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溶解性

        互联网

        5049

        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做这种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跟溶质和溶剂的本性有关。人们曾根据经验总结出“相似者相溶”的规则来描述物质的溶解规律。例如,食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汽油,油脂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但这个规则不能概括许多事例。例如,甲醇和苯、水和二甲基甲酰胺、苯胺和二乙基醚、聚苯乙烯和氯仿等组物质,虽然它们的分子结构不相似,但在室温下都能互相混溶。又如,聚乙烯醇不溶于乙醇,醋酸纤维不溶于乙酸乙酯,聚丙烯腈不溶于丙烯腈,四氯化锡在苯中比在四氯化碳中更易溶解等。因此,人们根据分子的极性来估计物质的溶解性。这就是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非极性溶质较难溶解在极性溶剂中,极性溶质较难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表示。通常把在室温(20℃)下溶解度大于10g/100gH 2 O的物质叫做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H 2 O之间的物质叫做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g/100gH 2 O之间的物质叫做微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00gH 2 O以下的物质叫做难溶物质。习惯上把难溶物质又叫做不溶物质。例如在20℃,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100gH 2 O,它属于不溶物质。实际上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