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9.26 Nat Commun:发现细菌中的 Crispr-Cas9 防御系统

        柚子酱

        1829

        ① Nat Commun:发现细菌中的 Crispr-Cas9 防御系统

        借助高度先进的显微镜和同步加速器,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细菌防御其他细菌和病毒的分子机制提出了开创性的见解。

        研究人员在蛋白质复合物之后发送了一个 COA 分子,从而启动了防御机制。「简而言之,我们发现了一个开关,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打开该单元的防御系统,这样我们就可以扩散可能的攻击,」Montoya 教授说道

        这是研究人员有史以来第一次设法绘制并激活细菌免疫系统。

        原文检索: Structure of Csx1 -cOA4 complex reveals the basis of RNA decay in Type III-B CRISPR-Cas


        ②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揭示水稻顶端小穗退化新机制

        花药是雄性生殖器官,被「角质层」保护覆盖,以避免花药失水。然而,穗退化和花药角质层发育的分子机制仍有待探索。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克隆了水稻花序顶端小穗退化新基因 DPS1,揭示了水稻穗败育的机理,并首次报道活性氧的大量积累可能导致水稻花药角质层发育异常和花粉粒败育,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

        该研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获得了调控水稻顶部小穗退化的新基因 DPS1 ,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可参与活性氧的清除。通过实验发现, dps1 突变体与脂肪酸代谢和活性氧稳态相关的生物过程受到显著影响,并且蜡和角质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下调表达。

        该研究有助于了解水稻生殖发育的机理,对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检索: DEGENERATED PANICLE AND PARTIAL STERILITY 1 (DPS1) encodes a CBS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required for anther cuticle and panicle development in rice


        ③ Nat Commun:Chapterone 蛋白帮助调节未成熟免疫信号

        最近,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揭示了伴侣蛋白如何识别未成熟的免疫信号蛋白并阻止其离开细胞。 每当病原体进入机体时,人体的防御系统必须迅速做出反应。

        被称为分子伴侣的分子在细胞中保留了称为 IL23 -alpha 的白介素的一部分,直到其被掺入完整的复合物中。这样,细胞可以确保它不会分泌任何未配对的 IL23 -alpha,从而控制这种重要白介素的生物合成,并因此控制其信号的传递。

        eige 解释说:「我们能够证明未结合的 IL23 -α具有易于与分子伴侣相互作用的化学键。」在完整的白介素 23 中,这些键是闭合的,因此分子伴侣不再能够相互作用,因此完整的分子可以离开细胞。

        原文检索: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haperone-mediated interleukin 23 assembly control


        Science 子刊:一类有前景的候选药物可以在多个阶段阻止疟原虫

        疟疾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每年约有 2.16 亿病例和 40 万人死亡。由于许多疟原虫寄生虫已经对用来抵抗它们的最常见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新治疗方案。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美国、英国、瑞士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起初用于治疗皮肤病牛皮癣的分子进行重新设计,有望开发出一种抵抗疟疾的有效新药。他们对一类称为泛酸酰胺(pantothenamides)的分子进行修饰以提高它们在人体中的稳定性。

        这类新的化合物阻止疟原虫在受感染的人体中复制和传播给蚊子,并且有效地抵抗对目前可用的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疟原虫。

        原文检索:Antimalarial pantothenamide metabolites target acetyl–coenzyme A biosynthesis in Plasmodium falciparum


        ⑤ Nat Chem:新研究揭示靶向杀伤耐药菌的抗生素合成机制

        鲍曼不动杆菌是 WHO 官方宣称的三大严重病原体之一。最近沃里克大学化学系的研究人员阐明了抗生素 enacyloxin 酶促反应的机制,或许有助于对抗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研究发现酶和伴侣蛋白的特定部分是如何相互识别的。使用计算机算法搜索所有公开可获得的细菌基因组,他们了解到这些识别元素通常存在于其他可产生抗生素和抗癌作用的酶和蛋白中。了解酶和它们的伴随蛋白如何相互识别,为细菌中抗生素产生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原文检索: Structural basis for chain release from the enacyloxin polyketide synthase


        Cell:重新思考胆固醇如何被整合到细胞中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知道胆固醇以由脂肪和蛋白组成的小颗粒的形式在体内的血液中运输。在体内的细胞中,这些颗粒被分解,胆固醇被释放出来并整合成细胞的一部分。尽管这个过程不仅对人类,而且对所有动物和植物都很重要,但是,人们对这些颗粒分解后释放出来的胆固醇如何整合到细胞中知之甚少。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通过联合使用结晶学和低温电镜,以及对酿酒酵母 NPC 系统(NCR1 和 NPC2)的体内研究,提出了固醇膜整合的一种框架。

        固醇在液泡 NPC2 和膜蛋白 NCR1 的疏水口袋之间转移。NCR1 的 N 末端结构域(NTD)定位为将固醇递送至将 NTD 与距离 50Å的腔膜小叶连接在一起的隧道中。固醇在运输过程中被捕获在这个隧道的内部,这种跨膜区域中带电荷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质子中继网络与这个隧道相连,从而支持一种质子驱动的运输机制。

        原文检索:Structural Insight into Eukaryotic Sterol Transport through Niemann-Pick Type C Proteins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