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凯季博分享:国自然之研究内容如何设计
丁香园
上回我们说到国自然基金的创新性,创新性是国自然项目评议要点的第一条。评议要点的第二条是针对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评议。这回,我们就来聊聊研究内容如何设计。
研究内容的设计与创新点息息相关,不能脱离创新点,研究内容就是围绕创新点进行实验设计,论证创新点的正确性。
上回我们说到,临床疾病基础研究,最好的创新点在于基因,新功能基因。也就是说,A 基因在 D 疾病中发挥功能,是我首次提出并论证。我们这回以此创新点为例,探讨这类课题的研究内容如何设计。
先看完整性设计要求。一个疾病基础研究课题设计,怎么评估完整性呢。在发育生物学领域有个说法,“一个成体的个体发育过程,重演了这个物种进化的历史。” 想想本科时第一次看到多物种发育的图,很是震惊,在发育的前面几个阶段,不管是人还是蜥蜴,都非常像,很难进行区分。一个疾病基础研究课题是否完整,也要看这个课题设计是否重演了疾病研究的历史。还是拿出宝图。
一共 5 大部分。
临床表现,这个与做实验没有关系,但标书的第一段,发文章的第一段,都是写这个。核心是,突出本项目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临床意义。为啥肿瘤容易发高分,因为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特别是临床基本上没得治。
下面的 4 个,就是临床课题的 4 要素了。“A 基因通过调控 B 信号通路影响 C 疾病的 D 功能”。临床基础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就围绕这 4 个要素,论述创新点 A 基因与其他 3 个要素 BCD 的关系。
一共 3 大步骤。临床相关性(A-C),功能(A-D),机制(A-B)。
一、临床相关性
这里检测的是基因在疾病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
1、QPCR 检测的是 mRNA 水平的差异,WB 和组化检测的是蛋白水平的差异。不过,组化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直观看到表达差异的细胞类型,组织结构。
2、有差异后,再看看这个差异对于疾病的意义大小。也就是这个差异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相关。肿瘤研究的 CNS 文章,一般 A 基因都与病人的预后相关。
3、对于取不到人的样品的疾病研究,可以用动物模型来代替。比如 Alzheimer 病研究。
二、功能
做研究的人都知道,有临床相关性差异的基因不一定是有功能的,季博的说法是,有临床相关性差异的基因,我们能够证明有功能的很少。这就是做科研的风险。
如何证明我找到的 A 基因在 C 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是发挥功能的呢。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进行基因干预,检测细胞功能表型的改变,以此证明 A 基因在 C 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是发挥促进还是抑制的功能。
这个步骤需要注意的核心问题有两个,模型及检测指标。这个部分,我们下回分解。
另外,这里的基因干预,基因操作工具的选择,还是有讲究的。激酶类的抑制剂,做预实验初步探索是可以的,正式实验,就必须采用正式的基因操作工具了。基因操作工具,季博分成三种,过表达,RNAi 和 cas9。今年的诺贝尔奖给了自噬,2006 年的诺贝尔奖给的是 RNAi,为啥把诺贝尔奖给这么个技术呢,因为 RNAi 针对的是细胞内内源的基因进行操作,拿到的数据比过表达工具的数据更靠谱,所以把诺贝尔奖给了她。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能够用 RNAi 的,尽量用 RNAi 来进行我们的实验。Cas9 怎样呢,今年虽然给了自噬,不过,张锋可是今年的候选人之一。估计他再活个 50 年没有问题,所以在后面的 50 年中,特别是 cas9 在人类遗传病的研究和治疗上发挥重大作用后,cas9 拿诺贝尔奖是早晚的事情。好工具的选择对文章分值是有提升作用的。
三、机制
A 基因的临床相关性,功能,决定了一个课题的生死。决定一个课题的深度,是机制。
上回给出的科研课题提升的路径,机制三大类。是从论证分子间关系严谨性角度来分类的(具体的描述,可以参看 “课题设计思路”)。季博讲座中说,直接互作机制是 10 分以上杂志对于机制论述严谨性的要求。如果文章要发表得更高,那么就要看机制的细分方向是否为投文章时候的热点了。
做这张 PPT 的时候,把自噬放第一个,不是预测到今年会拿诺贝尔奖。13 年国自然基金提出课题设计要完整的要求,也就是需要包含 ABCD 四要素。14 年国自然中标项目统计,有个热门词汇叫自噬,14 年开始,课题设计机制上需要有细分方向了。今年,估计自噬相关的项目又会多起来了。您赶紧看看您的基因是否与自噬相关,B 信号通路就变成自噬了。
总结:
疾病基础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
1、临床相关性研究(A-C)
2、功能研究(A-D)
3、机制研究(A-B)
课题的创新性,在 A 基因。
课题的完整性,在 3 大步骤 4 要素。
课题的成功,在于临床相关性与功能。
课题的深度,在于机制的严谨性。
课题的热度,在于机制细分方向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