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免疫细胞

        互联网

        7376

        在免疫细胞中,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等。执行适应性免疫功能:T、B淋巴细胞,还有APC细胞参与。

        一、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分别来源于骨髓和胸腺B淋巴细胞 表面的BCR(mIg)及分泌的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 ,TCR为双链分子。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1.T淋巴细胞(T细胞)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

        胸导管:高达95%以上

        2.B淋巴细胞(B细胞)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15%,胸导管<1%

        T淋巴细胞发育的双重选择:

        Positive selection

        Negative selection

        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 TCR)逐渐成熟,表达不同分化抗原(CD4 and CD8 etc)

        ~undefined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

        ~undefined所有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记

        ~undefineda (V-J-C)及b (V-D-J-C)的基因重排

        (1)早期T细胞主要表型:

        CD4- and CD8-:双阴性细胞(double negative cell)
        CD4+ and CD8+:双阳性细胞(double positive cell)

        (2)双阳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并获得MHC限制性识别

        能力;经历阴性选择并获得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最终发育为成熟的、仅表达CD4或CD8的单阳性细胞(single positive cell)

        Double Negative(CD3-CD4-CD8-)

        Double Positive (CD3+CD4+CD8+)

        Single Positive(CD4+CD8- or CD4-CD8+)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T细胞亚群:T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按其抗原识别受体分为二大类:TCR abT细胞和TCR gdT细胞

        按TCR abT细胞的功能可分为两个亚群:

        1)调节性T细胞(Regulating T cell, Tr) :

        (1)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lymphacyte,Th )

        (2)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lymphocyti.Ts)

        2)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 :

        (1) 杀伤性T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Cytolytic T cell, cytotoxic T cell, Tc或CTL)

        (2)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detayed type hypesensitioity T lymphacyte,ToTH)

        ~undefined按TCR abT细胞的表型不同,可将成熟T细胞分为二个亚群:CD4+ 和CD8+ T细胞


        二、抗原处理及抗原提呈细胞
        巨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病原体成分被水解,形成抗原分子——活化B细胞;或与MHC分子结合,经APC提呈给T细胞,使T细胞活化。郎格汉斯细胞-吞噬处理抗原-迁移至淋巴结-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失去吞噬能力而具有很强提呈能力。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等)
         
        三、  吞噬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包括:
        单核细胞(monocyte)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  髓样前体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血液) 巨噬细胞(组织)。

        1、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主要膜分子:
        (1)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等抗原的受体:
        清洁受体(scavenger  receptor)、LPS受体(CD14)、甘露糖受体(单核细胞不表达)、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CR)和FcγRⅢ等;

        (2)提供巨噬细胞活化信号的受体:
        TLR-4(toll-like receptor-4)和TLR-2等;

        (3)递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
        MHC-Ⅱ类分子(静止巨噬细胞表面很少或无表达)、B7分子(静止巨噬细胞无表达)。

        主要免疫学功能:
        (1)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和活化后产物杀伤效应:
        A 毒性物质 --- H2O2、O2-和NO
        B 抗微生物肽--- 防御素、阳离子蛋白
        C 酶类--- 溶菌酶
        (2)抗原递呈作用 --- T细胞活化;
        (3)免疫调节作用 --- 分泌细胞因子(IL-1、IL-6、IL-8、IL-12和TNF-α等)。

        作用:
        A.介导炎症性反应;
        B.活化NK细胞;
        C.促进Th1细胞分化等。

        2.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主要膜分子:
        补体受体:CR1、CR3 和 CR4;
        Fc受体:lgG Fc受体(FcγRⅠ/Ⅱ/Ⅲ);
        其他膜分子: LFA-1、IL-8R等。

        主要免疫学功能:
        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在急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
        A.直接吞噬清除病原微生物;
        B.通过抗体受体和补体受体:IgG-Ag  FcγR   吞噬、杀伤;细菌夹膜   机体   IgM抗体  激活补体   CR   吞噬。

        四、 NK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一经识别病毒感染细胞后,即可发挥杀伤作用,与T、B淋巴细胞不同。
         
        特点:缺乏T细胞和B细胞的特征--无TCR基因和Ig基因重排和表达。

        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LGL)分布:
        约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5%~10%;脾中占1%~2%;淋巴结和骨髓中也有NK细胞存在。

        (一)NK细胞的来源和发育

        1.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锌指纹蛋白(IKAROS)--- NK、T、B细胞前体共有。

        2.个体发育更接近T细胞 --- 证据:
        A.未成熟NK细胞 --- CD3+,成熟NK细胞 --- CD3-。
        B.在胚胎期NK细胞与T细胞有共同前体细胞存在。
        a.胚胎胸腺内 --- 共同标志 CD16分子:CD16+CD4-CD8-的细胞  在胸腺内继续  T细胞CD16+CD4-CD8-的细胞  其他体内、外环境

        b.新生儿胸腺内 --- NK细胞特有标志CD56分子:CD3-CD4-CD8-细胞                                                            

        3.出生后来源于骨髓:
        前体细胞(CD34+CD7+) NK细胞(CD2+CD16+CD56+)

        (二)NK细胞受体 --- 两种

        1.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 killer activatory receptor)
        A.识别糖类配体(靶细胞)   活化  细胞毒作用。
        B.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结合抗原)活化 杀伤作用。
         
        2.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killer inhibitory receptor)P58分子和P70分子 识别MHCI类分子
         

        (三)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细胞杀伤作用 --- 两种机制:
        A.直接接触杀伤:
        识别靶细胞配体   穿孔素和颗粒酶  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B.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FcγRⅢ(NK细胞)+ IgG抗体(靶细胞) 细胞毒效应。

        2.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IL-3、CSF等)
        A.促进T、B、APC等功能;
        B.促进或抑制造血细胞发育。

        五、 肥大细胞(mast cell)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
        形态学特点:含有嗜碱性颗粒。
        分布:嗜碱粒细胞---血液;肥大细胞---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

        膜分子:
        1.FcεRⅠ(IgE的Fc受体);
        2.C3aR 和 C5aR。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活化方式:
        1.IgE-Ag à 同FcεRⅠ交叉连接;
        2.同过敏毒素C3a和C5a结合。

        细胞活化产物:

        A.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组胺(histamine);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e D2)。

        B.分泌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IL-8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

        生物学功能:
        A.阻止穿过上皮组织屏障的病原体的感染(第一道防线);
        B.对IgE抗体结合的抗原迅速发生应答,引起急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
        C.抗寄生虫感染。

        六、  其他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表达分子:
        1.高亲和性FcεRⅠ;
        2.细胞因子受体:如IL-5、CC趋化因子(chemokines,如MCP-3)受体。

        嗜酸粒细胞活化产物:
        A.释放毒性颗粒蛋白,如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
        B.生物活性介质,如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C.细胞因子,如IL-3和IL-5等。

        生物学功能:
        1.杀伤寄生虫和微生物;
        2.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 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相互作用扩大炎症性免疫应答。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