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网友juventus2004的观点: 最近帮同学养细胞系,也看到以前有人发关于黑胶虫的贴,我是养心肌和海马神经元,感觉应该没有黑胶虫,有的话,请问有相关抗体或荧光标记吗?! 个人认为,可能大家用得血清,而且没有处理好,导致的,我这里一直用国产血清,胎牛的,只要用得好,我就猛要求多买几瓶,虽然老师还是不让多买,如果大家用得进口的,当然好。 解冻血清,要先放入4度冰箱,而且要不时地摇晃,均匀的, ...
概述 凡混入细胞培养环境中对细胞生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不纯的异物都应视为污染,细胞污染不能完全被消除,但能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后果的严重性。细胞污染根据污染源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预防:物理性污染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或被笼统地归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通过影响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生化成分,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培养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温 度、放射线、振动、辐射(紫 ...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小直径0.2um)并独立生活的微生物.约有1%可通过滤菌器。支原体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可为圆形、丝状或梨形。 支原体形态多变,在光境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电镜下观察支原体膜为三层结构.其中央有电干密度大的密集颗粒群或丝状的中心束。支原体多吸附或散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横断面与细胞微绒毛相似,但微绒毛电子密度比支原体小,且中央无颗粒群或中央束。 支原体 ...
污染是细胞培养技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每一种细胞有其独特的培养体系,因此污染造成后果也不尽相同。某些污染的发生往往难以察觉检测,而且污染源能长期共存于培养体系中,这类染事实上大部分被人们忽视了。培养的细胞作为个生物体,会对培养环境以及环境中的污染物作相应的反应,造成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而实验结果造成潜在的威胁,而且随着污染时间的长而增加。培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都可能入培养环境造成污 ...
污染的类型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不仅仅指微生物,而且还包括所有混入培养环境中的、对细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细胞不纯的物质,包括生物和化学物质。 一、细菌污染 细菌污染是实验室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即使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一般为预防剂量),也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最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杆菌以及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又以白色葡萄球菌较常见。 培养细胞受细菌污染后,会出现 ...
细胞受各种霉菌、细菌和支原体污染后,一般都较难排除或杀灭,其中以支原体更难排除,因此从预防着眼为上。 1、抗生素除菌法: 用BM-1(截耳素衍生物)和BM-2(四环素衍生物)抑制支原体 (1)抗生素制备:均可用PBS配成250×浓缩液-20℃备用,使用浓度参考《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技术》117页表6-2。 (2)处理:取受支原体污染的细胞,吸除培养液,加入含BM-1的1640培养液培养 ...
概论 污染是细胞培养的大敌。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一开始就要十分重视,防止污染,否则会前功尽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污染的类型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不仅仅指微生物,而且还包括所有混入培养环境中的、对细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细胞不纯的物质,包括生物和化学物质。 1、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实验室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即使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了抗菌素, ...
小生刚开始做细胞培养不久,对于一个细胞培养的新手来说,最怕的就是细胞受污染。所以本人翻阅了一些园子里的关于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的贴子,结合平时查阅资料以及这些天的细胞培养的一些心得,整理出一些关于细胞污染的东东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对刚踏入细胞培养的同仁们有些帮助,也希望各位达人作出补充,大家共同进步。 概述:凡混入细胞培养环境中对细胞生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不纯的异物都应视为污染,细胞污染不 ...
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 李颖健 综述 刘志红 审校 污染是细胞培养技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某些污染的发生往往难以察觉检测,而且污染源能长期共存于培养体系中,这类染事实上大部分被人们忽视了。 培养的细胞作为个生物体,会对培养环境以及环境中的污染物作相应的反应,造成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而实验结果造成潜在的威胁,而且随着污染时间的长而增加。 培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都可能入培养环 ...
在细胞培养的时候,有时会在400倍显微镜下看到小黑点在动,小黑点有时呈点状,有时呈小的片状,运动形式为在原地振动(类似布朗运动),这种小黑点既不是细菌、霉菌,也不是支原体(我们曾经请周守长用血平板培养过,没有菌落出现),目前业内人士称其为“黑胶虫”。 黑胶虫到底是否为生物?这个一直是业内人士的疑惑。黑胶虫一般是存在血清里的,而血清通常是经过0.1μm滤膜过滤的所以血清 ...
引言 芬兰科学家Ciftcioglu et al 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发现细胞内存在一种原核微生物 能通过100 nm的滤菌器Kajander将其命名为纳米细菌 (nanobacteria). 纳米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矿物质中和生物体内 能感染人类、牛、鹿和其它哺乳动物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原. 纳米细菌能感染人体任何组织和细胞 分泌钙化的脂多糖生物膜 具有较大的毒性 能引起受感染细胞发生空泡 ...
BacteriaBacteria (cocci) @ 320x magnification. In this example the cells are the larger refractile bodies while the bacteria appear as very small dark "dots" in the spaces between the cells. ...
韩雪梅证实“小黑焦虫”为硅的化合物 我院肿瘤研究室韩雪梅副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小组,利用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方法,经过几年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目前广泛影响细胞培养的污染物“小黑焦虫”,乃是一种非生命物质——硅的化合物,并初步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参加成果鉴定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发现是我国细胞培养工作史中的重大突破,为组织培 ...
我们实验室最近一次的情况:我们前后从上海细胞中心买了三批细胞,细胞刚到的时候,观察均生长良好,密度适中,培养液清亮,也没有见小黑点,但是对细胞传代以后就陆续出现多少不等的小黑点,有时候在一夜之间暴长,给培养液加庆大霉素,也无济于事,对贴壁细胞用生理盐水及D-hanks液冲洗七遍后见减少,但是随后几天又出现,刚开始怀疑操作有问题,但是由有经验的老师操作也出现这种问题,陆续对培养液,血清及胰酶进行培养 ...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 常见的污染如下: 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 ...
摘要: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黑胶虫(也称黑焦虫)是近几年来几乎出现在每个细胞培养实验室。但是现在无法对黑胶虫的确认和鉴别,导致学术界说法不一,笔者收集了关于黑胶虫的资料,对黑胶虫进行类系统描述,对黑胶虫出现的情况对细胞培养的影响以及黑胶虫污染后的有效处理进行介绍。 (Grade 2005 Biotechn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 ...
养细胞就像养孩子,甚至比养孩子还难。忘记是谁这么说了。上次一次性死了14瓶细胞,前后分析都是培养基污染了。然后换了新培养基,换了新的种子,开始长得不错,但今天看了一下,又污染了,培养基变浑浊。我养的是HUVEC,8月4日从一个老师处取种子(8月3日复苏),他原先是用高糖DMEM培养的,而我用的是1640。在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不是太好,而且有小黑点。我用1640换掉原先的DMEM培养基,5,6日 ...
一、污染的清除 培养细胞一经污染,多数较难处理。如果污染细胞价值不大,宜弃之;有细胞株留存的或可购置的,可在寻找原因后彻底消毒操作室,复苏或重新购置细胞,再培养。若污染细胞价值较大,又难于重新得到,可采取以下办法清除。 (一)、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杀灭细菌较有效。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好。预防用药比污染后再用药效果好。预防用药一般用双抗生素(青霉素100u/mL加链霉素100μg/mL),污 ...
最近看大家常提到支原体污染,就翻了翻书,做了些笔记,现在贴出来和大家分享: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小直径0.2um)并独立生活的微生物.约有1%可通过滤菌器。支原体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可为圆形、丝状或梨形。 支原体形态多变,在光境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电镜下观察支原体膜为三层结构.其中央有电干密度大的密集颗粒群或丝状的中心束。支原体多吸附或散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横断面与细 ...
支原体菌株来源:M.Arginini ATCC23838 精氨酸支原体M.FermentaneATCC19989发酵支原体M.SalivariumATCC23064唾液支原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