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正确应用药敏标准, 向临床报告准确的药敏结果

        互联网

        2994

        作者: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胡继红 卫生部北京医院检验科——胡云建

         

         

        为了遏制我国的抗菌药物滥用及细菌耐药率的不断攀升,原卫生部于2012年5月8日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已迈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明确了临床微生物室职责是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1]。

        目前我国参照全球广泛使用的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标准文件M2-A11和M7-A9操作药敏试验,结果解释标准参照M100-S22标准文件[2-4]。随着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断下降,导致临床疗效和(或)安全性减低,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标准推荐的方法学和质控(QC)参数亦不断更新。微生物室应持续更新文件信息,并结合临床诊断、当前知识和临床相关实验室结果指导患者治疗用药[4]。

         

         

        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离不开微生物室对病原菌的诊断和药敏报告,因此,正确的判断致病菌,采用规范的药敏方法、正确应用药敏标准并准确报告,给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一、什么情况下做药敏试验[5]

         

         

        做药敏试验的原则是只对与感染相关致病菌或可能致病菌做药敏试验,否则将导致不必要的治疗。做药敏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标本来源
        (1)无菌部位标本分离的细菌最具临床意义,如脑脊液、血液、体液和骨髓等。血、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的任何细菌均需做药敏试验,除外血培养单次分离的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包
        括路登葡萄球菌);除外无菌体液中分离的芽孢杆菌属。如果多次培养分离出以上所示同一种细菌,仍需做药敏试验)。
        (2)来自正常菌群或污染部位的标本

        需做药敏试验的情况如伤口、脓肿和来自其他污染部位标本,培养生长1或2种中量或大量可能病原菌;质量合格痰标本培养生长1或2种中量或大量可能病原菌。对正常菌群或污染菌不做药敏试验。

         

         

        2、不能预测治疗用药的敏感性
        如伤口分离的化脓链球,因通常对青霉素敏感,不用做药敏试验;如伤口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敏感性不可预测,需做药敏试验。

         

         

        3、定量培养
        以下情况需做药敏试验:
        (1)中段尿标本菌落计数>105CFU/ml,且分离到1种或2种可能致病菌;女性有临床症状患者分离到1种致病菌,菌落计数≥10,000CFU/ml;从65岁以上患者留置导尿管取尿标本,菌落计数>10,000CFU/ml纯培养;直接导尿或膀胱镜等采集尿标本,纯培养或分离到2种致病菌,每种菌的菌落计数均>1000CFU/ml。
        (2)静脉插管尖端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个菌落。

        4、其他微生物的存在和定量
        正常菌群的存在和定量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通常对纯培养细菌做药敏试验,混合细菌生长是否做药敏试验不确定。需做药敏试验的定量培养支气管镜采集标本: 保护毛刷标本生长≥103CFU/mL、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生长≥104CFU/mL(或半定量为中量/大量并多于正常菌群)分离培养出的下呼吸道致病菌、厌氧菌(只限保护毛刷标本)、定量计数≥103~104CFU/mL纯培养物、任何数量的铜绿假单胞菌等。

        5、患者年龄
        分离自特定年龄组的一些细菌有必要做药敏试验,如痰培养正常菌群中存在中量流感嗜血杆菌,2岁儿童患者需做药敏试验,而成年患者不做药敏试验。

         

         

        6、独特的宿主因素
        (1)正常免疫患者遵循一般规则;免疫抑制患者对一些条件致病菌也需做药敏试验;
        (2)对选用药物过敏,如从青霉素过敏患者分离的化脓链球菌,用红霉素治疗无反应,需做药敏试验。

         

         

        二、哪些情况无需做药敏试验

         

         

        1、对天然耐药的细菌/抗菌药物组合
        与获得性或突变耐药相反,天然(固有)耐药是几乎所有细菌种的特性。药物的抗菌能力临床表现不足或固有耐药,将导致临床治疗无效。这种情况下无需做药敏试验[4]。肠杆菌科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氨曲南、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卡巴培南类无天然耐药。枸橼酸杆菌属、产气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菲登菌属、粘质沙雷菌对其他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及酶抑制剂复方药物、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等)有不同程度的天然耐药谱。了解细菌的天然耐药可评价试验方法的准确性;可帮助识别常见表型;可帮助核实累积药敏试验的数据;出现1%~3%的敏感结果可能是方法学差异、突变、或低水平耐药表达造成的。应审核上述报告中“敏感”的结果,并重复试验以确认鉴定和药敏结果是否正确。

        2、不能常规报告的菌株/抗菌药物[6]

        对从脑脊液分离的菌株不能常规报告的抗菌药物,除了口服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注射剂除外)、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还包括头霉素类药物(如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和头孢替坦)[7]。

         

         

        3、腐生葡萄球菌引起尿路感染无需常规做药敏试验[6]

        三、对临床少见菌不必常规做药敏试验[8]

        对临床少见菌及苛养菌引起的感染无需做药敏试验,临床通常经验性用药,仅当临床需要或重症感染时,或药敏结果对治疗很重要时才做药敏试验。因此,准确鉴定病原菌直接影响到临床选药和治疗。多杀巴斯德菌属及侵蚀艾肯菌(常见于动物咬伤感染)常规用药为阿莫西林/棒酸。棒状杆菌属、JK棒状杆菌、解尿棒状杆菌通常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红斑丹毒丝菌和多数乳杆菌属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产单核李斯特菌对头孢菌素类天然耐药;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但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敏感。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但很少对大环内脂类耐药。在经验性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天然耐药的药物。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