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Ⅲ型超敏反应--血清病

        互联网

        3838
        Ⅲ型超敏反应-- 血清病

        最早被认识到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血清病(Serum sickness),常见于用动物血清主要是马血清治疗白喉和破伤风毒素过程中。

        在发现抗生素之前,常通过免疫马来制造抗血清,用于治疗肺炎球菌性肺炎,马血清中存在的特异性抗肺炎球菌抗体能够清除感染。直到现在仍沿用这种方法来生产抗蛇毒的中和性抗血清,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组织损伤

        当今引起血清病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的使用。在初次接触到抗原(青霉素)后的7~10d内即可发生血清病,但此后这种病理反应不会再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可以保持3周。如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则可迅速发生血清病(1~4d内),并且只要很少量的抗原就会引起严重的超敏反应。

        其他能引起血清病的药物还有:抗生素;治疗抑郁症的氟西汀(fiuoxetine);巴比妥(barbiturates);某些利尿剂;治疗甲亢的丙基硫尿嘧啶(propylthiouraeil);治疗癫痼的乙内酰脲(hydantoins);以及流感疫苗和蛇毒血清。

        血清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发红、发痒。其他症状包括:寒战、发热、关节炎,有时还会发生肾小球肾炎。皮疹以风疹为主,提示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组胺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典型的实验性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称为阿瑟斯反应(Arthusreaction),致敏个体体内存在IgG类抗体,可随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各处,如将抗原注射人皮肤,就可以在皮肤局部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复合物通过Fc受体与肥大细胞及其他种类的淋巴细胞结合,导致这些细胞的活化并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强,促使液体及更多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从血管中进入局部。复合物还可以活化补体,释放促炎成分C5a,C5a能够与白细胞表面C5a受体结合,使得这些细胞活化并趋化至炎症部位。

        吸人肺部的抗原也可引发Ⅲ型超敏反应。如吸入霉烂的干草粉尘引起的农民肺(farmers lung);一些原生动物(原虫)在通常情况并不致病,但是可以生长在空调部件中,使用空调时会使之扩散,一旦吸入肺部后就可以引起加湿器热(humidifierfever)或空调热。

        原因是处于这种空调环境中的人可被原虫抗原所致敏,在血循环中产生IgG类抗体。吸人抗原就会在肺局部引起Ⅲ型超敏反应,出现胸闷、发热等症状,症状一般在1~2d后缓解,但是如果再次接触此类抗原则病情又会复发。病情一般不会出现永久性损伤,除非反复接触相关抗原。

        一些职业病的病因也是如此,如在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人要处理大量的棉花、甘蔗和咖啡的废料,生长在这些废料中的真菌往往成为主要的致敏原,吸人后引起超敏反应。当然,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不再接触这类致敏原。

        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中均有IgG和IgM的参与,但是它们所结合的抗原定位不同,前者是在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中,而后者是血清中可溶性抗原成分。

        这两种超敏反应可能都参与了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过程,自然发生或实验诱导的肾小球肾炎可有多种发病形式,但其始动因素归结为肾脏组织内相关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沉积的抗体复合物通过多种方式引发肾小球炎症,如ADCC、通过Fc受体活化局部淋巴细胞或者通过激活补体系统。

        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或冷球蛋白也可沉积到肾小球内引发Ⅲ型超敏反应,而一些疾病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狼疮性肾炎和乙型肝炎相关的冷球蛋白血症也会引起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中的沉积。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