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推动检验科实现滚动式发展

互联网

576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是一所具有较强救治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型医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实际开放床位达到惊人的3820张,每日门诊量达到6000人次左右,可以说该院服务的患者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

据该院科副主任秦东春介绍,该科成立较早,在建院伊始就已设立,迄今已经有80年的历史。目前,该院科有包括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诊断,血液细胞,急诊等在内的9个大专业组。

一周签约1000万元合同

目前,该科有人员63人,对于医院庞大的门诊量来说,这个数字显得十分有限。“好在我们有每年70人左右的实习,见习,进修人员,在他们的配合下,我们的工作过程显得人手还算够用。”秦东春说。

2007年前,该院科工作量并不大,收入也有限。随着新的领导班子的上任,该院发展十分迅速,床位数和就诊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与此同时,科也进入了“滚动发展的阶段。2008年5月之后,医院对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加。当时,看到兄弟医院科的发展大有超越自己的趋势,于是,一附院科的新任领导就科的发展向医院领导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008年,一附院新任院长上任第一周就来到科摸底,具体听取该科的需求,调研其发展潜力。当时院长阚全程和主管医技科室的副院长王家祥都来到科,和科面对面研究科的发展规划。院领导当即向科表示,只要找准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设备需求都尽管提。

在人员结构上,该科拥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3人,在读和毕业博士8人。“我们的人员层次在全国的科中并不落后,但一直苦于仪器设备不足和房屋面积有限。”秦东春说。于是科经过对急需设备的研究,提出了超过1000万元的新增设备预算。这个数字无论对于当时科还是整个一附院,都无异于天文数字。后来经过努力,该科和相关厂商合作,实现了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添置了急需的设备。“一个月之内,我们就签订1000余万元的合同。”秦东春说。

管理与硬件同步发展

2009年,卫生部对科提出了重视生物安全管理的要求。一附院科对此专门进行了布置,力求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防护措施齐全,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流程。

此外,该科对实室的质量管理也很重视。目前,该科每个专业组都设有负责质量控制的专业组长。要求对所开展的项目都要求有室内质控,并且按时报告,长期备案。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就要第一时间报告主管主任。虽然尚未通过ISO15189认可,但是该科一直按照该标准规范自己的工作,并且正在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我们规划,在我们新的大楼建成后,新的实室就要全面依据ISO15189的要求建设。现在我们正在积极参加相关学习,并且派人参加内审员的培训。”秦东春说。目前,该科所有开展项目都参与卫生部的室间质评工作。

“科变化太大了!”

秦东春介绍,科目前改变了从前与临床科室缺乏沟通的传统,组织了各种活动主动与临床互动,这些工作在卫生部的查中都获得了肯定。“原来我们对于临床有抵触情绪,临床也总认为我们有缺陷。但是他们不知道有些误差是客观存在的。”秦东春说。

印刷了所有项目的查单,由主管主任队到每个病区寻访,做到每个病区至少粘贴一张。门诊部门也做到每个诊室张贴查单。“门诊大夫无法做到记住我们所有的项目,特别是新项目,他们可能都不清楚。于是我们把项目及时,详尽列出,而且附上主管主任的信息。”

为了进一步促进与临床部门的沟通,科出面组织大量讲座。除了本科室的头人外,主讲人还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甚至有来自法国,德国,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区的专家。“我们要求临床科室都要来人听,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秦东春说。临床科室也很配合,不久前一次有关肿瘤标志物的讲座,听众竟然超过千人。

此外,科还在护士站设置了意见簿,每两周整理一次。并且由主任队,积极参加查房。“科的变化太大了。”这是从临床科室同事那里经常听到的反馈。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