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关于牛初乳免疫球蛋白G(IgG)定量检测,国内外主要有:酶联免疫法(ELISA)、琼脂双向或单向免疫扩散法(RID)、免疫电泳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等等。从实践角度考虑,目前单向免疫扩散法(SRID)和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较为现实。 1、 单向免疫扩散法 辐射状免疫扩散(radial immunodiffusion ...
相关专题 (一)脾细胞 1.材料 (1) 免疫过的血清抗体滴度高的Balb/c鼠。 (2) 1640培养液 (3) 2.5%FCS-1640营养液 2.操作方法 (1) 拉颈或用CO2处死小白鼠。 (2) 将小鼠放于70%酒精中浸泡消毒,取出固定于板上,在无菌条件下取脾。 (3) 把脾放入5ml含有2.5%FC ...
相关专题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文只叙述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一、概述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 细菌或 ...
相关专题 (一)多克隆抗体的概念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学反应,由机体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一组球蛋白,这就是免疫球蛋白,这种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抗原通常是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的,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由一个B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之为单克隆抗体(Monclone antibody ...
相关专题 一、概述 (一)原理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称为载体)表面上,当这些致敏的颗粒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发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 载体的存在使反应的敏感性得以大大提高。间接凝集反应的优点为:①敏感性强:间接凝 ...
相关专题 (一)材料及试剂 1.猪瘟疫苗 2.猪丹毒菌苗 3.猪肺疫疫苗 4.肥猪 (二)操作方法 1.基础免疫 选健康的育肥猪数头,进行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种疫苗的基础免疫。猪瘟疫苗采取肌肉注射法,猪丹毒和猪肺疫采用口服法进行。 2.加强免疫 基础免疫后7~10天,进行加强免疫。猪瘟疫苗、猪丹毒和猪肺疫菌苗分别 ...
相关专题 (一)材料及试剂 1.器材 ⑴细胞培养板:灭菌的国产96孔或40孔平底聚苯乙烯塑料板或进口96孔细胞培养板。 ⑵50μl、100μl、300μl微量加样器,灭菌的塑料滴头。 ⑶无菌透明胶带,其密度与塑料板一致。 ⑷灭菌的离心管 ⑸倒置显微镜 2.IBR Baitha—Nu/67弱毒株冻干毒,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 ...
相关专题 利用胃蛋白酶分解IgG,将抗体断链为Fab和Fc片段。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将IgG粉末100mg,溶于2ml0.10Mol/L pH4.0醋酸缓冲液。溶液稍成白浊,30℃,保温10min。 2.取结晶胃蛋白酶1.50mg,溶于1.50ml 0.10Mol/L pH4.0醋酸缓冲液,加入上述溶液中,于30℃作用16h。 3.用0. ...
相关专题 (一)动物的选择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小白鼠和大白鼠,尤以小白鼠为好。就品系而言以Balb/c小白鼠应用最广,因为所有的小白鼠骨髓瘤系均从Balb/c小白鼠系诱导出来。Balb/c系小白鼠必须用纯系的,雌雄均可,以8~12周龄为宜。 大白鼠也可,能产生较多量的单克隆抗体。现在已经在小鼠杂交瘤的基础上,发展了小鼠-大鼠,小 ...
相关专题 抗酶抗体的优点,在于酶和抗体结合时,不需要通过化学交联剂交联,抗体的失活少。在酶复合物形成后,同时就具有酶的活性,遇到相应的底物即呈现催化显色作用。必须注意,抗酶抗体必须用与第一抗体同种来源的动物制备。 (一)抗酶抗体的制备 于家兔的两个后足掌内各注入弗氏完全佐剂(含活卡介苗12mg/ml)和过氧化物(5mg/ml) 的等量混合乳化 ...
相关专题 近些年来,随着一系列新仪器的研制成功和新方法的建立,免疫荧光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主要有荧光偏振分析技术、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技术、利用稀土元素镧系铕(Eu3+)做为标记物建立的时间分辨荧光技术以及均相荧光检测技术等。这里仅介绍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的原理。 该方法是利用荧光素经单一波长(蓝光)的偏振光照射后,能吸收光能并发射出 ...
相关专题 (一)抗体检测 用检测抗体的方法从杂交细胞中筛选出生产指定抗体的杂交株是很重要的。检测抗体的方法很多,从沉淀反应到放射免疫测定。由于细胞培养液中的抗体浓度通常是很低的,而且传统的检测方法多是以多价抗原与多克隆抗血清相反应。杂交瘤产生的抗体则是单克隆的,所以并不是每项方法都能适用。一定要选择敏感的、快速的、一次又能检测多份样品的方法。 ...
相关专题 (一)融合剂 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如电融合、激光融合,化学融合法和生物融合法,如仙台病毒,此处例举化学融合法中的一种即聚乙二醇融合法。 聚乙二醇(PEG),在分子量为200~700时,呈无色、无臭的粘稠状液体,分子量大于1 000时,呈乳白色蜡状固体,能溶于水、乙醇及其他许多有机溶剂,对热稳定,与许多化学药品不起作用。用作细胞融 ...
相关专题 (一)材料及试剂 1.猪瘟单抗纯化抗原 2.兔抗猪IgG酶标抗体 3.猪瘟阳性血清 4.猪瘟阴性血清 1~4均由指定的生物制品所购买。 5.ELISA反应板 6.包被液 碳酸钠 1.50g 碳酸氢钠 ...
相关专题 经过抗体测定的阳性孔,可以扩大培养,进行克隆,以得到单个细胞的后代分泌单克隆抗体。克隆的时间一般说来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时期各种杂交瘤细胞同时旺盛生长,互相争夺营养和空间,而产生指定抗体的细胞有被淹没和淘汰的可能。但克隆时间也不宜太早,太早细胞性状不稳定,数量少也易丢失。 克隆化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经过一段时期培养之后,也还会因为细胞 ...
相关专题 预先给动物注射少量异种血清,经过一定时间的致敏后,当第二次再注射相同的异种血清时即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此发病机理与临床上常见的青霉素等药物及异种血清引起的人类过敏性休克相同。 【材料】健康豚鼠(体重200克左右),新鲜鸡蛋清,马血清,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方法】 1、取健康豚鼠二只(标明甲、乙)于皮下注射l∶10稀释的马血清0.1毫 ...
相关专题 一、原理 人和多种动物红细胞与白细胞一样,也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基础是红细胞表面具有C3b受体(C3bR)。红细胞可通过其表面的C3bR,发挥清除免疫复合物(IC)、促进吞噬、提呈抗原及激活补体等多种作用。因此,建立的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各种方法,也多以红细胞表面的C3bR为基础设计的。现已建立的主要有红细胞C3bR花环及IC ...
相关专题 一﹑原理 溶血空斑试验是体外检测单个抗体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的一种方法,即将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过的家兔淋巴结或小鼠脾脏制成细胞悬液,与一定量的SRBC结合,于37℃作用下,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能释放出溶血素,在补体的参与下,使抗体形成细胞周围的SRBC溶解,从而在每一个抗体形成细胞周围,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每个空斑表 ...
相关专题 一、概述 细胞凋亡(apoptosisApo)是细胞增殖的反面,探讨的是细胞死亡的方式与机制。凋亡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指花瓣、叶片的脱落。自1972年Kerr首次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以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肿瘤学的研究发展,最近几年人们对细胞凋亡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机 ...
相关专题 一、 概 述 (一) 基因免疫的概念 基因免疫(gene immunization)又称DNA免疫或核酸免疫,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 与质粒重组后利用某种方法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使带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到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针对该抗原蛋白的抗体并引起特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