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芯片技术知识概要

生物科学正迅速地演变为一门信息科学。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HGP(human genome project),最终要搞清人类全部基因组的30亿左右碱基对的序列。除了人的遗传信息以外,还有其它生物尤其是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已经或正在被大规模测序,如大肠杆菌、啤酒酵母、秀丽隐杆线虫以及中国和日本科学家攻关的水稻基因组计划。但单纯知晓生物基因组序列一级结构还远远不够,还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芯片的制作-光导合成技术

原位合成适于制造寡核苷酸和寡肽微点阵芯片,具有合成速度快、相对成本低、便于规模化生产等优点。照相平板印刷技术是平板印刷技术与DNA和多肽固相化学合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在预设位点按照预定的序列方便快捷地合成大量寡核苷酸或多肽分子。 在生物芯片研制方面享有盛誉的美国Affymetrix公司运用该技术制造大规模集成的Genechip。原位合成后的寡核苷酸或多肽分子与玻片共价连接。它用预先制作的蔽光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摘要: 基因芯片是在承载基片上,通过微加工技术构建不同的基因片段阵列,可用于比较正常/病变组织或药物作用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从而发现疾病相关基因作为药物靶标;亦可确立病原体指导临床药物治疗。目前已用于感染性疾病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筛选、肿瘤药物靶标的确立、内分泌激素药物筛选及毒理学方面的研究。综述了基因芯片和药物筛选的概念、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人类基因组计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蛋白芯片综述(图)

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由微电子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综合的高科技。 生物芯片可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等几种。 蛋白芯片是将大量蛋白质分子按预先设置的排列固定于一种载体表面行成微阵列,根据蛋白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构建微流体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 蛋白芯片反应结果的检测要依据标记的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类神经的微芯片(图)

使用以人脑的神经系统为基础研制出的高能效集成电子元件,能制成可植入眼内的硅视网膜以恢复视力,也可用作机器人眼和其他智能传感器。 在这张美术图里显示的可植入眼内的硅视网膜,能模仿眼睛的天然功能,从而帮助某些类型的眼盲病人恢复视力。1997年,IBM超级电脑“深蓝”在那场举世闻名的比赛中险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arry Kasparov(卡斯帕罗夫)。它依靠纯粹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消化不下来

丁香园网友freett的问题为: 我是新手,第一次培养细胞,按照师姐的配方配了0.05%EDTA-trypsin但发现消化了十五分钟后,细胞还是基本上全贴在瓶壁上,请问各位高手,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丁香园网友重剑无锋的观点为: 1、最有可能是你的培养液没有去除干净,因为培养液可以中止消化。所以建议用PBS冲洗两次。然后再加EDTA. 2、加大EDTA的浓度 ,可以选择0.1%与trypsin混合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消化过度的问题

丁香园网友mmlirx的问题为: 我的细胞消化多度了,当时看到都哗哗的往下掉了。现在养了两天,有些飘起来,也有两三个聚在一起,也有挺多帖璧的,但是感觉状态还不好。由于科室没有此细胞的冻存,所以得养好。大哥大姐,现在有有什么好的办法补救下? 丁香园网友wxgang的观点为: 马上用培养基中和,用吸管吹打细胞,收集全部的细胞到以无菌的离心管中800RPM 3分钟。弃上清,用全培重悬,换新的培养瓶继续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化后不贴壁的问题

丁香园网友doctorfri的问题为: 我的细胞消化完后不贴壁请教各位何原因. 目前已基本排除以下原因: 1、培养基和血清 2、培养瓶及装培养基和血清的瓶 3、操作的问题 4、胰酶及消化时间的问题 丁香园网友gkxmj的观点为: 1、消化过度,用酶消化时,见细胞开始变圆时既终止消化,用吸管轻轻吹打即可,消化过度,24小时后可见细胞成簇,形态不规则。 2、培养瓶 新的培养瓶,细胞不易贴壁,建议加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消化后成团分散不开的问题

丁香园网友zyz00的问题为: 我刚买了一瓶MCF-7细胞,用胰酶消化了10分钟,吹打了几百下,细胞还是没分散开,传代后贴壁也不是太好,怎么办那?。 丁香园网友huananhu的观点为: 我没有养过这种细胞,但是我养过鼻咽癌细胞。这种细胞的贴壁能力很强,用0.5%胰酶(含0.1%EDTA)一般要消化12~15min。我的经验是细胞用PBS洗涤时要洗净残余的培养基,加入胰酶后在培养箱中消化(避免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常见细胞消化问题

贴壁细胞消化传代的简单方法: 丁香园网友jinliangyang的观点为: 贴壁细胞消化传代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加入胰酶等细胞脱落后,再加培养基中止胰酶作用,离心传代;二、加入胰酶后,镜下观察待细胞始脱落时,弃胰酶,加培养液分瓶。但前者太麻烦,而后者有可能对细胞施加胰酶选择,因为总是贴壁不牢的细胞先脱落,对肿瘤细胞来说,这部分细胞有可能是恶性程度较高的细胞亚群。 本人介绍一种简单的消化传代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原代细胞中各种组织消化方法集合

细胞培养名称:新生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 组织来源:种属:大鼠 年 龄:新生1天-2天 取材部位: 皮质 选用的酶:0.125%胰酶 消化时间:37度15min 注意事项:胰酶平时用1.5ml EP管分装冻存,用时解冻,37预温1min,以保持胰酶好的活性,消化时每隔5min轻轻摇动消化组织。 细胞培养名称:成年大鼠室下区星形胶质细胞培养 组织来源:种属:大鼠 年 龄:成年2.5月零 取材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消化的个人经验

一、酶消化法。 1、胰酶。这是用得最多的。一般浓度在0.25-0.5%。作用时间根据细胞种类、作用温度等因素而变化很大,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0.25%的胰酶作用于单层贴壁的细胞,在37度条件下,一般消化1-5分钟就足够了。终止是用血清。主要作用于细胞间。配制时不能用含钙、镁的平衡液,否则影响活性。保存于-20度。 2、胶原酶。这种方法比较少,一般是用原代培养时,从组织消化下细胞。这种方法作用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精灵

基因芯片,也叫DNA芯片,是在90年代中期发展出来的高科技产物。基因芯片大小如指甲盖一般,其基质一般是经过处理后的玻璃片。每个芯片的基面上都可划分出数万至数百万个小区。在指定的小区内,可固定大量具有特定功能、长约20个碱基序列的核酸分子(也叫分子探针)。 由于被固定的分子探针在基质上形成不同的探针阵列,利用分子杂交及平行处理原理,基因芯片可对遗传物质进行分子检测,因此可用于进行基因研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原理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设计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析任何挥发性低于流动相的化合物。ELSD ELSD的应用范围包括:碳水化合物,药物,脂类,甘油三脂,未衍生的脂肪酸和氨基酸,聚合物,表面活化剂,营养滋补品,及组合分子库等。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消除了常见于其他HPLC检测器的问题。示差检测受溶剂前沿峰的干扰使得分析复杂化,并且由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半导体芯片的兄弟——生物芯片(图)

可能大家都知道“因特网”和“计算机”是当今最流行的名词。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工具,那请问一句“你的计算机CPU用的是什么芯片呢?”是“Intel”,还是“AMD”呢?其实无论是“Intel”还是“AMD”,它们在本质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的原理及特点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是通用型检测器,可以检测没有紫外吸收的有机物质,如人参皂苷、黄芪甲苷等。1993才由Alltech公司商业化生产。 一、ELSD原理 恒定流速的色谱仪(高效液相、逆流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等)洗脱液进入检测器后,首先被高压气流雾化,雾化形成的小液滴进入蒸发室(漂移管,drift tube),流动相及低沸点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芯片简介

基因芯片是通过特殊方法将大量特定序列的基因探针有序地固化在1平方厘米的玻璃或硅衬底上,而构成有大量生命信息储存的芯片,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科学家让芯片上这些成千上万的探针分子,与想要检测的带有标记的基因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判断样品上某些生物分子的数量、活性(表达力)。因为它一次可对大量核酸分子进行检测分析,所以它能在同一时间内分析大量的基因,使人们准确高效的破译遗传密码。它是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如何选择保护柱?

怎样选择保护柱,但又不影响分离分析? 通常,在选择保护柱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样品是否清洁,对于大部分分析工作者来说,一只1cm长的保护柱便能提供充分的保护作用。但是,如果样品非常不清洁,或工作中发现经常要更换1cm的保护柱,那么就应该选用2cm或3cm的保护柱,保护柱越长自然所装填的色谱填料就越多,则其保护性能越好,当然随着保护柱长度的增加,样品的保留时间也相应增加,一般来说,保护柱的内径与分析色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摘 要】目的:培养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取1~5d Wistar乳鼠脑皮质经不同孔径的筛网过滤后,用胶原酶振荡消化获得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7~9d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征象。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培养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 【关键词】 细胞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Wistar大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超微结构研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 活性测定。 方法 取新生小鼠脑组织 通过匀浆、过筛、胶原酶消化、差速粘附等技术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待细胞铺满瓶底时 用01125%胰酶20102%EDTA 消化 离心收集内皮细胞 进行传代培养。原代、传代各取8 例 吸取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试TPA 活性。 结果 经&ET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