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日益演进,不仅细胞核内基因编辑可修复 DNA 缺陷帮助治疗遗传疾病 (如脊髓性肌萎缩症),也可导入特定基因增强细胞功能消灭恶性肿瘤(如 CART 治疗 B 细胞淋巴瘤)。今年 7 月 Nature 发表的线粒体基因编辑工具更是横空出世,这对于 mtDNA 突变引起的母系遗传 Leigh 综合征、线粒体肌病等线粒体遗传疾病的研究、治疗和治愈带来了希望。如今,结合基因治疗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有多项重大研究与临床应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如 2019 年欧盟批准基因治疗与干细胞治疗双剑合璧,来修复地中海贫血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缺陷。Bluebird bio 宣布欧盟有条件授权营销 ZYNTEGLO™(自体CD34+ 细胞 encoding βA-T87Q-globin gene)的基因治疗,针对 12 岁及以上患有输注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进行治疗。2019 年,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邓宏魁教授研究团队, 建立基于 CRISPR 在人成体造血干细胞上进行 CCR5 基因编辑的技术体系,实现了经基因编辑后的成体造血干细胞在人体内长期稳定的造血系统重建。邓宏魁教授
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传染病研究部门,Dr. Mariane H. Schleimann 与其团队现在正大量参与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研究。正如全世界的情况一样,迫切需要找到针对 COVID-19 有效的疫苗,以及治疗方法,这激发了许多基础研究、转化和临床组织共同投入到 COVID-19 研究中。以下是由美天旎生物技术与 Dr. Mariane H. Schleimann 根据其对 COVID-19 研究进行的访谈:1. Dr. Mariane H. Schleimann 团队在奥胡斯大学医院是如何设立的? 我们的部门本质上是医院和大学的结合,医学博士和博士生,博士后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了团队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我们由三个独立但紧密相连的群体组成,总共约有 40 人,他们每天都在研究传染病和临床医学。目前,其中一个目标是发现中和抗体用于 COVID-19 疗法,这也是我们在常规 HIV 研究中尝试使用的疗法;这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 我们许多研究者进入细胞生物学领域,是为各种疾病努力寻找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在医院里,我
基于针对细胞表面标记蛋白的偶联磁珠,利用磁场对目的细胞群体分离是 MACS 磁珠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但 MACS Technology的神通广大不仅仅于此,在蛋白质、核酸分子水平的分离应用中也具有卓越的性能和优势,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个细胞也能做的 mRNA 分离和 cDNA 合成精确的基因表达分析离不开高质量的 mRNA 分离,必须克服潜在的 DNA 污染和 RNA 降解等严重影响数据的风险。传统提取核酸的方法有赖于多步骤的离心和沉降过程,这在样品细胞数量极少时,则带来极大的弊端。同样基于 MACS Technology 的 μMACS SuperAmp 试剂盒利用偶联了 poly-A 尾的 50 nm 超顺磁微珠准确高效捕获 mRNA 的同时,柱内 cDNA 合成保证了无原材料流失,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和 RNA 分析的精确度,1 到 104 个细胞的转录组分析都可实现。上图分别为核酸提取(左图)和 cDNA 合成(右图)的基本原理极少量细胞的核酸提取及逆转录仅在 3 个小时内即可完成,并带来如下优势:✦超高灵敏度,所需细胞数量可少至 1 个,所需 RNA 总量可少至 10 p
这类研究一般用于预后研究,大概是怎么做的呢?还是用个实例来说最最清晰。确定研究人群:首先我们都知道 AFP(甲胎蛋白)可用于肝癌的诊断,于是我们假设 AFP 与肺癌的预后有关。那么我们的研究人群就可以按照基线 AFP 的水平将病人分成若干组,这就是若干个 Cohort(队列)。数据收集:可以回顾性的收集手头可以接触到的一切病例资料,越多越好。随访:病例资料收集完毕后,我们可以对这若干组人群进行随访,随访设立一个终点,例如死亡。结局分析:随访一段时间后,可以得到这些组别的 OS(总生存期),可能 AFP 高的 OS 短一些,AFP 低的 OS 长一些,至此研究结束,写作投稿修改接收一气呵成! 你的科室可能治疗的不是肝癌,可能是其他的疾病,但不管是什么疾病,在病人的基线资料里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指标可供分析。当然你需要多看一些文献,提出有价值的科研假设再去着手进行研究,但这些方法都不难,只要花时间就可以!最后分享一个 STROBE 声明:它是由不同学科专家从多个角度进行反复论证后形成的,它为帮助作者撰写观察性研究论文、协助编辑及审稿人评议观察性研究论文质量、引导读者正确解读观察性研
细胞膜染料+外泌体染料双染策略,彻底解决外泌体摄取实验中的假阳性问题。外泌体的细胞摄取实验中有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1)聚集造成的假阳性:常规亲脂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染料聚集体或团块,难以吹散,聚集染料的荧光信号极易与外泌体混淆,引起观测结果的假阳性;2)二次标记造成的假阳性:由于外泌体膜与细胞膜结构的相似性,常规染料标记的外泌体在被细胞摄取后一旦脱落,会二次标记细胞膜带来非外泌体荧光信号。那有什么染色方法可 ...
PRISMA 声明(Meta 分析报告标准)是我们做 Meta 分析时重要的参考资料和报告规范,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 27 条 PRISMA 声明清单的内容。 一、标题1、题目:能鉴定出是否为系统综述或 Meta 分析,抑或两者皆是。 二、摘要2、结构式摘要:提供结构化摘要,按照实际情况包含以下部分:背景、目的、资料来源、纳入标准、研究人群、干预措施、质量评价方法和合并方法、结果、限制、结论和对主要结果的分析、系统评价注册号。 三、引言3、原理:描述综述所使用的已知原理。4、目的:使用 PICOS,即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果、研究设计类型明确问题。 四、方法5、方案和注册:是否有研究方案,在什么地方能获得研究方案(如网址),如有可能,提供包括注册号在内的注册信息。6、纳入标准:使用纳入研究的方法学特征(如 PICOS,随访时间)和报告特征(如发表年份、语言、发表状态)作为可靠、合理的标准。7、信息来源:在检索策略中列出所有的信息来源(如使用的数据库、与研究作者联系获得详细信息)和最后检索日期。8、检索:至少提供一个数据库的完整检索方式,包括对检索的限制,这个策略是否能被重复使
装备很重要:做出心中的梦中情图,最基本的一步就是拥有一把好用的移液枪,保证其量程是准确的,且每次做 RT-qPCR 的时候要固定使用那一把移液枪,避免造成因枪的不同带来的误差。 保证 RNA 质量:A260/A280要在 2 左右;不同组的样品 cDNA 的浓度也要一致,只有这样你所要扩增的模板的基线才是一致的,后续出来的 CT 值才有参考意义。 反复确认引物种属:很多刚接触实验的小白们,拿着 human 的引物在鼠样本上做 RT-qPCR,,也许跑到天荒地老这个结果也无法得到,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浪费了你的感情。并且为了保证引物的特异性,在使用一个新的引物之前,要跑一个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一下条带是否是单一的,是否有引物二聚体。 手法要细致:RT-qPCR 灵敏度高,对加样的精度和准度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拥有一把精准的枪的基础上,我们要保证每次加样前,移液枪与枪头要连接紧密。移液枪与枪头如果连接松散,会影响精准度,吸上来的液体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每加一个样换一个枪头。 反应体系需讲究:在我们配置RT-qPCR反应体系时,一定要先加量大的试剂,然后再加入量较小的试剂,防止因所需试剂过
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同学们完成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好的选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题?去哪找选题灵感呢?小编认为,医学选题灵感来源主要有两个:文献和临床。从文献中选题相信大家从刚刚接触科研开始,就在导师的要求下大量阅读文献,精读好文章,这对新手而言,确实有些费劲。但是只要坚持下来,量变就会发展为质变,一开始是「看的时候啥都懂,合上就忘了讲啥」,时间长了就会「一点之见即成文」。读了那么多文献,如何让文献助自己一臂之力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从文献中找选题,让文献成为科研路上的垫脚石。小编整理了几种方法,由易到难,一一为大家讲解。 1. 照搬已发表文献这种方法有点 low,但不得不说很实用,很多低分杂志中的文章都是采用这种套路。举个例子:「某 RNA 通过抑制某蛋白磷酸化促进某肿瘤的转移」,如果这是一篇 5 分的文章,那么换一种 RNA,就是一篇新的文章。要知道 RNA 可是有很多种的!当然你要确实能做出表型,即可完全照猫画虎,思路都不用你想。这是最简单的选题方法,适用于时间紧迫、老板放养和懒癌患者。 2. 参考文献思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尝试这个方法有点抽象,还是举例上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不同于凋亡、坏死、自噬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自「铁死亡」被人们发现伊始,就以一己之力摧枯拉朽般地激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研究狂潮,且被关注热度逐年升温,俨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今天,笔者将带领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铁死亡」,以及盘点一下「铁死亡」的相关研究进展。同时,引用一篇近期发表于著名期刊《PNAS》的 SCI 文章,将该文章在热点「铁死亡」方面的详细研究设计思路和实验过程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对这一国自然热点话题文章的解读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以期为大家成功中标 2021 年国自然尽上绵薄之力! 一、「铁死亡」简介1. 什么是「铁死亡」「铁死亡」,是 2012 年由 Dr. Brent R Stockwell 实验室首次发现的一种铁离子依赖性的非凋亡性细胞坏死。「铁死亡」是依赖铁离子及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导致的调节性细胞坏死,其在形态学、生物学及基因水平上均明显不同于凋亡、坏死、自噬等其他形式的调节性细胞坏死。使用小分子物质(Fer-1)可以抑制细胞「铁死亡」,而坏死抑制剂却不能抑制细胞调节性细胞死亡 [1]。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Figure 42.
很多医学生/医生步入临床后发表的第一篇 SCI 就是病例报告,顾名思义,这类文章是对 1-2 例病例进行详细描述,以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式为重点研究对象,旨在为其他临床医生提供帮助。很多科研小白打算发表一篇 Case report,但是对于SCI的Case report发表规范不是很清楚,只是按照平时书写病例的习惯,以及参考国内论文的结构写病例报告,结果被无情拒稿。今天介绍一下最权威的病例报告规范,也是国际公用规范——CARE规范: 1.标题:(对于病例报告,每个期刊都有字数和图表的限制,请按照目标期刊的要求调整。)主要突出病例中的特色诊断或干预,要在标题中体现case report。 2.关键词:病例报告需要2 - 5个关键词,关键词也要包括“case report”。 3.摘要:摘要中作者需要突出这个案例有什么独特之处? 病例的主要症状和/或重要的临床发现、主要诊断、治疗、干预、结果、结论、以及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4.前言:用1~2 段总结为什么这个案例是独特的。 5.患者信息:患者人数/来源/入选标准;去除病人私人信息;患者的主要问题和症状;医学、家庭、心理和社会
10 月 4 日,202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David Julius 和 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人体痛温觉和机械压力刺激等基础研究方面的开拓性贡献。获得诺奖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TRPV1、TRPM8 和 PIEZO1、PIEZO2,解释了 TRP 影响人体感受冷热温度觉(包括疼痛觉)以及 PIEZO 影响人体压力感觉的神经传导。图片来源:诺奖官网基础 or 临床,都可以利用诺奖成果今年的诺奖侧重于阐述 TRP 和 PIEZO 的生理功能。根据近 5-10 年来相关 SCI 顶刊的研究报道,目前的研究趋势仍以基础研究多见,诸多未知的生理功能和特性的开发探索可能仍将持续成为一大热门研究方向。相关临床研究亦不鲜见,在一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消化、呼吸方面有较突出的成果表达,在其他次级学科中也有不少论文产出,具有较为广阔的研究前景。以下,笔者分别整理了一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高分论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打开一些科研新思路。 一、有关 TRPV1 的研究1. 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对 TRPV1 的结构与基础生理功能研究相对趋于完善,对 TRP 家族其他成员(如
有同学说感觉自己找不到写文章的方法、努力的方向,感觉做什么都是无用功。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多数人在被逼着发一篇文章的时候,都是手足无措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不清楚科研的流程。对于小白来说,可能会认为科研就是写文章,所以兴冲冲买一门「SCI 写作课程」,或者找一些教你如何写 SCI 的文章来看,「自学」以后的感觉就会跟这位同学一样云里雾里。哪里不对劲呢?科研君认为是心态。做科研切忌急功近利,觉得发文章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忽略了科研前面几个最重要的环节——选题、研究设计、研究实施、数据分析、结果整理。完成了这些工作,我们才能进入到了写文章的环节,要想发表一篇 SCI ,前面的每一步都不能落下。拿选题来说,要想找到一个好的选题,除了运气好,比如加入了大课题组,跟了一位选题丰富的「老板」,其实大部分人,尤其是毕业刚进入医院的年轻医生,选题都是要靠自己去找的,那选题怎么找呢?对于 90% 的人,只有一条路,多看文献!看了足够多的文献,才能有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一定要有基础知识积累,脑子才能转起来。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为小白们总结了文献阅读的流程,按照下面这个流程完成文献的阅读,相信你一定
随着国内学术界提出「不以 SCI 论英雄」,破除「唯 SCI 评估论」之后,笔者发现,广大硕博生发表国内北大核心、南大核心论文也越来越难。而对于广大硕博生而言,发表论文仍是毕业的基本条件,因此,很多童鞋仍旧每天都挣扎在写论文和发论文的路上,发表论文苦不堪言。论文发表难究其原因三个:一是论文本身质量问题;二是学校出身及身份级别问题(如偏重重点高校,偏重副教授以上);三是关系稿越来越多,人情关系越来越重。在我们无法左右原因二和原因三时,我们唯有提高论文本身的质量,这就涉及到论文写作,因此只有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才是王道。那么,如何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分两步,首先是解决写作困难的问题,再是掌握论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步:解决写作困难问题1. 转变心态、敢于尝试对于一些学术小白来说,初始写作是很困难的,可能还没有开始,就把论文写作看的很困难,从而自己吓唬自己而不敢尝试去写。也就是所谓的「光说不练假把式」,脑袋里整天想的天花乱坠,下笔开始写困难重重。所以,论文写作不是只靠你自己去想,而是要敢于下笔。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不要等到所有条件都成熟才开始,如果这样的话你永远等不
很多研究生小白厌恶科研,觉得科研太累,实际上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陷入了「死读书」的恶性循环。人们常说,科研要脚踏实地,不能飘,这是在强调做事的态度,而不是做事的方法。如果理解错了,可能就会钻牛角,适得其反,做研究没有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师兄今天偷偷告诉你,搞科研也是需要走捷径的,需要「偷偷懒」,才能顺利毕业!PS:本文适合刚入坑的研究生小白,如果你已经是发表 N 篇文章的大佬,请绕道! 一、学会获取学习资源现如今学习知识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种途径了,学会从各处获取学习资源能够让自身能力提升许多。尤其对于研究生小白,思维还没有转变,总觉得知识只在课本上或者老师的口中,其实不然,随着现在网络信息的发达,我们获取学习资源也更加快捷。对于科研者,仅仅是书本课程的内容不足以满足,所以要掌握自学能力,自己获得和掌握需要的技能。当初师兄也是一样,在学习生信分析的时候,总觉得需要进专门的培训班或者自己把所有的生信书读一遍才行,后来慢慢发现,网络上有很多详细的教程,掌握自己需要的内容即可让研究进度突飞猛进。这里,师兄想介绍几个过去学习资源的渠道,希望大家取己所需,帮助科研。1. 科
一、什么是个案护理报告?个案护理报告,主要是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个或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病例的个性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护理问题及问题论证,进而解决问题和进行效果评价,以探索其个性特征与共性规律,总结归纳出护理经验的方法。 二、个案护理报告撰写的思路及方法1. 选择合适的病例个案护理病例选择可从以下 4 方面进行:1)具有特殊性的少见、罕见病例;2)护理措施特殊的非特殊疾病病例;3)护理难度大的病例(如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多变,其生理、心理问题多);4)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的护理病例。图片来源:文献截图2. 准确收集病例资料收集病例资料的内容包括:1)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入院时间、心理状态等;2)特殊资料:患者病程、各种检查、生化指标等情况、治疗效果及护理结局。注意事项: 1)围绕护理主题,选择与护理问题论证相关的、具有特点的资料;2)亲自收集患者的客观或主观资料,每日评估和记录,确保绝对准确及真实。3)介绍病例资料需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患者诊疗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治疗及护理情况等。图片来源:文献截图3. 凝练护理问题研究者可查阅相关文献,熟
非编码 RNA 是研究的大热,常常见诸于 CNS 报端。一直以来,非编码 RNA 被认为是转录基因组上的「暗物质」。然而,随着测序技术的提升,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基因组中 97% 的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这些 DNA 不编码蛋白,却又会转录出大量的非编码 RNA,显然这不是上帝造人打盹时的「美丽错误」,非编码 RNA 应该有相应的作用,只是暂时未被发现而已。今天,笔者分享一篇顶刊《Cell》上 lncRNA 相关的文章,题目为《Self-Recognition of an Inducible Host lncRNA by RIG-I Feedback Restricts Innate Immune Response》。研究者发现一种全新非编码 RNA,该分子能够调控免疫系统的「进」与「退」, 拥有识别自我和非我的能力,这是此前学术界从未认识和证明的。图片来源:Cell 期刊官网研究人员首先锁定一个已知的模式识别受体蛋白——RIG-I(RIG-I 能够识别外源性 RNA),用来求证这个能与病毒 RNA 结合的蛋白,会不会和体内自身的 RNA 分子结合。于是,研究人员将 RIG-I 蛋白做测序,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那么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确定方向,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而论文选题要难易合适。如果过于简单,就无法体现出自己的能力;过难的选题,也可能让中途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导致整个论文被迫放弃。因此,可以说论文选题规划了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决定了论文的价值。选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论文的质量以及投稿成功与否。笔者最开始进行研究时也是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论文选题,怎么样找到好的论文选题。在硕博几年的摸索中总结了一些论文选题的技巧,和大家分享。 一、发现好的研究问题1. 好的研究问题之 WHAT(1)选题是否切实可行从客观因素看,包括时间长短、资料多少等;从主观因素看,包括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尽量使选题符合自身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论文选题必须切实可行。以新冠肺炎为例,如你学的是护理专业,却去研究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的肺部囊性纤维化。一没有相应的专业材料,二没有基本的知识结构,论文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2)选题是
无论是什么领域,选题往往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部分。因为提出一个问题的难度远远大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方向性、系统化的步骤去完成,但是选题则是漫无边际,摸不着头脑的。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实践积累、理论升华、文献总结等能力。万事开头难,构思一个可行的选题方向足以让大家秃头了。但是别急,看看接下来的干货分享,让你的小脑袋瓜充满灵感,一个可行的、有价值的选题不再是幻想。首先我们要了解,护理科研选题是什么?护理和医学一样,科研选题是对护理领域的某一专业或某一个问题进行反复地探索,以解决为目的,发现新方法,提出新观点,用以指导临床医疗或护理实践的过程。科研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科研选题是否科学合理。什么样的选题才具有价值?如何判断一个选择好不好?接着往下看。 一、护理科研选题的四大原则:1. 创造性原则寻找新方法、得出新结果、概念。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创新。2. 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有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必须与科学原理和自然规律相符合。3. 实用性原则护理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让受试对象获益。4. 可行性原则选题必须考虑到开展研究工作的可能性。一个有价值、具备可行性的选题
首先,最好在引物设计阶段就采取简单的预防措施,从一开始即避免二聚体的形成。有几款免费工具可协助完成上述过程。其中一种工具是 AutoDimer,它可以从理论上对引物对的序列进行分析,并标记出那些易形成二聚体的序列。其次,如果出现了引物二聚体,有许多方法可以减少或消除反应中的引物二聚体。如下:
什么是生信,现在有没有必要学,怎么学?相信一提到生信,很多人是又爱又恨的。爱的是现在流传的一种让人心动的说法,「不用做实验就能发文章,好棒啊」。恨的是「R 语言太难了吧,我不会写代码!」或「我数学不好,统计学差,几万个数据怎么处理看得头都大」。就像朋友跟我讲的「找到数据库后,后续不知道怎么做了,密密麻麻的看着密集恐惧症都犯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生信有那么可怕吗?一、生物信息学的前世今生「生物信息学」,这个名字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看名字除了生物学,又是计算机,又是信息学的。很多人一打开生信文章就被它各种复杂图表吓倒,如下图。图片来源:文献截图但实际上不用怕的,阿 Q 一点你甚至可以这么想「如果我学会了,是不是很牛逼?」生信表面上看起来难,但我自己学习时的理念一直都是:生信是生物学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计算机大神多,很多技术上的难题都已经帮我们解决,跟着大神的脚步走就可以了。今天,想跟大家简单介绍下生信的前世今生,并通过一个小例子告诉大家,生信并不可怕,生信可以学!个人十分推荐学新东西的时候花点时间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它在什么背景下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出现,目前进展到什么程度,将来又将去往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