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什么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是一种把分子水平的物质准确具体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些分子水平的物质可能与癌细胞,细菌,病毒等等有关。自从成功地制作出这些特异性的抗体,使组织结构可以从分子水平中显示出来,这些特异性抗体可以与肿瘤细胞中特定的结构结合,这些抗体被称为单克隆抗体。把这些单克隆抗体孵育在组织切片上,与特定的靶细 ...
相关专题 有了质量好的抗原,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才能产生质量好(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体。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 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 ...
相关专题 1 芯片实验和定量PCR的优劣比较? 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可以对大量基因一次性进行定量研究定量PCR则对大量基因需逐一进行定量研究。 2 在芯片制作过程中的PCR原液是否可以为客户保存? 可以抽干冷冻保存一年。 3 可否用DNA和芯片杂交? 不可以,因为芯片上的样品是cDNA而真核基因DNA中普遍存在內显子,核酸杂交无法顺 ...
相关专题 溶菌酶( lysozyme )主要是由吞噬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小分子粘性蛋白,属乙酰多糖酶。存在于唾液、乳汁、泪液和鼻及气管等分泌物中,能溶解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它的高等电点( pH11.0 ),使它能与细菌牢固结合,并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使细菌裂解死亡。 本实验在平板上进行唾液酶的测定。溶菌酶与枯草芽胞杆菌( Bacillu ...
相关专题 将适当的抗原物质注入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动物血清中可出现大量特异性抗体,这种含抗体的血清称为免疫血清。优质免疫血清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纯度和免疫原性,以及动物应答的能力。此外,尚需考虑免疫途径、抗原剂量、注射次数、时间间隔、有无佐剂等因素。 本实验以兔抗根瘤菌血清的制备为例说明。 【材料】 1• 菌种:艾特利根瘤菌 ...
相关专题 当颗粒性抗原 ( 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 ) 与相应抗体持异性结合,在电解质存在下两者比例适当时,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此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agglutinogen)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常用的直接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本实 ...
相关专题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持异性结合,两者比例适当并有电解质存在及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经一定的时间,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 。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与相应的抗体相比,抗原分子小 ( < 20pm) ,单位体积中所含抗原量多,具有较大的反应面积。为了使抗原抗体之间比例适合,不 ...
相关专题 血空斑试验 (plaque forming cell assay , PFC) 是 Jerne 于 1963 年设计的用于体外检查和计数某种抗体形成细胞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将 SRBC 免疫动物,随后取其脾制成淋巴细胞悬液与高浓度的 SRBC 混合后加入琼脂凝胶中,其中每个释放溶血性抗体的细胞可致敏其周围的 SRBC ,当加入补体时 ...
相关专题 1.标记物 用于电镜观察的标记物有三类:一类是电子密度致密的标记物,如铁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等。另一类则是放射性同位素,如135I、35S、32P、14C、3H等,第三类则是有独特形状的标记物,如血兰蛋白、噬菌体等。对标记物的要求是:具有特定的形状、不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特性与形状。目前用于免疫电镜的标记物主要是铁蛋白和HRP。两 ...
相关专题 (一) 原理 免疫铁蛋白技术是以铁蛋白标记抗体,再以铁蛋白抗体与待检抗原作用。通过电镜检查,观察到铁蛋白抗体所在的位置,即抗原所在。(二)材料与试剂1.马脾铁蛋白2.硫酸铵3.硫酸镉4.双异氰酸镉二甲苯(Metaxylene dlisocyante XC)以0.30Mol/L pH 9.5硼酸盐缓冲液将XC配制成1%溶液。注意 ...
相关专题 1.经典法(1)将被检病毒材料0.9ml,加1︰5~1︰10稀释的特异性免疫血清0.1ml充分混合。(2)置37℃作用1h或37℃1h后再置4℃过夜。(3)以17 000r/min~23 000r/min离心90min。(4)吸去上清,将离心管口倒置于滤纸上,吸去残留液体。(5)沉淀物中加少量H2O混悬,用3%磷钨酸(pH6.0)负 ...
相关专题 造成误差的可能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效率以及被污染等情况带来的误差。如:①由于放射性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效率、样品试管的材料和均匀性及被测物的放射性强度等原因。②由于样品的自吸收,本底校正,测定时间,可能的污染等原因。③在试验室中所有的移液管、微量取样器以及天平的刻度、校准和使用方法等原因。④由于 ...
相关专题 1.基本原理先将标准物或血样品与抗血清混匀,免疫反应6~24h,使抗原与抗体充分结合,甚至达到平衡,然后再加入标记抗原,与抗体反应12~24h,最后分离B与F,这称为顺序饱和分析法。 应用顺序饱和加样,可以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Utiger在做人促甲状腺激素(TSH)放射免疫分析时,将标记物延至第2天加入,发现其灵敏度增加两倍。如 ...
相关专题 (一)原理 IRMA是采用过量的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的非竞争性结合反应,然后加入固相的抗原吸附剂以结合游离的标记抗体,离心去沉淀,测定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从而推算出待测样品的抗原含量。 (二)放射免疫检测与免疫放射检测(即IRMA与RIA)的区别 见表13-4。 表13-4 IRMA与RIA的区别 IRMARIA标记物质抗 ...
相关专题 1.基本原理所谓平衡饱和,是指抗原和抗体反应达到再不结合,也不解离的平衡状态,称为饱和状态,即平衡饱和。所以,有人称此为饱和分析法。这意味着抗原或被测抗原、标记抗原、抗体三者一起温育。 2.加样程序一般先加标准物或被测样品,再加抗血清,最后加标记物。这样的顺序是让标准物或被测物与抗体有短暂的结合,提高抗原的竞争抑制能力。 在小分 ...
相关专题 (一)制片 选无自发性荧光的石英玻片或普通优质玻片,洗净后浸泡于无水乙醇和乙醚等量混合液中。用时取出用绸布擦净。将待检样品如组织块剪成适当大小印压于玻片上。也可采用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样品。 (二)固定 除研究细胞表面抗原或不稳定抗原可不固定外,一般均应固定。固定的作用有三:①防止标本从玻片上脱落;②除去防碍抗原—抗体 ...
相关专题 (一) 原理 免疫电镜技术是免疫化学技术与电镜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在超微结构水平研究和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定位的一种方法学。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免疫凝集电镜技术,即采用抗原抗体凝集反应后,再经负染色直接在电镜下观察;另一类则是免疫电镜定位技术。该项技术是利用带有特殊标记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相结合,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由于标准物形成一定的 ...
相关专题 一、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试剂 (一)标准品 标准品是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的依据,由于以标准品的量用来表示被涮物质的量,故标准品与被测物质应当化学结构一致并具有相同免疫活性。标准品作为定量的基准。应要求高度纯化。标准品除含量应具有准确性外,还应具备稳定性,即在合理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原来的特性。 按实验要求,将标准品用缓冲液配成含不同 ...
相关专题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 ...
相关专题 一、基本原理 某些物质的分子能吸收能量而发射出荧光,根据荧光的光谱和荧光强度,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fluorescence analysis)。 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需样量少和方法简便等优点,它的测定下限通常比分光光度法低2~4个数量级,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较广泛。在室温下分子大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