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构建一支以临床检验医师为主导的医学检验工作队伍

互联网

675
<center>  </center>

科主任简介:
 
沈立松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同年进入新华医院工作。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主任,新华临床医学院检验学教研室主任。曾先后在日本国立小儿病院/国立小儿医疗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儿童医院访问学习。
 
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近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已培养研究生10名,正在培养5名。近5年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科委生物医药重点基金1项,市科委医疗器械重点定向项目1项。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免疫学会理事、上海市检验质量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还担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临床儿科杂志》等期刊的编委。
 
科室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人员117人,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35名、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8人、博导1名、硕导1名, 检验医师5名。
 
科室设有快速反应实验室、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血液、临床基础检验和分子生物学等六大亚专业学科,是目前国内亚专业设置最全面的检验科之一。检验科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在临床免疫学、流式细胞术、分子诊断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目前开展检验项目近500项,基本满足三级医院的临床医疗需求。科室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基金3项、上海市卫生局基金1项,总科研经费200多万元,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经费1000万元。近3年发表论文50余篇, 其中SCI论文4篇,总影响因子14.3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7篇。
 
□本报记者 张思玮
 
《科学时报》:检验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最终决定患者能否有效治疗。对此,你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体会或经验?
 
沈立松:检验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检测活动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过程均将影响到检验科所提供的检测服务的质量。有报道,分析误差中,约60%~70%形成于分析前。因而,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起与临床一线科室的良好沟通,并获取他们的配合,严格控制从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标本保存等各分析前环节。检验科编写、印刷了《检验科服务手册》分发至各临床科室,以促进医护人员对检验科工作的全面了解及监督;同时设计便民宣传手册,向患者传输科学、全面的检验知识。检验科各专业组建立起明确的标本接收、拒收标准,严格控制标本质量,不合格标本及时反馈临床。
 
与此同时,随着检验医学对于临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指导作用,检验科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完成标本的检测和报告的发放,而是更加积极地与临床一线的医师和患者沟通,深入参与到整个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去。我们从国际顶尖实验室的经验中认识到,检验科提供的不应该仅仅是检验报告,更应该是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检验科要独具慧眼地将国际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中;检验科要改变对临床科室简单依附的局面,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临床一线诊治的全过程。
 
我们在国内创造性地构建起以临床检验医师为主导的医学检验工作模式。在国内检验界中率先培养了一支具有临床一线诊治经验且熟悉检验专业技术的检验医师队伍,他们与临床一线诊治医生沟通,提供检验项目选择的建议和检验报告的合理解释,参与或跟踪患者的诊治甚至随访过程;从临床角度评价检验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帮助检验技师追溯分析误差形成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将误差修正的结果反馈给临床;广泛听取临床医师对于高新检验项目尤其是分子检测项目的需求,参与新项目的开发、验证、方法学的比对过程。
 
由此,通过从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个方面着手,提升了检验服务的质量和价值,检验学科发展的空间更加广大。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