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一篇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竟然是大多做假(转至新语丝)
丁香园论坛
1736
一篇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竟然是大多做假
:0 :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一篇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竟然是大多做假
拿起笔做刀枪
偶然知道西南农业大学陈宗道教授指导,赵国华教授的博士论文在陈教授参加的一次全国性博士点抽
查中以最高分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查阅后发现问题太多,继续查阅几位博导发表关于植物多糖方面的论
文,发现都是一些假论文,其中还不乏SCI的,如:
第一组。
[1]Structural features and immunological activity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roots, Carbohydrate Polymers, 61 (2005)125~131,SCI的。
[2]山药多糖RDPS—1的结构分析及抗肿瘤活性,《药学学报》,38 (2003)No. 1, 37~41
[3]山药多糖RDPS—1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食品与发酵工业》,28 (2002)No. 9,1~4
[4]山药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营养学报》,25 (2003)No.1,110~112
文章[1]与[2][3]报道的物质不同,图表、结果绝大多数完全一样。
类似还有:
[5]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y of an (1—6)—a—D—glucan from
the root of Ipomoea batalas,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5 (2005) 1436~1445,SCI的
。
[6]甘薯多糖SPPS—I—Fr—II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中国粮油学报》,18 (2003)No.1
,46~48
[7]甘薯多糖SPPS—I—Fr—II组分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中国粮油学报》,18 (2003)No.3,
59~61
第二组。
仔细阅读国家级的优秀博士论文——《四种块茎类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作者赵国华,导师——陈
宗道;李志孝)的论文就会发现:
1)好多地方抄都抄错了;
2)好多地方根本就重现不了,如106页“于玻璃管中,”用5mol·L-1的NaOH,中和10mL,最大
0.15mol·L-1的多糖HCl水解物,至pH7.0±0.2,谁能够在常规条件下完成。100mg多糖溶于10mL最大浓
度0.15mol·L-1的HCl,实际pH到底多少?叫水解吗?
再如全部关于活细胞实验的部分作者都不知道所必需的最关键无菌程序、设备和条件,以为像指导做
假酱油,超标加点防腐剂就搞定了。
再比较
1)其博士论文——《四种块茎类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的第31~34页;
2)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论文[6]的第46~47页;
关于柱层析的标准曲线和分子量测定部分就可以发现,这两篇论文编造实验数据都没有编圆,伪造实
验数据都丢三拉四的,前者是张冠李戴,后者是李冠张戴。还是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平标志性论文;高
水平综合性大学——西南大学破格晋升的教授、博导就这水平。
第三组。
再比较:
1)世界著名、设备先进的免疫、肿瘤专业研究所的专职博士后研究者完成的研究试验工作量;
2)赵国华教授博士论文包含的工作量,以及读博士期间所完成的教学、科研、学习任务!
感兴趣、反感伪科学和学术不端的网友们继续往这个方向挖掘吧,还有更多的学术丑闻宝藏在等待着
你们。
附件:
1、相关的其它参考文献。
[1]芋头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免疫调节活性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 (2002)No.3,21~25
[2]化学改性对山药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中国食品学报》,4 (2004)No.1,39~42
[3]百合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抗肿瘤活性,《食品与生物技术》,21 (2002)No.1,62~66
[4]兰州大学——李志孝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陈晓明、陈谦的毕业论文。
2、相关内容的依据
1)主要文章首页
2)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四种块茎类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的疑点
[6]甘薯多糖SPPS—I—Fr—II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中国粮油学报》,18 (2003)No.1
的部分内容
博士论文的对应内容
李志孝教授指导的陈晓明、陈谦的硕士毕业论文:
博士论文106页的内容
:0 :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一篇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竟然是大多做假
拿起笔做刀枪
偶然知道西南农业大学陈宗道教授指导,赵国华教授的博士论文在陈教授参加的一次全国性博士点抽
查中以最高分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查阅后发现问题太多,继续查阅几位博导发表关于植物多糖方面的论
文,发现都是一些假论文,其中还不乏SCI的,如:
第一组。
[1]Structural features and immunological activity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roots, Carbohydrate Polymers, 61 (2005)125~131,SCI的。
[2]山药多糖RDPS—1的结构分析及抗肿瘤活性,《药学学报》,38 (2003)No. 1, 37~41
[3]山药多糖RDPS—1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食品与发酵工业》,28 (2002)No. 9,1~4
[4]山药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营养学报》,25 (2003)No.1,110~112
文章[1]与[2][3]报道的物质不同,图表、结果绝大多数完全一样。
类似还有:
[5]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y of an (1—6)—a—D—glucan from
the root of Ipomoea batalas,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5 (2005) 1436~1445,SCI的
。
[6]甘薯多糖SPPS—I—Fr—II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中国粮油学报》,18 (2003)No.1
,46~48
[7]甘薯多糖SPPS—I—Fr—II组分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中国粮油学报》,18 (2003)No.3,
59~61
第二组。
仔细阅读国家级的优秀博士论文——《四种块茎类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作者赵国华,导师——陈
宗道;李志孝)的论文就会发现:
1)好多地方抄都抄错了;
2)好多地方根本就重现不了,如106页“于玻璃管中,”用5mol·L-1的NaOH,中和10mL,最大
0.15mol·L-1的多糖HCl水解物,至pH7.0±0.2,谁能够在常规条件下完成。100mg多糖溶于10mL最大浓
度0.15mol·L-1的HCl,实际pH到底多少?叫水解吗?
再如全部关于活细胞实验的部分作者都不知道所必需的最关键无菌程序、设备和条件,以为像指导做
假酱油,超标加点防腐剂就搞定了。
再比较
1)其博士论文——《四种块茎类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的第31~34页;
2)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论文[6]的第46~47页;
关于柱层析的标准曲线和分子量测定部分就可以发现,这两篇论文编造实验数据都没有编圆,伪造实
验数据都丢三拉四的,前者是张冠李戴,后者是李冠张戴。还是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平标志性论文;高
水平综合性大学——西南大学破格晋升的教授、博导就这水平。
第三组。
再比较:
1)世界著名、设备先进的免疫、肿瘤专业研究所的专职博士后研究者完成的研究试验工作量;
2)赵国华教授博士论文包含的工作量,以及读博士期间所完成的教学、科研、学习任务!
感兴趣、反感伪科学和学术不端的网友们继续往这个方向挖掘吧,还有更多的学术丑闻宝藏在等待着
你们。
附件:
1、相关的其它参考文献。
[1]芋头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免疫调节活性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 (2002)No.3,21~25
[2]化学改性对山药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中国食品学报》,4 (2004)No.1,39~42
[3]百合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抗肿瘤活性,《食品与生物技术》,21 (2002)No.1,62~66
[4]兰州大学——李志孝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陈晓明、陈谦的毕业论文。
2、相关内容的依据
1)主要文章首页
2)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四种块茎类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的疑点
[6]甘薯多糖SPPS—I—Fr—II组分的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中国粮油学报》,18 (2003)No.1
的部分内容
博士论文的对应内容
李志孝教授指导的陈晓明、陈谦的硕士毕业论文:
博士论文106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