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从 2017 年国自然评审,看基金标书的写作与申报技巧

        丁香园

        1806

        今年的基金评审即将进入会审阶段,相信很多人都在等待最后宣判,有些没有上会的朋友可能已经提前知道了结果。

        今年和 2016 年一样,我参与了 15 项青年基金的评审,这是一项很费时、费精力的工作,今年花了我 1 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审完后有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心急的或者不想看文字的,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视频教程,手把手教你《基金标书的申报与写作技巧》。

        不管是审标书还是论文,我都是非常认真地对待的,今年和去年相比,标书质量明显提高,这个可能和各地医院开展了大量基金培训有关(也有人因为学习了我的视频课程,标书质量提高很多),除了有 2~3 份实在是看不下去,其他的标书整体质量都不错。

        基金委要求通过率为 30%,在这十来份标书当中选出那么最优秀的几个挺艰难的,由此可见现在国自然的申请竞争相当大,对于每篇标书我至少要废寝忘食地读 3~4 遍。

        为了对申请人负责,我会反复查阅 PubMed,基本上每份标书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我的评审意见非常详细,最多的时候评审意见超过 800 字,相信申请人在看到我的意见以后会受益匪浅,即使今年没有中标,来年准备的时候也会事半功倍。

        今年我审的 15 份标书中,3 份 A(优先资助),2 份 B(可资助),10 份 C(不资助)。总体来说,有些标书存在一些致命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被我直接 PASS 掉。

        一:标书撰写不认真

        今年的标书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比较少,但仍存在,个别标书中错别字太多,让人难以忍受,仅第一个部分就有 8、9 个错误,其中摘要中有 2~3 个错别字,英文翻译更是语法错误连篇。

        另外文中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字体大小都不一致。这样的标书显然是应付任务的,直接 PASS(最喜欢审这样的标书,省时间)。

        二:缺少研究假说

        PASS 掉的标书中有 2 篇立项依据中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研究假说,从头看到尾都没有明白申请人到底想解决证明什么问题,到底有没有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让人无法判断,这样的标书我都明确在评审意见中指出,并给出了 C 的评价。

        三:研究方案的缺陷

        有 2 篇标书题目是机制方面的研究,但是通篇都没有涉及机制研究的内容,只是简单的在组织和细胞里面检测一些指标分子表达,通过相关性分析进行证明,这样的内容连最基本的一些机制研究套路和技术(比如抑制剂处理,基因沉默等)都没有采用,怎么能说是机制研究呢?

        四 :对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掌握欠缺

        有些标书参考文献仍然太过陈旧,不知道是没有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还是刻意忽略。有一份标书,刚读完感觉比较好,各方面都不错,工作基础扎实,技术方案设计很好。但是我在 PubMed 上搜索文献,类似的已经发表的论文比较多,这样我也只能给 C。

        五:没有预实验

        预实验是支持你的课题可行性的重要证据,有那么 3 份标书在工作基础中没有去做跟申请项目相关的预实验,虽然有的人以前发表过相关的文章,但你申请的项目是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没有预实验的结果怎么能让我充分相信你的课题是可行的呢?

        其他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六:立项依据

        有 2 份标书的立项依据写的特别详细特别多,虽然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但是写立项依据不是写综述,很多内容与申请课题关系不大,完全可以删除。

        七:创新和特色

        创新对很多申请人来说都是个大头,NSF 每年资助那么多项目,真正完全创新的很少,大部分都是鸟枪换炮。

        有没有特色有没有创新,并不在于申请人在文中怎么自我标榜,说什么「首次发现。。。首次证明。。。」,关键还是看标书是否有明确的研究假说,并围绕这个假说设计合理的方案来回答,研究的成果有没有实际应用意义,有 2 篇标书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些,让人眼前一亮,得到的实验结果对未来临床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八: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有的标书把两者混为一谈。研究内容是不需要特别详细,而技术方案要尽量详实,能够实现研究内容。有的标书为了体现创新,把一些新的热门技术加上,其实反而弄巧成拙,有些内容用最经典的实验方法反而大家更加认可。

        九:工作基础

        这指的是与申请项目相关的基础。有的标书把不相关的内容扯进来,而预实验反而没有,有没有 SCI 并不是最重要的,今年我审的标书中基本都有 SCI 文章,关于 IF 我不是太关注,主要还是看标书,有一个我评为 「A」的标书作者发表的 SCI 文章是 PLOS ONE,SR 这类的国内称为灌水的期刊,之前有专家说看到这种期刊的文章一律 PASS,我觉得这是极不公平和不负责任的,我觉得只要申请人标书写得很好,工作基础扎实就应该给高分。

        十:研究团队和经费

        今年还是有标书存在团队搭配问题,不过比去年好多了,只有 1 份,可能是真的新手,这份青年标书团队有 10 个人,其中有 2 个是副主任医师职称,还有 1 个主任医师,都安排了 10 个月的实验,研究生只有 1 个,是个人都知道医生申请基金最后干活的是研究生和年轻人,而青年基金尤其以申请人本人和研究生为主,这样的研究团队显然不合理。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