如,JAMA, Lancet, J Am Heart Assoc 等) ,在投稿时都要求有注册编号。此外,系统方案获得了第三方机构的注册认可,也是侧面印证 ...
今年年初,杰夫·曼恩(Jeff Mann)发表了一篇题为《异象与反思》(visions and reflections)的文章,质疑“表观遗传学”的定义。这一概念已经从“沿着山谷奔跑的沃丁顿大理石来模拟祖细胞沿着不同的路线被引导到不同的命运”,发展到研究不能用DNA序列的变化来解释的基因表达的“有丝分裂稳定”的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基因调控机制被发现,它们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有丝分裂稳定性或维持的问题,以及它们是否适合作为“表观基因组 ...
临床学生或医生做科研,培养兴趣很重要。初期读多了灌水文章而不自知容易因形成「科研不过如此」的观念而懈怠。早期接触过难的实验也容易由于长时间缺乏成就感而痛苦不堪。因此,找合适的方法培养兴趣很重要。最要紧的是如何选文献、读文献,在此,谈谈自己的经验。图片来源:笔记截图选文章适合从本领域高分的入手,虽然刚开始读有点费劲,但其整体逻辑思维和语言之美,用心体会学习到一二也足矣。下面以 Cell 这篇文章为例,一起感受下。一、感受实验设 ...
DNA甲基化研究改变了我们感知基因调控的方式,对于任何读过去年《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关于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特刊的人来说,这一点应该是清楚的。DNA甲基化的变化与癌症、神经发育疾病和各种代谢紊乱有关。DNA甲基化在细胞分化和重编程中的作用也曾被描述过。换句话说,DNA甲基组学已经成为一个方便的工具。每当细胞中发生一些或多或少令人费解的变化时,你可以说:看,DNA甲基化也受 ...
表观遗传漂变的特征之一是DNA甲基化的渐进变化。弗拉格和他的同事发现,年轻的单卵双生子在表观遗传学上非常相似,但年长的单卵双生子在总体含量和5-甲基胞嘧啶DNA的基因组分布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据认为,在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组织中,整体基因组甲基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5-甲基胞嘧啶含量的丢失主要发生在重复序列中,这可能与DNMT1的表达减少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长达10多年的纵向研究中发现,随着全球基因组甲基 ...
在我开始学习图片分析软件「ImageJ」的时候,实验室的大神给了我一把西瓜子说:「瓜子会教会你 ImageJ 的!」我开始不以为然,一把瓜子能够教会我什么?后来事实证明我错了,瓜子教会了我细胞计数的各种方法、面积计算、ROI 的使用、颜色编码与伪彩的使用等等。是不是不可思议,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瓜子是如何实现 ImageJ 教学的!超长干货,先收藏再慢慢看咯~一、细胞计数1、ImageJ 软件 File - Open 打开自己准备的瓜子图片:2、瓜子图片中间颜 ...
中文核心往往有「正刊」「增刊」的区别,一般增刊的质量略低于正刊,于职称评定、论文答辩的时候,不同单位有所区别。比如笔者所在的附属医院就在职称评定文件上标明「增刊等同于正刊。」而研究生院奖学金文件则没有标注,故解释权在奖学金评定小组。SCI 期刊也有「增刊」,不过我们通常译之为专刊或特刊:special issue,译为特刊,又称专刊;regular issue,译为正刊。Special Issue,有两种情形。特刊会有「SI」标识,即 Spec ...
好了,敲脸盆摆小板凳,继续放毒:希望第一集(搞临床的没有科研基因?听听一位小医生对科研的理解)能够帮助各位放弃「科研我不行」,「那是别人的事」,「我的科研基因被敲除了」,「我干不好」,「科研和节操已经和我诀别」之类的错误想法。这一集主要说:当认真准备开始一个题目的时候,需要准备好的两件事。一个有「套路」的故事1. 从 9s 的广告中发现的「套路」做科研这事酒香也怕巷子深,得学会如何向编辑/审稿人推销自己的作品,那如何讲好一个 story 呢?我先给 ...
今天实验菌想推荐一本「年轻」的 SCI 期刊:Viruses-Basel这本有望突破 4 分的杂志出版于 2009 年,平均审稿速度 1 个月,值得大家来了解一下这本期刊的~杂志信息图片来源:杂志官网截图官方网站:https://www.mdpi.com/journal/viruses年文章数:722出版周期:Monthly影响因子纵观 Viruses-Basel 自成立的十年来,五年内由 1 直升到 3 分后一直稳步上升,现在影响因子已经超越老牌病毒学 virology。照这 ...
隔日禁食法(ADF)想必一直致力于减肥瘦身的朋友们都曾听说过,意思是在一天内正常饮食,保证卡路里的正常摄入量,第二天则完全禁食。这种理念曾经很风靡,也遭到很多诟病。当长期慢性增加卡路里摄入量(特别是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中心)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时,人们就已经普遍接受卡路里限制 (CR) 可以延长模型生物 (包括恒河猴) 寿命。然而长寿效应产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几年国际上进行的若干临床试验解读了 CR 对于人类的益处。有研究表明,CR 降低 ...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物美价廉的期刊 —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简称 JBMR,隶属 WILEY 旗下的期刊,ISSN 号为 1523 - 4681。JBMR 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 5.711,不仅仅影响因子超 5 分,关键是审稿速度快,稿件接收量大,希望能够给需要毕业的学生和晋升的人士带去福音。图片来源:JBMR 官网截图创办于 1986 年的 JBMR 收录文章范围广,主要发表与肌肉骨骼系统和矿物代谢相关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研究的 Articles、 ...
前几日,突然收到导师的消息:「我看 XX 领域涌现了很多新成果,你把近 10 年来的文献集中一下,写篇综述吧,我看能发 SCI。」我一激动,什么?能发 SCI?好,交给我了!恕在下直言,综述其实是笔者眼中比较好写的类型,只要点子新,文献新。如果还有知名导师作为通讯,发给常投稿的期刊,发篇 SCI 不成问题。但综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降重的问题。毕竟综述就是以引用文献为主,重复率之高,实则惨不忍睹。下面就来看看笔者琢磨出来的「降重十八掌」。一、同义词替换这 ...
① 华中科技大学 Nature 子刊揭示精母细胞中逆转录转座子沉默的分子机制哺乳动物转座子(TEs)是一类可以在基因组自主移动的 DNA 片段,在短期内,TEs 激活也可威胁基因组完整性,进而导致肿瘤发生、病理性发育以及不育的发生。因此研究雄性生殖细胞中转座子的沉默机制对治疗男性不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袁水桥教授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策略,在小鼠生殖细胞中特异性的敲除了 Uhrf1 基因,发现敲除小鼠完全 ...
不少年轻导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本来过得开开心心的硕士、博士,平日里工作积极,早请示晚汇报,晨昏定省、节假日问候从不落下,可是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情绪特别低落,心事重重,异常焦虑,效率明显下降,魂不守舍,导师关心询问而学生却顾左右而言他。于是一些导师莫名担心起来:这个学生是不是每个月都有的那么几天到了?其实,以我多年的养殖经验来看,学生出现这种症状,八成不是大姨妈或大姨父拜访,而是因为导师忘记发补助了,或是该有的补助没有 ...
有句话说得好:付出不一定有收获,收获却一定要付出。我深信,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考博这个机会亦是如此。自己从正式备战考博到正式参加考博历时大约 8 个月,8 个月的艰苦付出,8 个月的悉心准备,我终于考上了某 985 高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的医学博士,实现了由硕士身份到博士身份的转变。2019 考博已经告一段落,2020 考博已在路上,我想把自己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考博经验分享给各位 2020 奋斗在考博路上的小伙伴,希望自己的经验对各位同仁 ...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 10 月 7 日 17 点半宣布,将 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和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不同氧气环境。其中最关键的因子之一就是 HIF(缺氧诱导因子)。它是什么出身?它有什么「背景」,可以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成为今后几年医学界的弄潮儿?图片来源:诺贝尔奖推特诺贝尔奖有一个规律,大概按照「2 年基 ...
BMC分子生物学在2016年发表了一系列有趣的文章,主题从染色质结构的新发现到替代的mRNA物种。以下是《华尔街日报》最受欢迎的文章样本。在科幻小说世界里,让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能力一直是幻想,也许最著名的例子就是《x战警》系列,在这部电影里,基因突变可以赋予超人力量。虽然科学家们还没有解开心灵遥感所需的遗传密码,但自1974年以来,就已经存在有针对性的基因编辑,以探索和探索遗传功能。操纵蛋白质含量和活动是一个主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