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异源多倍性 allopolyploidy

        互联网

        1903
        异源多倍性 allopolyploidy alloploidy 指不同种的染色体组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染色体倍数的变异( H Kihara T Ono 1926)。根据组成核型的染色体组的数目又可分别称为异源三倍体、异源四倍体、异源…倍体等( allotriploid allote- traploid sllo ploid),总称为异源多倍体。在近缘种间出现的自然多倍体种大多属于此类。究其成因,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从种间杂交的杂种胚直接加倍而产生;另一类是由杂种的未减数雌雄配子相互结合,产生的幼胚。作为种间杂交的结果而产生异源多倍体种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大多数的人工合成种在细胞学和形态学上均与自然的多倍体种一致,可以证明异源多倍体种的真正起源。自然界里在近缘植物群内出现的异源多倍性有二类:一类是同一属内的基本种,其染色体组是由数目相同的染色体组成的。另一类是同属内基本种的染色体组具有两种以上的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前一类有小麦属( x=7)、山年草( x=7)、延龄草( x=5)、棉属( x=13)等:后一类例子有二歧蒲公英属( x=3-8 10 20)芸苔属( x=8 9 10)等。异源多倍体的特性与同源多倍体不同,要复杂得多,性状上表现为祖先基本种的中间型,有时甚至具有某些全新的性状。特别是双二倍体有这样的特点,是减数分裂形成正常的二价体,结实性高,能形成完全独立的新种。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