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用来显示在PCR反应产物中单碱基突变(点突变)的手段。该方法已被用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筛查检测,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分析和基因诊断,基因制图等领域 ...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检测基因结构和突变的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PCR技术问 世以后,各种与PCR相结合的基因检测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基因研究的发展.如不对称 PCR产物的直接测序、核糖核酸酶酶切法(Ribonuclease cleavage,RNAase)、限制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等等已成 为基因分析 ...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DNA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因此,研究蛋白质与DNA在染色质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是阐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机制的基本途径。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是目前唯一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 ...
原理: 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及电穿孔等基因转染技术,将靶基因导入细胞,一般在转染后48小时左右,靶基因即可在细胞内表达。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48小时后即可进行靶基因表达的检测等实验。 应用: 观察目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在某种细胞中的功能(短时间即可进行观察,但效应会很快丢失)。 一般流程: 1)细胞接种:转染实验前天接种细胞,各种细胞的平板密度依据各种细胞的生长率和细胞形状而定。进行转染当天细胞密 ...
一.试剂配制 无菌水ddw: 高温灭菌; 分装; 2XHBS: 280mM NaCl 10mM KCl 1.5 mM Na2HPO4 12 mM glucose 50 mM HEPES Adjust the pH every 0.05pH from 7.00 to 7.45 using 10N NaOH then add ddw. to the final volume. 过滤灭菌分装; 2M ...
原理: 苏丹红染料在脂类物质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如果染料与含有脂类的试样接触,便有大量染料进入脂类物质的结构内,使这些结构呈红色。多用苏丹红染料、油红O、尼罗蓝等溶于脂类的染料染色,使脂质呈色。也可用四氧化锇染色,脂肪酸或胆碱可使四氧化锇还原为二氧化锇而呈黑色。 配制试剂: 1.苏丹红Ⅲ染色液:将1g苏丹红Ⅲ溶于加温的70%乙醇溶液中过滤备用; 2.甲醛钙固定液:将10ml甲醛和1 ...
原理: 细胞伤口愈合实验被研究者广泛应用和改进,用来研究各种实验条件比如基因敲除和化疗在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该实验操作简单,费用廉价,实验条件容易根据不同的目的改进。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单层培养细胞间制作划痕以产生愈伤区域,然后监控该伤口周围细胞的向划痕迁移的现象,即伤口愈合。改变细胞迁移和/或生长的因素可以增加或降低伤口愈合率。该方法可以定量,适用于自动化系统高通量筛选。 材料和仪器: ...
材料: 6孔板 marker笔 直尺 20微升枪头(灭菌) 无血清培养基 PBS 准备: 所有能灭菌的器械都要灭菌,直尺和marker笔在操作前紫外照射30min(超净台内) 流程: 1、先用marker笔在6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地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至少穿过5条线。 2、在空中加入约5X105个细胞,具体数量因细胞不同而不同,掌握为过夜能铺满。 3、第二天用 ...
原理: 细胞接种存活率只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数,但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由于细胞生物学性状不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别也很大,一般初代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弱,传代细胞系强;二倍体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转化细胞系强;正常细胞克隆形成率弱,肿瘤细胞强。并且克隆形成率与接种密度有一定关系,做克 ...
概念: 细胞克隆形成率即细胞接种存活率,表示接种细胞后贴壁的细胞成活并形成克隆的数量。贴壁后的细胞不一定每个都能增殖和形成克隆,而形成克隆的细胞必为贴壁和有增殖活力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反映细胞群体依赖性和增殖能力两个重要性状。 基本步骤: 1、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组细胞,分别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并吹打成单个细胞,并把细胞悬浮在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备用。 2、将细胞悬液作梯度倍数稀释,每 ...
一、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直接从体内获取的组织细胞进行首次培养为原代培养;当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做再培养, 即将培养的细胞分散后,从一个容器以1:2或其他比率转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扩大培养,为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累积次数就是细胞的代数。 细胞冻存及复苏的基本原则是慢冻快融,实验证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活力。目前细胞冻存多采用甘油或DMSO作保护剂 ...
一、概念 当前,所谓蛋白质测序,主要指的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测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包括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数目。很多场合多肽和蛋白质可以等同使用。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它是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测定是蛋白质化学研究的基础。自从1953年F.Sanger测定了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以来,现在已经知道约十万个不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测定步骤 ...
一原理: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 ...
实验目的:体外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用于验证两个已知蛋白的相互作用,或者筛选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实验原理:利用重组技术将探针蛋白与GST(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融合,融合蛋白通过GST与固相化在载体上的GTH(Glutathione)亲和结合。因此,当与融合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层析柱时或与此固相复合物混合时就可被吸附而分离。 试剂:NaCl ...
一、实验原理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一种根据DNA片段的熔解性质而使之分离的凝胶系统。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链,称之为变性。核酸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Tm)。Tm值主要取决于DNA分子中GC含量的多少。DGGE将凝胶设置在双重变性条件下:温度50~60 ℃,变性剂0~100%。当一双链DNA片段通过一变性剂浓度呈梯度增加的凝胶时,此片段迁移至某一点变性剂浓度恰好 ...
一、原理与方法 PPO催化各种酚与O2氧化为醌。本实验是采用邻苯二酚为底物,在0.2M磷酸氢二钠-0.1M柠檬酸缓冲液PH5.8的反应体系中,PPO催化邻苯二酚形成褐色的醌,在分光光度计410nm处使反应体系的OD值产生变化,通过OD值上升的读数变化确定PPO的酶活大小。 其方法是:在含有4mlPH5.8的0.2M磷酸氢二钠-0.1M柠檬酸缓冲液试管中加入0.05ml0.05M邻苯二酚溶液,在3 ...
(一)原理 凡盐析所获得的粗制蛋白质(盐析得到的IgG)中均含有硫酸铵等盐类,这类将影响以后的纯化,所以纯化前均应除去,此过程称为“脱盐”(desalthing)。脱盐常用透析法和凝胶过滤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的优点是透析后析品终体积较小,但所需时间较长,且盐不易除尽;凝胶过滤法则能将盐除尽,所需时间也短,但其凝胶过滤后样品体积较大。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前 ...
蛋白质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巯基乙醇的作用下,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氢键等打开,形成按1.4gSDS/1g蛋白质比例的SDS-蛋白质多肽复合物,该复合物带负电,故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向正极迁移,且主要由于凝胶的分子筛作用,迁移速率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有关,因此可以浓缩和分离蛋白质多肽。 聚丙烯酰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多数采用一种不连续的缓冲系统,主要分为较低浓度的成层胶和较高浓度的分离胶, ...
(一)原 理 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可以按要求配制,因此可以形成“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种电泳系统。“不连续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大大提高了样品分离的分辨率。这种电泳的主要特点是:(1)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凝胶系统;(2)配制两种凝胶的缓冲溶液成分及pH不同,并且与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的成分、pH也不相同。在实验中,电泳凝 ...
实验目的:掌握由动物组织中提取总RNA的方法 实验原理:Trizol试剂是一个包含酚、异硫氰酸胍和SDS的单相酸性溶液,其在裂解细胞的同时抑制RNase的活性,随后加入氯仿,酚会大量的溶解在氯仿中。由于DNA和RNA在酸性酚中的溶解性不同,造成DNA分布在下层的氯仿酚溶液中,RNA则分布在上层的水相中,最后用异丙醇沉淀水相中的RNA,并用70%乙醇洗涤沉淀,这样就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总RNA. 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