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 仪器要放置在阴凉、干燥、无灰尘、酸碱、蒸汽的平台上,不用时罩好防尘罩。 操作 1.将所需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卡夹住。 2.将各倍率物镜装于物镜转换器上,目镜插入目镜筒中。 3. 操作时将标本移动到载物台中间,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打开电源开关把亮度调节钮移至适当位置,转动粗调手轮将载物台上升到能见到标本的影形,转动微调手轮即可得到清晰的物象。光亮的选择可转动聚光架手轮使聚光镜上升或下降,再调 ...
一、操作规程: 1、接通电路,开启开关; 2、数秒钟后,调节灯的强度至合适亮度; 3、使用后,将灯的亮度调至最小; 4、关闭开关,拔下电源插座,套上防尘罩; 5、放回仪器原始存放处,并登记实验仪器使用记录本。 二、注意事项: 1、显微镜安放在坚固平坦的桌面或工作台上,不要在有阳关直射、高温或高湿、多尘以及容易受到强烈振动的地方使用显微镜; 2、移动显微镜时,一定要抓住观察筒延长筒的根部和照明柱,并 ...
操作程序: 1、倒置显微镜中最常用的观察方法就是相差。由于这种方法不要求染色,是观察活细胞和微生物的理想方法。在此提供各种聚光器来满足需要,这种方法提供带有自然背景色的、高对比度的、高清晰度的图像。 2、开机。接连电源。打开镜体下端的电控开关。 3、使用 (1)准备:将待观察对象置于载物台上。旋转三孔转换器,选择较小的物镜。观察,并调节铰链式双目目镜,舒适为宜。 (2)调节光源:推拉调节镜体下端的 ...
如何获取与组织细胞功能相关的各种定量测量信息是免疫组织(细胞)化学的一大难题。制作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标本环节较多,只要有一个环节失误就会影响实验结果,除了需要精制的药品外,还需要熟练的技术。那么,做成理想的标本后,如何进行观察才能获得尽量多的的各种定量信息,而且使这些信息能较客观的反映出来,这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一、定量分析的重要性 目前有许多研究免疫组织(细胞)化学的文章,是做定性和定位研 ...
5、研究神经递质的超微结构定位 应用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常用为PAP法或胶体金标记技术)可显示抗原在神经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定位及在突触水平神经元间的联系的化学本质。Pickel应用免疫电镜观察证明TH存在于DA和DA能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和近侧轴突。在胞体内此酶定位于内质网、Golgi器和微管上。神经终末枝的突触小泡一般认为是神经递质的亚细胞贮存部位,在电镜下观察神经末梢内突触小泡呈现不同形态,目前 ...
一、其它荧光抗体染色方法 1、膜抗原荧光抗体染色法 本法应用直接法或间接法的原理和步骤,可对活细胞在试管内进行染色,常用于T和B细胞、细胞培养物、瘤细胞抗原和受体等的检查和研究,阳性荧光主要在细胞膜上。FACS即采用此法原理。 2、双重染色法 在同一标本上有两个抗原需要同时显示(如A抗原和B抗原),A抗原的抗体用FITC标记,B抗原的抗体用罗达明标记,可采用以下染色方法: (1)一步法双染色 先 ...
一、原理与意义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补体法,是一种荧光抗体染色法。本法之荧光抗体不受免疫血清的动物种属的限制,因而一种荧光抗体可作更广泛的应用,敏感性亦较间接法高,效价低的免疫血清亦可应用,节省免疫血清,尤其是对检查形态小的如立克氏体、病毒颗粒等或浓度较低的抗原物质时甚为理想。 二、操作指南 1、材料 (1)免疫血清60 ℃灭活20 min,用Kolmers ...
一、原理与意义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间接法,是一种荧光抗体染色法。该方法只需制备一种荧光抗体可以检出多种抗原,敏感性较高,操作方法较易掌握,而且能解决一些不易制备动物免疫血清的病原体(如麻疹)等的研究和检查,所以已被广泛应用于自身抗体和感染病人血清的试验。 二、操作流程 (一)双层法(Double Layer Method) 1、切片固定后用毛细滴管吸取经适 ...
一、原理与意义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直接法,是一种荧光抗体染色法。该方法比较简单,适合做细菌、螺旋体、原虫、真菌及浓度较高的蛋白质抗原如肾、皮肤的检查和研究。此法每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一种相应的抗原,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低。 二、操作流程 1、染色:切片经固定后,滴加经稀释至染色效价如1:8或1:16的荧光抗体(如兔抗人γ-球蛋白荧光抗体或兔抗人Ig ...
PCR技术概论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 快速、 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过去几天 ...
PCR反应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引物的选择与设计,酶的质量。模板的制备,在前二者都稳定可行的情况下,PCR模板的制备尤为重要。模板处理方法的选择及操作人员的基 本技能,决定分离模板核酸(DNA或RNA)的质和量及PCR的成败。而提高模板核酸质量的 关键是除去杂质(蛋白质、酶、脂肪等)。除去抑制Taq DNA聚合酶活性抑制因子,提高 模板核酸的产量。 传统的核酸模板提取方法是采用去垢剂如S ...
Taq DNA聚合酶是从一种水生栖热菌(Thermusaquaticus)yT1株分离提取的。yT是 一种嗜热真菌,能在70~75℃生长。该菌是1969年从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火山温泉 中分离的。 (一)酶活性与热稳定性 该酶基因全长2496个碱基,编码832个氨基酸,酶蛋白分子为 94KDa.其比活性为200000单位/mg.75~80℃时每个酶分子每秒钟可延伸约150个核苷 酸 ...
PCR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大扩增能力与极高的灵敏性,但令人头痛的问题是易污 染,极其微量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阳性的产生。 一、污染原因 (一)标本间交叉污染:标本污染主要有收集标本的容器被污染,或标本放置时,由于 密封不严溢于容器外,或容器外粘有标本而造成相互间交叉污染;标本核酸模板在提 取过程中,由于吸样枪污染导致标本间污染;有些微生物标本尤其是病毒可随气溶胶 或形成气溶胶而扩散, ...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时间 一般为48h以内,有些最好于当日电泳检测,大于48h后带型不规则甚致消失。 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 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①模板核酸的制备,②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③酶的质量及, ④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 模板:①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剂,③模板中蛋白质没有消 化除净,特别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④在提取制备 ...
PCR技术自1985年建立以来,发展之迅速、应用之广泛,表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些年来,基于PCR的基本原理,许多学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对PCR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使PCR技术得到了进上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许多新的用途。 原位PCR技术 原位PCR就是在组织细胞里进行PCR反应,它结合了具有细胞定位能力的原位杂交和高度特异敏感的PCR技术的优点,是细胞学科研与临床诊断 ...
生物界的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严格调控下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高等生物的细胞内约含有105个不同的基因,而主 基因在某个特定的细胞中,只有占15%的一小部分表达。而且在不同的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础也是不同的。正是这些基因的选择不同决定了整个生命的过程:如细胞的生长分化,激素和细胞困子对细胞的作用、细胞周期的调控以及衰老、死亡等。和细胞的正常生理一样,一些病理的反应如肿瘤等也是由基因表达的改变引起 ...
一般PCR方法在扩增大片段DNA时的局限性: 通常所用的PCR方法都在两个方面有局限,即目标产物精确程度和合成片段的大小。Pfu(Pyrococcus furiosus)DNA聚合酶,具有完整的3'外切酶校读活性(3'-editing-exonuclease),可以将每个循环中碱基的错配率由1undefined-4降到1undefined-3,从而提高PCR产物的准确性。但它在扩增1.5-2.0kb片段时,效率比Klenta ...
凝胶电泳分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 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非常简便、快速、最常用的分离纯化和 鉴定核酸的方法。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线状高聚物。根据琼脂糖的溶解温度, 把琼脂糖分为一般琼脂糖和低熔点琼脂糖。低熔点琼脂糖熔点为62~65℃,溶解后在 37℃下维持液体状态约数小时,主要用于DNA片段的回收,质粒与外源性DNA的快速连 接等。 一、凝胶浓度 凝胶浓度的选择 ...
平端连接 通常情况下,PCR产物可直接与平端载体DNA进行连接,但其连接效 率效低。因为TaqDNA聚合酶具有非模板依赖性末端转移酶活性,能 在两6条DNA链的3'末端加上一个多余的碱基,使合成的PCR产物成为 3'突出一个碱基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的连接效率很低。由于PCR 产物的效率通过较高,。在采用大量T4DNA连接酶并配以5—10u T4 RNA连接酶时,可显著提高其连接 ...
PCR技术(多聚酶链式反应)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巨大突破,它能在体外迅速、 大量、灵敏地扩增基因片段。可是,经PCR技术扩增的大量相关基因片段如何能有效 拼接,却是一个很值行探讨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是引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这不但操 作繁杂,而有时为了构建限性位点还会影响解读三联密码的正确性。本介绍两种基因 拼接的新方法,即SOE和SDL法,就能巧妙地解决这个问题。 SOE法 1989年,H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