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转化过程目的基因TA克隆出现的问题讨论

        相关实验:用克隆环分离细胞克隆

        user-title

        给我一颗帕罗西汀

        我的目的基因是TA克隆后做的切胶胶回收,当时用的载体pMD18-T分子量在2692bp,我的目的基因条带长度在2750bp左右,双酶切后条带很接近,听导师意见我又用了Hind-Ⅲ做了单酶切,跑出来的条带还是很接近,一直跑到底部才做的切胶胶回收

        图片描述

        然后再与pet42a连接,前段时间做转化,长出来大概24个菌落,我把所有的都做了菌落PCR,结果还不错,阳性率挺高。我把后续的 阳性的全做了双酶切,但是结果很奇怪,基本都以三个条带为主,1-5是重组质粒(未酶切)的条带,6-10是对应双酶切后的条带

        图片描述

        当时以为最短的那个条带是pMD18-T的长片段(双酶切后大概在2217bp——2546bp之间),后来把目的基因的胶回收产物进行了验证,发现并不是

        (因为我考虑的是目的基因切胶的时候把pMD18-T的长片段切进来了,然后在胶回收结束中和双酶切后的目的基因连接,在转入过程中和pet42a连接,转化成功组仍能在含卡那霉素抗性的平板里生长,在后续的菌液PCR能看到目的基因,双酶切后按碱基对从高到低能看到pet42a长片段(5000bp左右)、目的基因(2750bp左右)、pMD18-T长片段(2217bp-2546bp之间)三个条带,可以找连接前(即切胶胶回收后剩下的进行电泳),若猜想正确,则在5000bp值左右会出现单一条带)

        图片描述

        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求求大家帮帮找找原因吧5555,谢谢大家啦

        wx-share
        分享

        1 个回答

        user-title

        土井挞克树

        有帮助

        分子量这么接近的两种物质建议分开跑胶,最后跑胶效果好一些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