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实验室自动化实施运行中的点滴体会

        互联网

        872
        <center>  </center>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医学实验中心主任 魏军


         全实验室自动化(TLA)又称全程自动化(Front to End Automation),上世纪80年代源自日本,是指将临床实验室的自动化分析仪器通过轨道系统连接起来,构成流水线作业组合,实现全检验过程的自动化。
         
        TLA由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流水线系统(LAS)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流水线系统又包含标本运输系统、前处理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后处理输出系统、分析测试过程控制系统等。
         
        我院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经过3年多的论证、考察、商务和建设等繁杂的工作后,终于建成并运行。如何建设一个合理有效又能与实验室现状相适配的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如何尽快熟练地掌握并使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发挥其效用呢?笔者在实践摸索中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预评估必不可少
         
        筹建实验室自动化方案之前,应该首先考虑到建设和运行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评估。
         
        评估项目包括对医院规模评估、实验室现有分析系统的适用性评估、自动化流水线的技术参数评估、现有的工作流程评估、人员能力评估、信息系统的适用性评估、工作场所评估等。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验室专业特点来考虑整个实验室自动化模块及流程设置。比如,我院通过对2006年以来标本检测量的分析评估发现,生化检测量大于免疫以及其他专业的检测量,所以我们优先考虑生化模块的自动化。
         
        对上述各项内容进行评估后,在自动化方案确定之前,科主任还应该对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有一个应用前景的预测,包括实验室的工作效率、生物安全性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等。
         
        不过,即便是作了非常充分的考察与论证以及有效的评估,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各类问题。笔者深刻体会到:不能用简单的自动化实验室概念去实施自己的实验室自动化建设,实验室工作内容、行业固有的特点和要求、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目的等,均应和自动化方案相匹配,并且在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执行;不同的实验室选择轨道模式不同,在投资和建设规模限制下,尽量优先考虑实验室急需自动化操作的部分,逐步完善,不可一味求新、求全、求大,否则会事倍功半。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