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互联网

        1875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 目的要求 ]

        1 .掌握本类药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特点及其与 PG 合成的关系。

        2 .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3 .掌握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以及尼美舒利的作用特点。

        4 .熟悉保泰松、甲芬那酸、双氯芬酸、及吡罗昔康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5 .了解抗痛风药的作用环节。

         

        [ 教学内容 ]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阿司匹林是此类药物的代表。

        NSAIDs 共同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酶( cyclooxygenase COX ),干扰体内前列腺素( PG )的生物合成。 COX COX-1 COX-2 两种同工酶。 COX-1 为结构型,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粘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 COX-2 为诱导型,多种损伤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其表达,参与发热、疼痛、炎症等病理过程。 NSAIDs COX-2 的抑制作用为其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对 COX-1 的作用则成为其不良反应的原因。

        NSAIDs 主要具有三方面的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 PG 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因而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

        2 .镇痛作用: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钝痛,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通过抑制炎症时 PG 的合成,减轻 PG 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3 .抗炎作用:除苯胺类外,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时 PG 合成,而缓解炎症反应,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

        NSAIDs 按化学结构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等四类,常用药物有:

        阿司匹林( aspirin ),又称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

        药理作用及应用

        1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用作鉴别诊断。是目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

        2 )能使 PG 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减少血栓素( TXA2 )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应用可较好的抑制 TXA2 合成,而不致影响前列环素( PGI2 )合成。因而,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建议日服 50mg~75mg ;防止脑血栓形成可日服 30~50mg

        药动学特点  

        1 )口服小剂量( 1g 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 2~3 小时。当用量≥ 1g 时,其代谢方式变为零级动力学,半衰期延长至 15~30 小时,如剂量再增大,可出现水杨酸中毒。因而长期大量应用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以确定给药剂量及间隔时间。

        2 )乙酰水杨酸为弱酸性药物,当应用过量时,可采用碱化尿液的方式加速其排泄,降低其血药浓度。

        主要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 PG ,减少了内源性的粘膜保护因子有关。

        2 )凝血障碍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造成出血倾向。可用维生素 K 预防。

        3 )过敏反应   除常见的过敏反应外,某些哮喘患者用药后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其发生机理为此类药抑制环氧酶, PG 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白三烯增多,而诱发哮喘。

            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 ,扑热息痛):是非那西汀的体内代谢产物。其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强度类似乙酰水杨酸,但无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及慢性钝痛。

            保泰松: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保泰松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可用于急性痛风。其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已少用。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消炎痛):   是最强的环氧酶抑制剂之一,有显著的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由于不良反应多,仅用于其它药物疗效不显著的病例。主要治疗各类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对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常能见效。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眩晕、精神失常、血细胞减少及过敏反应,也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甲芬那酸(甲灭酸)、双氯芬酸(双氯灭酸): 都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双氯芬酸抗炎作用较强而不良反应较小。

            布洛芬( ibuprofen ): 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与乙酰水杨酸近似,主要特点是胃肠道反应轻,病人易耐受。常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为强效、长效解热镇痛抗炎药。每日服药一次。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致消化道溃疡、出血。

        美洛昔康( meloxicam )、尼美舒利( nimesulide ):   选择性抑制 COX-2 ,抗炎作用强而副作用较小,用于治疗各类关节炎及组织炎症。长期应用,胃粘膜损伤及胃肠出血发生率低。

                                      抗痛风药

            别嘌醇能抑制尿酸生成,丙磺舒与苯溴马隆则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秋水仙碱不直接影响尿酸,而是抑制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粒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