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检验的小张
feixue7758527w
应该是被抑制了,处理后总蛋白变得少,说明信号通路是被抑制,导致蛋白表达变少的。这个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loveliufudan
仅根据总蛋白量的减少,说明信号通路被抑制还需要谨慎,原因如下:
1. 总蛋白量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细胞增殖受抑、蛋白降解加速等,不一定是特定通路被抑制造成的。
2. 即使是通路活性降低,也可能是上下游多个点不同步被抑制,不能定位到具体机制。
3. 抑制剂可能有非特异性毒性作用或影响全局基因表达,不仅是该通路的变化。
4. 蛋白量变化无法判断通路活性,需要检测关键酶的活性或磷酸化状态变化。
5. 不同通路有些可能对总蛋白量影响不大,此时看不出变化。
所以我的建议是:
1. 除总蛋白定量外,确定该通路特异性蛋白质或核心酶的表达变化。
2. 检测关键酶的活性或磷酸化状态变化,确定通路活性调控。
3. 可以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多个通路蛋白,确定变化的特异性。
4. 结合mRNA测序或芯片结果进一步支持。
此用户已注销
个人理解,一般通路蛋白是要做磷酸化的,跟总蛋白比较。但是,如果测得总蛋白都已经减少或者增加了,那就没必要再测其磷酸化水平了吧。
小小翻车鱼
处理后总蛋白减少不能直接说明信号通路被抑制。蛋白水平的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中一些原因可能与信号通路的抑制无关。在解释实验结果时,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因素。
1. 蛋白质降解或蛋白质合成减少:在某些处理条件下,细胞内的蛋白质可能发生降解或合成减少。这可能导致总蛋白量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信号通路受到抑制。
2. 细胞死亡或生长抑制:实验处理可能导致细胞死亡或生长抑制,进而导致细胞内总蛋白量减少。这种情况下,信号通路可能受到影响,但总蛋白减少并不能直接说明信号通路被抑制。
3. 蛋白质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能导致蛋白质水平的波动,这可能与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有关。然而,仅依靠总蛋白水平的变化不能确定信号通路的状态。
4. 蛋白质互作: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蛋白质复合物形成或解离,这可能影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稳定性和检测。这种情况下,总蛋白量的减少可能与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
要判断信号通路是否被抑制,建议使用更直接的方法,如检测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质的磷酸化状态、蛋白质互作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信号通路的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