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色觉学说(color vision theory)

        互联网

        1205

           人眼能在 400 750纳米的光波(可见光谱)范围内分辨出 150多种不同色光。解释此现象的学说很多,提出最早,并得到最多事实支持的为三原色学说。此学说最初由杨格( Young 1801)提出,后经赫姆霍尔兹( Helmholtz 1852)修改。此学说假定在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感光色素,各自对红、绿和蓝三原色光波敏感。当它们同等地受到刺激时,来自各方面的神经冲动在视皮层的综合下,即形成白色感觉;其中任一种单独受到刺激时,即得相应的色觉;三种物质受到不同比例的合并刺激时,可形成各种色觉。三原色学说得到一些实验证据的有力支持,如视锥细胞吸收光谱的特性的研究;又如实验中用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照射视网膜的同时,记录神经节细胞的放电,发现视网膜存在两类神经元;一类对可见光作广谱的应答,另一类对某一较小光谱范围的光起反应。前者称优势神经元( dominator),后者称调变神经元( modulator)。调变神经元又可分为三种:其光谱敏感度曲线的最高点发生在红黄( 580 600纳米)、绿( 520 540纳米)和蓝( 450 470纳米)三个波段,与三原色大致符合。其作用基础为一个节细胞与一个视锥细胞的单线联系。我国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根据单色光照射与视神经电反应的研究,认为红、绿、蓝三原色光引起的冲动是分别由粗、中、细(直径为 9微米、 4微米和 1微米)三类视神经纤维传导的。上述事实均是对三原色学说的有力支持。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