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丁香园

        886

        2018 年 10 月 1 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癌症免疫疗法成为了获奖的领域。而这两位学者美国人 James P Alison 和日本人 Tasuku Honjo(本庶佑)平分了这次的诺奖。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然而如果这两人可以得奖的话,那么第三个人就理应同样获得这次的诺贝尔奖,他就是目前就职于耶鲁大学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1977 年,陈列平从插队的农村考入福建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Drexel University 博士,曾供职于 Mayo Clinic,百时美施贵宝,Johns Hopkins 大学医院,现在供职于耶鲁大学与福建医科大学。)

        而这次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应是这三人来平分的,如果排除了陈列平教授,有失偏颇。

        虽然免疫学家 Jerome Galon 在 Nature 上认为这次诺奖没有问题,每年诺奖都有很多选择,而这两位就是最佳人选。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但是,如果我们我们稍加回顾肿瘤免疫疗法的发现过程,就会发现如果诺奖只颁给这两位是极其不公平的,陈列平教授其实做出了更重要的贡献。



        <1>


        这是 1992,陈列平教授作为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上关于免疫疗法的工作,开创性地提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免疫逃逸关键分子」的关键假设: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虽然在 1992 年 Tasuku Honjo 第一个克隆了 PD-1,但他实际上只关注了免疫本身的行为,根本没有意识到可以跟肿瘤扯上关系。


        后来在 1996 年,James Allison 发现在动物实验中证明用 CTLA-4 抗体可增强免疫和治疗动物肿瘤,但前期的 CTLA-4 的概念并不是他提出的。


        因为 CTLA-4 的基因是在 1987 年被 Pierre Golstein 实验室克隆,而 CTLA-4 的配体 CD80 是在 1991 年被 PeterLinsley 鉴定,而且免疫抑制功能也是在 1994 年被 Jeffrey Bluestone 发现。但Allison 始终对外宣称他是发明了 CTLA-4 抗体治疗肿瘤的。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James Allison 与他自己牌照为CTLA-4的保时捷 911 跑车

        而陈列平教授率先克隆并鉴定了 B7-H1 分子(即现在的 PD-L1)做出的开创工作(1999 年)。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陈列平教授率先证明了 B7-H1 蛋白在许多人肿瘤里大量地表达,为临床试验奠定基础(2002 年)。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Tasuku Honjo 这时才开始了解到 10 年前的克隆的 PD-1 能和肿瘤联系上,而且之后发表的文章也是与 Clive Wood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关于 B7-H1 可以作为 PD-1 的受体的。


        然而这之中陈列平教授却吃了一个哑巴亏,虽然陈列平教授率先发现了 B7-H1, 但不到一年时间,这个名称被其他跟进的文章换称为 PD-L1, 然而陈教授却坚持使用 B7-H1 的用法很长时间,因为他认为 PD-L1 的说法并不严谨。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真正让 James Alison 火起来的是在 2006 年他发表了一篇述,鼓吹一个叫做「Immune checkpoint」(免疫检查点)的概念,而列平曾经创造的相似的「Coinhibition」(共抑制)概念 ,但概念却一直没火起来,致 Allison 一直掌握着免疫治话语权


        而且 James Alison 似乎拥有这强大的宣传团队,比如,Allison 团队就在 Science 杂志介绍当年的肿瘤免疫治疗为「十大年度科学突破」的封面文章(2013 年),《纽约时报》上的文章(2015,2016 年),几乎是对其他科学家对肿瘤免疫治疗的贡献闭口不提,只提自己的名字,所以公众的印象总是这些贡献都是由他取得的。


        JohnsHopkins 大学的 Drew Pardoll 教授就曾写过一篇题为 「Immunotherapy: It Takes a Village」的文章来对这些进行回应,肿瘤的免疫治疗其实是有大量科研人员前仆后继,才取得巨大进展的。

        更关键的一点,就是陈列平教授还是 PD-1 抑制剂关键的临床试验的发起者和参与人,正是因为这个临床试验的成功,才让 PD-1 抑制剂成为了明星药物,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质疑:2018,这位华人才是本该拿到诺贝尔奖的人


        虽然在 2014 年,陈列平教授 Tasuku Honjo,ArleneSharpe,Gordon Freeman 获得了 William B. Coley 大奖(免疫学最高奖励)。在 2017 年,陈列平教授与 Arlene Sharpe, Gordon Freeman, James Allison, TasukuHonjo 一起获得 Warren Alpert Foundation 大奖。但这次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明显出现了疏漏,导致这位对肿瘤免疫做出这么大贡献的科学家被排除在外。



        <2>

        其实再看看陈列平教授近些年的经历,还会不禁感到心酸,陈列平教授在 2008 年,见到 PD-1/PD-L1 不错的临床试验结果,他就想回国进行继续的研究与试验,但当时国内学术界的冷淡,中国也就这样失去了一次在肿瘤免疫治疗上成为国际领先的机会。


        而在 2012 年。陈列平本教授想在广东省召集的大型科学项目转化研究,回国开展临床试验,但经费却被评委会削减了 90%。陈列平教授只在母校福建医科大学得到了支持,主要从事转化医学、临床试验和肿瘤免疫药物开发方面的研究。

        所以这次诺贝尔奖的公布,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我们要为「癌症免疫疗法」的真正英雄鼓掌。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