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失败抑郁模型(Social defeated):当今社会,抑郁症发病的应激事件主要为社会应激事件。因此,研究人员在小鼠上制作了社会失败抑郁模型。按已建立方法,将C57BL/6J小鼠放入攻击性强烈的CD1小鼠笼内,每天10分钟,连续10天。经过10分钟的接触后,用有气孔透明隔板将C57BL/6J小鼠与CD1小鼠分离,使待检测C57BL/6J小鼠在24小时内继续接受刺激。对照小鼠则与同品系小鼠 ...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模型(Chronic mild stress CMS):重复的应激事件容易造成动物适应,但这种适应可以通过不同的不可预见应激事件所消除。按照已建立的方法,经旷场试验和新环境进食实验选择得分相近动物,随机分组,孤独饲养。随机采用夹尾、制动、电击足底、冰水游泳、热应激、禁食、禁水、频闪照明、噪声进行刺激,每天给予1种刺激,连续21天后造模成功。可通过糖水消耗、毛发评估及其它行为学 ...
焦虑是由预先知道但又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的应激性事件引起的一种心理预期反应,以恐惧担心紧张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多伴有心悸多汗手脚发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进化的角度讲,动物所表现的防御反应是人类恐惧和焦虑反应的原始成分因此,动物所表现的恐惧样反应与人类的焦虑反应具有同源性,可作为焦虑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基础(一)高架十字迷宫模型为非条件反射模型,根据Montgomery的思想设计,它利用动 ...
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实验是目前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的经典实验模型,也是广泛应用于寻找抗觅药行为的有效工具。该实验将实验动物(大鼠、小鼠)置于条件性位置偏爱箱的白色观察区,并给予精神依赖性药物(例如吗啡),然后观察实验动物在条件性位置偏爱箱的黑色区和白色区的活动情况,白色区 、黑色区以及其中的灰色区之间有小门可供动物自由穿梭。动物每次处 ...
【实验目的】1. 了解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记录方法。2. 观察记录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单通道钠电流及全细胞钠通道电流。【实验原理】钠通道在多种细胞尤其是在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中广泛存在。钠电流(ⅠNa)是快反应细胞上最重要的除极离子流,与细胞的兴奋性密切相关。钠通道在膜电位-70~-65 mV开始激活,产生一迅速激活并迅速失活的内向电流,最大电流峰值在膜电位-40 ~-30 mV,反转电位为+30 ...
【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神经干双相和单相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2. 分析和判别动作电位的波形,测量其波幅、时程及潜伏期。【实验原理】神经纤维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所以神经纤维(nerve fibre)动作电位是神经兴奋的客观标志。对单根神经纤维而言,给其一个有效的阈或阈上刺激,便可产生一个可传播的兴奋,即动作电位。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相对于未兴奋部位来说呈负电,两者之间产生电位差。将两个引 ...
【实验目的】1. 学习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兴奋传导概念的理解。2. 学习不应期的测定方法,了解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实验原理】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的传导有一定的速度,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conduction velocity)也不相同,神经纤维越粗则传导速度越快。测定神经干传导速度,可用神经干上的传导距离(s)与通过这段距离所需时间(t),按v = s ...
实验目的】1. 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张力之间的关系。2. 观察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实验原理】肌肉、神经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其兴奋性较大,且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表现亦不相同,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刺激(stimulation)要使可兴奋组织发生兴奋,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即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必须达到一定的值。通过固定后两个条件,改变刺激强度,记 ...
【实验目的】1. 比较前负荷与后负荷对肌肉收缩机械功产生的影响。2. 找出最适前负荷(或最适初长度)。【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效能(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force)和/或缩短程度(shortening),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velocity)。如果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则这种收缩的形式称为等长收缩(isometric ...
【目的和原理】肌肉受到阈上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然后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起肌肉的收缩反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骨骼肌的收缩强度也随着增加。当阈上刺激的频率很慢时,肌肉的每一次收缩是独立的,彼此分开的,即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加快,前次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完全舒张时,新的刺激已到达肌肉,于是肌肉在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形,即为不完全强直性 ...
【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刺激强度与腓肠肌收缩力之间的关系,明确阈下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及最大刺激的概念。2. 通过改变刺激的频率,观察肌肉收缩形式,并观察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实验原理】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与收缩性,肌肉收缩是其兴奋的外在表现。本实验选用的腓肠肌标本内含许多骨骼肌纤维,由于不同肌纤维兴奋性高低亦不相同,因而就整个腓肠肌标本而言,其收缩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
张 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目的 应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观察刺激、神经损伤、药物对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蟾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Zhuoshan Toad)1.2 药品 任氏液,氯化钾1.3 器材 RM6240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成都仪器厂)、神经干标本盒。1.4 坐 ...
【实验目的】1. 学习蟾蜍心脏的暴露方法,熟悉其表面结构。2. 观察心脏不同部位的活动规律及相互关系,确定蟾蜍心活动的起搏点。【实验原理】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两栖类动物以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哺乳类动物以窦房结的自律性为最高)。正常心脏每次兴奋都从自律性最高的部位开始,依次传到心房、心室,相继引起心房、心室收缩。把自动节律性最 ...
【实验目的】对在体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收缩活动的变化,分析产生代偿间歇的机制。【实验原理】心肌兴奋后,兴奋性(excitation)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其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period)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与收缩,但在舒张早期以后,对心室给予一次阈上刺激,使心室肌在正常 ...
【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方法,了解离体器官的研究方法。2. 观察几种内环境化学因素在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收缩和舒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深理解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活动的重要意义。3. 观察不同剂量的洋地黄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实验原理】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其所处环境的稳定。心脏的正常功能的维持同样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如组织液中K+、Ca2+的浓度,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在 ...
【实验目的】学习心导管插管术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左心室内压分析的方法。【实验原理】心脏的功能在于泵血,它的机能状态可用心率、压力、流量、功率等来描述。在心泵功能的研究中,往往将两种不同力学特性的信息展现在两维平面上,以表达心泵功能所处的状态,称为心泵功能的“双信息图”显示法,即Lissajous图显示法。本实验记录左心室内压(LVP),并求得心室内压的变化率(dP/dt)。程序自动判别心动周期,进而运 ...
【实验目的】了解人体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 BRS)的生理机制,增加对无创伤性检测方法的感性认识。【实验原理】人体心血管、胃肠道、支气管、汗腺以及胰岛、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功能均受自主神经的调节。许多疾病可造成自主神经的损害和功能失调,而自主神经的损害和功能失调又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原因之一 ...
一、医学实验动物的概念及意义医学实验动物(medical experimental animals)是经人工科学育种、饲养和繁殖,受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供生物医学实验用的动物。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具有较好的遗传均一性、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和实验的再现性。医学实验动物是生物医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研究成果的水平高低与动物实验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着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医学实验动 ...
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念及意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实验方法和手段。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有意识地改变那些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容易排除的因素,以便更加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实验结果,并将研究结果推及于人类疾病,从而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认 ...
动物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可根据动物种类、实验目的和药物而定,常用的方法简介如下。(一)经口给药有口服与灌胃两种方法。口服法可将药物放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使动物自行摄取。为保证剂量准确,应使用灌胃法,适用于小白鼠、大白鼠及家兔等动物。1.小鼠、大鼠(或豚鼠)灌胃时将灌胃针安在注射器上,吸入药液。左手抓住鼠背部及颈部皮肤将动物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将灌胃针插入动物口中,用灌胃针管压其上腭,使口腔和食道成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