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酶 I 超敏感位点作图法经常用于定位真核基因的调控区。由于还未被理解的原因,基因带有对 DNA 酶 I 切割敏感的分开的序列,而且这些所谓超敏感位点图谱是随基因的激活状态而变化的(Weintrauband Gmudine1976)。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萨姆布鲁克 D.W. 拉塞尔。
本方案介绍在放射性标记的 DNA 片段上确定蛋白质结合位点的作图方法。本方案使用 DNA 酶 I 切割 DNA, 而在替代方案中是用羟自由基断裂 DNA。如果希望得到优化足迹法反应的建议,请参见本方案最后部分的疑难解析以及优化 DNA 酶 I 足迹法反应的栏目。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萨姆布鲁克 D.W. 拉塞尔。
通过平板培养可对重组噬菌体文库进行扩增,平板培养的原种可直接来源于本方案所述的包装混合物。但只要可能,该扩增过程可被省略,而感兴趣的 DNA 序列可从原始文库直接筛选。扩增将不可避免地降低文库的复杂性,部分原因在于在连续几轮的噬菌体生长中,对生长缓慢的重组噬菌体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下面是拫据 Horch 等(1999)、Sanford 等(1993)、主要基因枪生产商的出版物(US/EG Bulletins 1688 and 2087;Bio-Rad) 以及 Steve Finkbein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建立的方法总结出来的方案。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萨姆布鲁克 D.
下述方法是对 Graham 与 Van der Eb(1973) 建立的磷酸转方法的改进,用高分子量基因组 DNA 代替了质粒 DNA。这一方法对建立稳定的携带补充宿主染色体基因突变的转染基因的细胞系尤其有用(Segeetal.1984,Kingsley et al.1986)。本实验来源于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下册,作者:〔美〕J. 萨姆布鲁克 D.W. 拉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