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相对原子质量

        互联网

        1845
          一种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对核素 12 C原子质量 1/12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旧称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无量纲的,常用符号 Ar表示。 Ar Cl =35.4527,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4527 定义中的“平均原子质量”是对多核素元素而言的。平均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各种核素原子质量和丰度的乘积的和。例如,

        1 H  1.007825u  99.985

        2 H  2.0140u    0.015

        氢的平均原子质量 =1.007825u× 99.985

        2.0140u × 0.015

        =1.00794u

        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数值,比较的基准在历史上几经变更。 1803年道尔顿以 H的原子量 1作为基准,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 1826年柏齐利乌斯建议以 O的原子量的 1/100为基准。后来以 O的原子量的 1/16为基准,这在化学史上沿用了较长时间。 1929年发现氧有三种同位素( 16 O 17 O 18 O),看来以 0原子量的 1/16为基准就不妥当了。这时,物理学界改用 16 0 1/16为基准。 1959年马陶赫建议以 12 C 1/12为基准的新标准。 1960年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 1961年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相继同意这一新标准,一直应用至今。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