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surface active substance,surfactant)

        互联网

        2455

           存在于正常肺泡内表面的一种能减弱肺泡表面张力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和特殊的脱辅基蛋白(apoprotein)相结合的复杂脂蛋白(表)。系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质网所合成,转移并贮存于板层状包涵体中,随包涵体从细胞内释放,而分布于肺泡的内衬层的液膜。其生理功能有二:(1)使肺泡稳定地保持在扩张状态。当吸气时,肺泡扩张,表面活性物质分布变稀,仅具单分子层,因而对减弱表面张力的功效降低,肺泡容易回缩;当呼气时,肺泡缩小,表面活性物质分布变浓,减弱表面张力之功效提高,使肺泡不致大缩小,防止了“肺不张”。(2)防止肺毛细管中血浆向肺泡渗出。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2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大于肺循环毛细血管压(10毫米汞柱)。但如肺泡表面张力很大(可达50达因/厘米),与血浆张力相等,会使肺毛细血管周围产生15毫米汞柱负压,此负压与毛细血管压相加,可使血浆外渗的有效滤过压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而造成肺水肿。正常情况下,由于表面活性物质存在,肺泡表面张力明显减小,而避免了肺泡内积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正常肺内不断更新,肺循环血流中断相当时间后,表面活性物质显著减少,以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造成肺不张。胎儿到第30周左右,表面活性物质才移到肺泡表面,在此之前出生的婴儿常难于存活。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