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定操作要求
-
滴定反应条件
- 反应需具备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完成且速率较快(如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 需通过指示剂或其他方法(如电位法)明确终点判断,共存物质不得干扰测定。
- 滴定方式包括直接滴定法(如HCl滴定NaOH)、返滴定法(用于慢反应)、置换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
-
仪器准备
- 滴定管需洁净干燥,酸式滴定管活塞密封性需检查,碱式滴定管避免挤压玻璃珠下方胶管引入气泡。
- 锥形瓶或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滴定管尖端深入瓶口约1cm,滴定速度由快至慢,接近终点时逐滴加入。
-
标定与校准
- 滴定液浓度需通过基准物质(如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或已知标准溶液标定,标定结果平均值与原值偏差应≤0.1%。
- 每次滴定建议从0.00mL起始,减少读数误差。
二、滴定液管理规范
-
配制与保存
- 溶剂需符合纯化水标准,间接配制时浓度应为名义值的0.95~1.05倍。
- 避光密封保存,部分滴定液(如EDTA)需冷藏或防CO₂干扰(如NaOH溶液)。
- 商品化滴定液需核对标签信息(名称、浓度、贮存条件),必要时复标。
-
使用记录与复核
- 滴定液标签需标注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标定人及有效期。
- 取用前轻摇容器使浓度均匀,避免直接倾倒,需用移液管或干燥具塞玻瓶分装。
三、关键注意事项
-
操作细节
- 滴定终点判断需一致,多人操作时建议统一复标以减少主观误差。
- 读数时滴定管垂直放置,无色溶液读弯月面下缘,有色溶液视线与液面最高点相切。
- 室温影响显著,需控制环境温度(如冬季适当升温)。
-
干扰排除
- 样品若浑浊或黏稠需预处理(如过滤、稀释),络合滴定必须使用去离子水。
- 氧化还原滴定需注意反应条件(如pH、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
安全与维护
- 强酸/碱滴定液需防腐蚀,AgNO₃等避光保存。
- 滴定后及时清洗仪器,酸式滴定管活塞涂凡士林防粘连。
四、特殊滴定方法示例
- 直接滴定法:适用于快速反应(如盐酸滴定氢氧化钠)。
- 返滴定法:用于反应速率慢或固体样品(如铝盐含量测定)。
- 沉淀滴定法:需控制离子强度避免过饱和(如莫尔法测氯离子)。
通过规范操作和严格管理,可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实验人员需定期培训,熟悉药典或GB标准中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