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免疫是机体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机体为清除侵入的病毒必须启动有效的天然免疫应答,为避免过度天然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和清除入侵的病毒后快速恢复细胞内环境稳态,宿主细胞进化出多样的机制以调控天然免疫应答的强度。2022 年 1 月 4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赵振东课题组和王健伟课题组在 Science Signaling 期刊发表题为:ID2 inhibits innate antiviral immunity by blocking TBK1- and IKKε-induced activation of IRF3 的研究论文,并被选为当期期刊封面。宿主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核酸、蛋白等分子模式(PMP),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通过分子级联反应诱导 I 型干扰素(IFN-I)和 III 型干扰素(IFN-III)的产生,发挥抗病毒作用。其中,TBK1/IKKε-IRF3 信号转导在病毒诱导的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ID2 是一种转录调节分子,属于 ID 蛋白家族成员,主要发挥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ID2 在多种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
本周继续为大家带来 CNS 最新科研进展,与各位共赴科学盛宴! 1.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基因编辑助力无精男性圆父亲梦 非阻塞性无精症是最严重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睾丸无法产生功能正常的精子。 2022 年 1 月 3 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高飞研究员等团队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Mutations of MSH5 in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 and rescued via in vivo gene editing。 该研究揭示了 MSH5 基因突变是非阻塞性无精症潜在的致病原因,通过建立小鼠模型证实了 CRISPR/Cas9 基因编辑能够修复该基因突变,帮助机体产生成熟精子!图 1:来源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 Nature Genetics:破译荔枝的遗传密码 一骑红尘妃子笑,古代时荔枝千金难求,如今荔枝已成为人民群众餐桌上普通的水
今天,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春分,同时也是一个少为人知的节日——世界无肉日。最初设立这一节日用以推广素食饮食,目的是拯救动物、保护环境和改善健康。当下,素食变得越来越流行。一些证据表明,素食——不吃所有肉类和鱼类,可能与总体癌症风险降低有关。有研究表明,红肉和加工肉类与增加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与肉食者相比,素食者通常还摄入更多的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这也可能有助于降低某些特定部位癌症的风险。两个大型队列研究表明,素食者发生癌症(所有类型的组合)的风险较低。然而,素食与特定癌症之间的关联证据仍然有限。图片来源:站酷海洛近日,来自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人口健康系的 Aurora Perez-Cornago 课题组在 BMC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 Risk of cancer in regular and low meat-eaters, fish-eaters, and vegetarians: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的研究性论文,在 UK Biobank 中评估了饮食组与所有癌症、结直肠癌、女性绝
免疫缺陷鼠众多,重度免疫缺陷鼠凭借无 T、B、NK 细胞更适合肿瘤造模和免疫重建等实验优势,早已在科学家的实验室中崭露头角,各大期刊也不乏它的身影,我们先来看看重度免疫缺陷 B-NDG 小鼠的过往战绩。表 1. B-NDG 小鼠近年发表文章部分列表来源:谷歌学术 看着这些高分文章,你是否心动了?使用 B-NDG 小鼠完成你精心设计的实验,获得可靠数据登上高质量文章高峰?心动不如行动,今天就先带你了解下 B-NDG 及其二代小鼠是如何完美解锁免疫重建、PDX 建模、TCR-T 药效评估等实验的? B-NDG 在人免疫系统重建中的应用在小鼠中重建人类免疫系统(Humanized Immune System,HIS)通常通过三种方法实现: 1. 将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直接注射到重度免疫缺陷小鼠里进行免疫重建,即 PBL(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HIS 模型; 2. 单独接种人的 CD34+ 造血干细胞到经过辐照的重度免疫缺陷小鼠里进行免疫重建,即 CD34+ HSC(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IS 模型; 3. 移植胎
导读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心血管性疾病和某些肿瘤的重大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肥胖通常是指脂肪组织中脂肪的过度积累,而脂肪根据其解剖位置和代谢功能,又可分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Beige fat)。 其中,米色脂肪是一类新发现的脂肪类型,拥有巨大的可塑性,其在静息时表现出白色脂肪的特质,但是当处于寒冷或肾上腺素信号激活的情况下,具有棕色化潜力,并促进产热和能量消耗,改善机体糖脂代谢。研究发现,成年人肩胛骨附近分布有米色脂肪,因此,面对当前肥胖的流行,发现有前景的基因靶点和途径,实现安全有效的米色脂肪激活,不失为一种对抗肥胖的有效手段。 热疗(Hyperthermia Therapy, HT),作为一种治疗代谢性疾病潜在的方法,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兴趣。前期的研究表明,通过温水浸泡的方式能改善各种动物模型的代谢状态。因此,这些数据支持了将热疗作为一种有效方式来对抗肥胖。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欣然、徐凌燕研究员携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胡承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强研究员在国际顶尖期刊 Cell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L
作为 ELISA 的最后一步,检测结果的计算对整个实验十分重要。以夹心法为例。1. ELISA 的样本通常要设置 1~2 个复孔进行检测,分别求出标准品、实验组样本的吸光度的平均值。单个样本的检测值不应超出平均值的 20%。2. 样本的 OD(吸光度)平均值要减去标准品浓度为 0 时的 OD 平均值。3. 建立标准曲线在对数坐标图上拟合四参数的逻辑函数曲线(X 轴上为标准品浓度,Y 轴为对应的 OD 值)。推荐使用 origin 软件。详细步骤如下:第一步: 输入 OD 值和标准品浓度第二步:选择拟合曲线类型选中输入的数值框,按如下操作依次点击选项。第三步:勾选“find specific X/Y”完成上述操作后,点击 Fit 按键,拟合曲线和相关信息将自动生成(如第四步所示) 第四步:查看标准曲线信息(如参数值,R-Square等)第五步:设置坐标轴类型为对数。双击第四步中的拟合曲线图,对其进行编辑。双击X 轴、Y 轴设置坐标类型为“Log10”。第六步: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本浓度选择第四个工作表(Fit NLF Find X from Y1),在左列输入样本的 OD 值,对应的
免疫检测法的精确性表现为单次实验孔间(批内)的重复性和多次实验之间(批间)的重复性。CV 值高则表明精确度低,通常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移液技术和洗涤技术。 移液技术移液时,枪头应对准孔中央,避免接触孔壁及底部。移液后轻轻晃动混匀试剂。如果您的样品具有黏性,请预先润洗枪头以消除表面张力的影响。吸液时等待片刻使体积平衡后再取出。移液不充分或移液体积不均,说明移液器需要校正。必要时请检查移液器并重新校正。加样时,不同的试剂标准品和样本间都要确保更换枪头,避免交叉污染。确保使用合适的枪头。不合适的枪头无法正确量取吸液和加样的体积。 洗涤技术如果使用自动洗板机或多通道移液器,请确保进出口能正常运作。最后一次洗涤后,翻转酶标板倒出多余的洗涤液,并在吸水纸上拍干液体。洗板太快或太慢都会降低精确度。不能让孔内液体自然风干,需立即进行下一步操作。按照说明书,添加足量的洗涤液至孔内,并保证洗涤完全。由于洗涤液不是通用的,当试剂盒内的洗涤液用完时,请不要使用其他试剂盒中的洗涤液。如有需要,可联系技术支持寻求帮助。不要减少或增加洗涤时的浸泡时间或跳过浸泡的步骤。按照说明书上推荐的洗涤次数清洗,随意改变洗涤的次
实验开始前,各试剂和样本均应平衡至室温;样本复融后需再次离心,取上清检测;试剂或样本配制时,需充分混匀并尽量避免起泡;标曲和样本建议做复孔检测。 加样:将标准品工作液依次加入到前两列孔中,每个浓度的工作液并列加两孔,每孔50 μL。待测样品加入到其他孔,每孔50 μL(若样本浓度高于检测范围,需用标准品&样本稀释液稀释后取样)。立即每孔加入配好的生物素化抗体工作液50 μL。混匀,给酶标板覆膜,37℃孵育45分钟。提示:加样时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避免产生气泡。加样时间宜控制在10分钟内。洗涤:甩尽孔内液体,每孔加洗涤液350 μL,浸泡1-2分钟,吸去或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厚的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此洗板步骤3次。提示:此处与其他洗板步骤都可用洗板机。每一步洗涤充分是实验的根本。 HRP酶结合物:每孔加酶结合物工作液100 μL,混匀,加上覆膜,37℃孵育30分钟。 洗涤:弃去孔内液体,洗板5次,方法同步骤2。 底物:每孔加底物溶液(TMB)90 μL,混匀,加上覆膜,37℃避光孵育15分钟左右。提示:根据实际显色情况酌情缩短或延长孵育时间,但不可
常规用于ELISA实验的样本包含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尿液以及组织匀浆等。不同样本类型的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合适的样本预处理是确保ELISA实验正确性和准确性的第一步。这里,我们将介绍几种不同样本类型的处理方法。 血清血清是ELISA实验最常用的样本,其预处理也十分简单。使用无热原无内毒素的试管或离心管采集血液样本,将试管或离心管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或4℃过夜,分离出血清(建议倾斜试管或离心管以扩大液面的横截面,使血清可以更大程度地分离出来)。2-8℃下以1000×g离心20分钟,小心收集上清液(血清),立即进行测定。建议在-20℃或-80℃下将收集的血清分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在收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应避免溶血,因为红细胞在溶解时会释放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这种情况下,ELISA实验中将会出现非特异性显色反应,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另外,样本还应避免细菌污染,因为细菌可能含有内源性HRP,也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血浆使用含抗凝剂的采血管或离心管采集血液样本,采集后30分钟内,2-8℃下以1000×g离心15分钟,小心收集上清液(血浆)。建议在-20℃或-80℃下将收集的血浆分装保
一、ELISA的原理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二、ELISA的类型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三个必要的试剂:(1)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immunosorbent);(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为"结合物"(conjugate);(3)酶反应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检验的ELISA主要有以下
1.FSC = 细胞体积大小FSC(Forward Scatter,前向散射光),细胞散射光涉及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是一个光学测量值。对FSC 影响最大的是细胞内部和外部折射率之间的差异,所以 FSC 可以辅助判断细胞的大小。但是细胞核质比、细胞颗粒的数量和类型以及细胞表面形状等因素也会影响细胞散射光。因此,不要总是认为较大的 FSC 一定等于较大的细胞体积。2.细胞固定用的是 1% 多聚甲醛(PFA)多聚甲醛(PFA)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而在使用前我们需要将其配置成溶液:通过加热或者碱化等方法将 1% 的多聚甲醛溶于 PBS 或者蒸馏水中,但是,多聚甲醛一旦溶解形成溶液,它实际上就是甲醛溶液。3.细胞是用 FACS 检测的错误 1:FACS 是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的首字母缩写词,是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而检测细胞用到的是分析仪,而非分选仪。流式细胞仪应该是 Flow Cytometry,简写为 FCM。错误 2:FACS 是 Becton Dickinson 的商品名,因此所有 FACS 都是流式细胞仪,但并非所有的流式细胞仪都叫
流式细胞术是分析细胞或颗粒特征常用的技术:将细胞表面或胞内、核内的抗原标记上荧光抗体,荧光素被激发光激发时产生荧光,从而被检测。 DAPI 即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是一种可以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与DNA强力结合的荧光染料,常用于荧光显微镜观测。当 DAPI 与双股 DNA 结合时,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蓝光。而红细胞无细胞核(无 DNA),因此不会被 DAPI 染色。 在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中,抗原呈递细胞(APC)与T细胞之间的膜通过接触交换信号,因此 APC 能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在左图中,APC 是一种树突状细胞,它具有T细胞能够识别的抗原,从而能够互相“传递爱意”。 上图是来自维基百科文章的图片,描述了表达 GFP-肌动蛋白的 Jurkat T 细胞(绿色)和被 CMAC 染色的 Raji B 细胞(蓝色)之间的免疫突触。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因其表面具有星状多形性或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它们是免疫系统的前哨兵。树突状细胞的作用之一是向T细胞
流式配色可以算的上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平衡抗原表达水平和荧光染料亮度,从而得到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在荧光素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 PE、APC 等荧光蛋白和 FITC 等合成类小分子外,串联染料的出现大大扩展了可用荧光素的选择范围。什么是串联染料?串联染料由两个共价连接的荧光分子组成。当供体荧光分子的发射光谱与受体荧光分子的吸收光谱重叠,并且两个分子的距离在 10 nm 以内时,就会发生一种非放射性的能量转移,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现象,使得供体的荧光强度比它单独存在时要低的多(荧光猝灭),而受体发射的荧光却大大增强(敏化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之间的差异称为「斯托克斯频移」,而在选择用于流式细胞实验的荧光素时,我们希望具有尽可能大的斯托克斯频移,以将发射光与激发光源可靠地区分开。因此,串联染料在这个意义上比单分子染料更有优势。但是有些串联荧光染料也是有相当的局限性的,尤其是在多色流式实验时会更大概率出现荧光溢漏的问题。例如,当使用 PerCP-Cy™5.5 染料时,我们可能认为只会在 488 nm 激发范围相关的通道中检测到信号,然而这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该蛋白质会被 635 n
Tip 1:补偿控制样品必须只染一种颜色当细胞群同时向两个通道发射荧光时,可能是由于两个原因:细胞群表达一种 Marker,该标记物被荧光染料偶联的抗体染色,在第二个通道中检测到荧光染料的荧光溢出。 细胞群表达两种 Markers,这些标记物被两种不同荧光染料染色,发射出的荧光到两个通道中。为了在补偿期间排除双阳性细胞的干扰,调节补偿应仅用单一染料染色。Tip 2:样本中必须包含中位数比较的阴性和阳性细胞群要正确调节补偿,必须比较溢出通道中阴性和阳性细胞的中位数荧光强度 (MFI)。调整补偿系数后,MFI应该在相同的值。Tip 3:阴性和阳性细胞必须具有相同水平的自发荧光如果自发荧光存在差异,则样品可能在实验中被过度补偿。补偿是校正光谱重叠的有效方法,但不适用于适应自发荧光的差异。Tip 4:替代 Marker 可用于补偿(例如用于稀有细胞应用)没有必要在对照样品和实验样品中染色相同的 Marker。可以使用不同的 Marker 进行补偿。当阳性细胞很少且适当的补偿需要获取大量细胞时,这一点尤为重要。Tip 5:使用明亮的 marker 来调节补偿如果使用替代 marker 来设置补偿
配色可谓是流式多色实验最重要、最繁复的步骤,相信小伙伴们有所体会。完成配色,有时会遇到更令人崩溃的问题,千方百计完成了配色,却没有合适的流式抗体,又需要重新调整配色方案。美天旎免费线上配色工具可以帮你省去寻找流式抗体的困扰!只需3步即可完成配色并同步找到合适的流式抗体。登录美天旎的官网 www.miltenyibiotec.com,在上方的目录栏中点击【Resources】,在弹出的页面中点击【Antibody panel builder】即可开启轻松简单的配色之旅。 第一步:选择流式细胞仪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您使用的流式细胞仪,这里以美天旎10通道的MACSQuant Analyzer 10 为例。 第二步:选择靶标/抗原在第一列中选择你需要标记的抗原;第二列中选择目标样本的物种;如果已知抗原表达水平,则可在最后一列中输入抗原表达丰度的数据,为后续的配色提供参考。指标选择完成后,即可跳出该抗体偶联荧光素的选择范围。依次在各通道选择待标记抗原的信息,点击右上方的Continue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选择抗体在弹出的界面中列出了所有已选抗原可选的荧光素种类,并且在每一个通道内仅可选择
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大热门,并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极佳的效果,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疗法(CAR-T)更是其中的重要代表。CAR-T 疗法为癌症治疗注入了活力,尤其是对患有某些血液类癌症。遗憾的是,尽管 CAR-T 在治疗血癌方面效果显著,但目前的 CAR-T 疗法仍有一些局限性。其一是 CAR-T 细胞只能杀死含有它们设计来识别的标记物的癌细胞,癌细胞可以通过变异来「逃避」这种治疗。其二是 CAR-T 细胞可能会「耗尽」——甚至会被癌细胞本身抑制。最后,现有的 CAR-T 细胞大多只对血癌有效,对肺癌、乳腺癌等发病人数更多的实体瘤无能为力。2021 年 12 月 30 日,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CAR-T cells to activate small-molecule drugs in situ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的 CAR-T 细胞——SEAKER 细胞( synthetic enzyme-armed killer cells,合成酶武
肝内胆管癌(iCCA)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前手术切除率低,同时缺乏有效的靶向/免疫治疗方案。肝内胆管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基因组突变和肿瘤微环境,可能介导其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因此,迫切需要对 iCCA 进行「鸟瞰式」研究,绘制其精确的分子图谱,为系统理解肝内胆管癌异质性及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1 年 12 月 30 日,Cancer 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研究员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和高强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大明研究员合作的题为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identifies clinically relevant subgroup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的最新成果。 该研究对 262 例 iCCA 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了蛋白基因组学分析,通过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磷酸化蛋白质组等多维度数据,为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分子分型、预后监测和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科研人员首先分析了 TP53、KRAS、FG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霉形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有80余种),为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支原体基因组为一环状双链DNA,分子量小,基因数量为480个,直径50-300 nm,能通过细菌滤器,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菌落小(直径0.1-1.0 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状。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 ...
导读指纹,泛指人手指和手掌部的皮肤花纹。中国是公认的指纹运用发源地,据现有史料记载,指纹的运用始于唐朝,而指纹学作为独立学科,于 19 世纪在欧洲兴起,英国学者高尔顿的《指纹学》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影响重大的科学论点:1. 指纹终生不变;2. 指纹可识别;3. 指纹可分类。在中国,指纹更是被赋予了更加神奇的功能,从「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坐着走,九斗十斗享清福」这一俗语中可见一斑,换言之,指纹上的「斗」(环型纹路)和「簸箕」(非圆条纹)甚至被认为隐藏着人的命运。尽管指纹的进化可能是为了帮助抓握以及表面纹理的感知,但目前指纹被广泛用于个人识别,主要是因为指纹图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出生开始就存在,而且不会随着寿命而改变。通常情况下,指纹图案被分为 3 种类型:弓型、环型和螺旋型。从发育的角度来讲,妊娠第 14 周,胎儿手指上已经出现指纹。然而,指纹图案和整个指纹特征是如何形成以及其内在的生物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楚,是否有某些基因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也是未知的。2022 年 1 月 6 日,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金力
每日在科研中奋战的你们,遇到难题的时候是去饱餐一顿美食还是戴上耳机听一首歌呢?据说每当爱迪生的发明碰壁时,他就会躺在扶手椅上打盹,同时手里握着一个钢球。当他逐渐入睡,肌肉放松时,手里的钢球滑落到地板上发出响声,将他从睡梦中唤醒并赋予他「顿悟」时刻。100 多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重复了这一听起来有些离奇的把戏,证实了这位著名的发明家的做法真的切实可行,并以 Sleep onset is a creative sweet spot 为题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遵循爱迪生的方法,受试者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率增加了两倍。这一诀窍成功的关键是必须在睡眠和清醒之间的过渡期(即深度睡眠之前)醒来。并未参与到这项研究的西北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 Ken Paller 评价道:「这是一项了不起的研究。」他指出,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完成深睡眠阶段有助于创造力的提升,而这项研究是第一次详细探讨睡眠起始期及其在问题解决方面的作用。在睡眠过渡时期,我们既非完全清醒,且尚未进入深度睡眠。它可能发生在我们开始打瞌睡的那短短一分钟内。我们的肌肉开始放松,我们开始进入如梦似幻的半梦半醒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