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人体体内炎症病灶最直接、最灵敏、最特异的检测方法

        互联网

        1982

        炎性白细胞酯酶快速检测试剂盒


          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LET)专用于检测多形核白细胞释放的酯酶,在正常情况下难以检测。当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多形核白细胞的趋化性在炎性病灶聚集而大量释放酯酶,只有在这种炎症情况下(白细胞104/ml),炎性白细胞酯酶才有可能检测。


        尿液中的炎性白细胞酯酶
          由于血液中的白细胞酯酶附着于白细胞膜上,不会被肾脏清除进入尿液。只有当泌尿道(如肾盂、膀胱、前列腺、尿道等)出现感染引起炎症时(淋球菌、沙眼衣原体、霉菌、支原体等),尿中均可出现多形核白细胞,LET可特异检测。因此,淋病性尿道炎与非淋病性尿道炎均可被LET检测。


        羊膜腔感染的监测与终止妊娠
        早产胎膜早破并发宫内感染可导致母亲及新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升高,对28~34周孕妇胎膜早破,一旦发现宫内感染,应立即终止妊娠。但目前对羊膜腔感染的诊断技术难度很大。包括脐血培养检测病原微生物(操作复杂,为侵入手段)和羊水病原体检测(培养或革兰氏染色涂片灵敏度仅30~40%,特异性80~90%)。故目前没有一种理想的羊膜腔感染诊断方法。国外众多的文献报道,羊水白细胞酯酶的检测灵敏度高达91%,特异性达95%。因此,炎性白细胞酯酶快速检测试剂盒的问世,无疑为羊膜腔感染及胎儿宫内感染提供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并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阴道宫颈分泌物中的炎性白细胞酯酶
        阴道炎时妇女最常见的疾病,宫颈炎也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当炎性患者自我症状比较轻微时,容易造成误诊,常常延误了治疗,并有可能并发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孕及流产。三种最常见的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均有明显的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其酯酶可在分泌物中检测,其LET检测的阳性率>95%,特异性>96%。


        精液、前列腺液中的炎性白细胞酯酶
        男性不孕症的最大原因为精液中或前列腺液中存在炎性白细胞,而男性精液及前列腺液中的炎性白细胞目前均无理想的检测方法。国外研究表明:LET是男性精液及前列腺液最理想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95%,特异性>98%。


        脑脊液、胸腹水等其它体液中的炎性白细胞酯酶
        上述体液在存在炎症反应时往往难以确诊,而炎性白细胞酯酶是目前最佳的检测手段。通过检测脑脊液、胸水、腹水中的酯酶,可以明确脑膜炎、胸膜炎及腹膜炎的存在与否,极大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

         

        炎性白细胞酯酶快速检测试剂盒
        检测方法及操作示意图
        1. 用洁净的棉拭子取炎症病变部位(如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或腹水、脑脊液,放入反应瓶中,滴萃取液2滴,将分泌物充分洗脱,并在瓶壁上挤干,弃去棉拭子。阳性对照液、阴性对照液分别加入2滴于不同的反应瓶中。
        2. 盖上瓶盖,轻轻摇匀,37℃±1℃下静置,反应15min。
        3. 依次往反应瓶内加入终止液A 2滴、终止液B 2滴混匀,再加入显色液A 2滴、显色液B 2滴,混匀。
        4.(1~2)min内观察反应瓶内颜色变化,判断结果。
                     

        结果判断
        1.反应瓶内液体呈紫红色,判定为阳性。                  
        2.反应瓶内液体呈无色,判定为阴性。

                  
        试剂盒特点
        高效的酯酶萃取技术
        酶底物良好的保存技术,室温可保存4周以上
        优化的工艺配方使酶水解率最大,含酶活性增强剂
        极其方便的操作步骤(10分钟,一步法)
        肉眼直观判断结果
        质量及价格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保存温度:4~8℃
        有效期: 6个月

         

        摘自《蓝星生物》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