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高校教师自白:基金申请这 3 个坑不要踩

        丁香园

        1421

        最近申请的三个重要科研项目都没中,深刻的体会到那句话:「中了的基金申请都是相似的,不中的却各有各的不同。」

        首先是国自然项目。

        申请的主要问题是:方法上没有创新。

        我申请的是一个生物口的生物信息学项目,工作内容也都是专注于解决生物问题,现有的计算方法足够了,你跟我要方法创新干啥?计划下次根据 RNA 修饰组学数据特点修改一个 probablistic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模型加进来,不为解决问题,只为了看起来漂亮。

        其次是某省基金的结题评优。

        我申请材料走的是高逼格路线,主要是列举了自己在研究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开创性工作。

        答辩的时候,听到评委第一个问题我就知道自己没戏了:「你结题论文的影响因子是多少?发了几篇论文?」

        其实我的论文不少,影响因子也还可以;但可惜的是,我没在答辩材料里突出这些内容,而且在多数论文里都没挂这个省项目的基金号,导致这个项目的结题论文其实只有 6 篇。

        所以又吃了教训,所有文章都要挂所有的基金号,千万别省着,谁知道什么时候用到?而且,科学贡献要讲,影响因子也不能落下,你知道评委喜欢看什么?

        高校教师自白:基金申请这 3 个坑不要踩

        图片来源:quanjing.com

        第三个是我牵头的某个实验室平台项目。

        也是没中。之前无论是重点学科申请还是新专业申请,我走的都是 「有一说一」 的路子。

        记得当年申请新专业的时候列的专业带头人是原系主任。原系主任是个英国教授,年龄不小了,专注于管理,近几年的代表性论文只能拿出篇 PLOS ONE 来。

        学校找的预审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过被我否决了。我说,专注于管理的系主任岗位并不需要一线的科研人员担任,科研退居二线的老教授来做完全没有问题。

        材料按我的版本提交,顺利通过了省里的审核。重点学科的申请我走的也是一样的路子,有一说一,顺利拿下。

        不过,这次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申请失败,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申请到底哪一环出了问题。觉得最重要的缺陷应该是没有真正的大牛(挂名);如果当时找几个杰青、千人、外国的著名教授参与申请(挂名),项目通过的几率也许会大很多。

        总结一下吧。申请嘛,有虚实两个路子。最保险的申请应该是实与虚兼顾:既能解决问题,又有观赏性(项目一);既谈科研贡献,又列影响因子(项目二);既讲究里子,又注重面子(项目三)。如果你的本子能同时唬住饶毅和王宝强,那就肯定中了。

        以上是一个失败者的教训总结。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