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霍利迪模型 Holliday model

        互联网

        6736

        由 R. Holliday( 1964)提出的关于遗传重组机制的模型。当时主要是为了解释霉类的基因转变现象而设计的,但后来则作为重组机制的基础被广泛应用。在联会( synapsis)的 DNA分子具相同极性的核苷酸链的对应位置,出现裂缝,从该处向一个方向 DNA链解开,产生的单链 DNA交叉互换,进行互补配对,形成异源双链然后裂缝连结,使具有交叉结构的重组中间体稳定化。

        此结构称为半染色单体交叉( half- chromatid chias- ma),或霍利迪结构( Holliday structure)等。在图 c的 a和 b被切断,而各不相同的一对重组分子都分离为二条。

        在减数分裂时产生的这些染色单体的异源双链部分有遗传标记,如果矫正误配是在双方的染色单体上进行,则显示 3∶ 1(或 6∶ 2)的分离比;如果只是在一方进行,在以后的体细胞分裂中分离,将显示 5∶ 3的分离比。

        这样除可解释基因的转变外,同时因 d′的重组分子,其异源双链部分的左右两外侧基因也进行重组,所以也能够解释一般的遗传重组机制的模型。再有,在图 c的霍利迪结构中交叉的位置上,由于双螺旋的 DNA链的纽转可自由地向左右移动。

        而如图 c所示相互间在结构上的转变也是可能的,据此在切断点 a和 b形成相互等值的结构,所以由一种核酸酶向二种重组分子分离便成为可能。这些特征使此模型能普遍地解释组换机制;同时以此为基础,又产生一些衍生模型。用噬菌体或质粒的重组中间体 DNA,通过电子显微镜已肯定了霍利迪模型。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