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毒的培养
互联网
实验五十一 昆虫病毒的培养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用感染宿主的方式培养昆虫病毒的基本方法。
2.观察核型多角体的形态。
二、基本原理
昆虫病毒是以昆虫为宿主的病毒,与宿主的特异性高。研究昆虫病毒的重要目的是保护益虫和杀灭害虫。例如蚕遭到病毒的侵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与杀灭这些病毒,对防治与控制蚕病从而达到保护蚕业生产有重要价值;另方面对农林作物有害的昆虫,又要利用其特异病毒作为杀灭害虫的手段。
培养昆虫病毒主要采取组织培养和感染宿主两种方法,后者比较容易成功,使用更为广泛。本实验以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核型多角体感染宿主来培养病毒。
斜纹夜蛾能危害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核型多角体病毒是多角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在细胞核内形成多角体,多角体内包含着很多病毒粒子。斜纹夜蛾多角体的形状有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形,直径大小在1.2—3.4μm,用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到。多角体蛋白可被碱性溶液溶解,而释放出病毒粒子。因此,多角体通过污染食物经口感染后,被昆虫的碱性胃液所溶解,释放的病毒粒子通过中肠上皮组织而进入血腔,在脂肪组织及其他组织(包括血细胞)中增殖。斜纹夜蛾感染病毒后明显的特征是体色变化, 30℃下感染后3天左右幼虫腹面体色由正常的绿色变为粉红色。发病后期,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死亡前半天到一天,停止摄食,排稀粪,幼虫常向上爬行,在自然界常倒悬或附着于枝叶上而死亡。在病毒大量繁殖后,血液中出现大量多角体,通过皮肤可以看到血液呈混浊状,此时皮肤脆弱易破有时前腹背后端破裂,流出乳白色或稍带粉红色液体,似脓汁,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三、器材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材料(保存于冰箱的虫尸),
三龄斜纹夜蛾幼虫;
蓖麻或甘薯叶片,1%漂白粉或5%石灰水,甘油,玻璃缸,纱布,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操作步骤
1.病毒悬液制备(1)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材料加适量蒸馏水置研钵中研磨,加水稀释并通过两层纱布过滤,再将滤液离心( 3000r/min离心30分钟)。
(2)将离心后的沉淀物用蒸馏水悬浮,并再离心,这样反复多次,即可得到初部提纯的白色多角体。206
(3)将提纯的多角体先用适量的蒸馏水均匀悬浮,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然后再加水使稀释成每毫升含1×108个多角体的悬液。
(4)向上述悬液中加入每毫升含青、链霉素各1500—2 000单位,以防止杂菌污染。
2.接种
(1)将由田间采来的健康三龄斜纹夜蛾幼虫放于玻璃缸内,缸口用多层纱布盖好。虫口密度一般在1头/33mm2左右为宜。
(2)用1%的漂白粉液或5%石灰水浸泡蓖麻或甘薯叶片进行消毒,然后再用清水洗涤,晾干后,用上述核型多角体悬液浸泡或用蘸有多角体悬液的棉球涂抹,晾干。
(3)待幼虫经短时间的饥饿以后,将晾干的带毒叶片放于玻璃缸内供食,通过幼虫口食接种病毒。供食带毒叶片的次数可为1—3次,一般供毒次数多则发病率高。盖好纱布后,置30℃温室培养。
(4)培养过程仍需喂食,加强管理与观察。
3.收获与保存
(1)在幼虫死亡前,虫体变白,通过皮肤看到血液混浊时,在尾角或腹脚处剪破,收获脓汁,保存于甘油水溶液(水:甘油=1:2)中,置冰箱保存。
(2)或将脓汁经洗涤、离心,取多角体沉淀加乳糖制成糊状,冷冻干燥保存。
(3)若整个死虫保存,则将未放出脓汁的病死虫直接放甘油水溶液中,冰箱保存。
4.涂片镜检
(1)从尾角或腹脚取血涂片,加上盖玻片。
(2)于(600×)高倍镜下观察。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1)绘图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多角体形态。
(2)描写斜纹夜蛾幼虫感染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后,体表的变化。
2.思考题
(1)学会昆虫病毒的培养,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有什么意义?
(2)用昆虫病毒进行害虫的防治,对人、畜和其他有益昆虫有无危害?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