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初生维管组织在分化过程中,其组成分子成熟顺序的一种。即由外部开始,逐渐向内部发育成熟。这种向心进行的发育方式,称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以及茎的初生韧皮部都是外始式发育,其最先形成的是根的原生木质部及根和茎的原生韧皮部,它们是这些维管组织中最老的分子。以后,后生的成分在原生成分的内方(近轴一侧)形成。 ...
存在于植物、真菌和细菌细胞外围的一层厚壁,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细胞壁与维持细胞的一定形态、增强细胞的机械强度有关,并且还与细胞的生理活动有关。 植物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三部分组成:(1)胞间层。又称中胶层。位于两个相邻细胞之间,为两相邻细胞所共有的一层膜,主要成分为果胶质。有助于将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并可缓冲细胞间的挤压。(2)初生壁。细胞分裂后,最初由原生质体 ...
某些苔藓植物(如葫芦藓)配子体雄枝顶端,围绕在精子器周围的较大的、向外张开的叶片。又称雄器苞。 ...
亲水凝胶吸附水分子,并使其膨胀的过程。为非生命的物理过程。植物组织中含有很多这类物质如纤维素、果胶物质、淀粉和蛋白质等,它们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未被水饱和时,就潜伏着很强的吸水能力。最明显的例子是风干种子,因为其内贮存着大量蛋白质或淀粉。蛋白质与水结合的趋势大于淀粉,因此,豆类种子吸胀作用极为明显。吸胀物体由于吸附水分子而膨胀,其压力是很大的,如将干种子塞满岩石裂缝,借其吸水产生的吸胀压力能使 ...
又名槚如树。漆树科。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具乳汁。单叶,互生,长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革质,全缘,长10~20厘米,宽5~10厘米,无毛。大形圆锥花序,被锈色毛。花黄色,杂性,心皮1,含1胚珠。坚果肾形,两侧压扁,长约2.5厘米,有坚硬的含苦树脂的外果皮,里面包含着油质的可食种子;果梗膨大形成大而肉质的梨状构造(假果),长5~9厘米,熟时亮黄色或红色。原产南美,现世界热带如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 ...
亦称燕麦试法。是以燕麦为材料,定量测定生长素的最古典的方法。属于生物测试(bioassay,即用生物体对化学物质的反应计算该物质的量)。燕麦试法的理论依据是生长素在胚芽鞘切段内的运输是垂直向下的,如用生长素处理胚芽鞘一侧,使胚芽两侧生长速率不同,处理一侧生长快,而使芽鞘弯曲,其弯曲度与生长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将含有生长素的植物材料或合成生长素置于洋菜(即琼脂)小块上,使生长素扩散到其 ...
种子植物产生花粉的器官。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位于花被的内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轮状或螺旋状排列。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原始的种类数目多而不一定,较高等的种类数目趋于减少并达到一定的数目。一朵花中全部雄蕊总称雄蕊群。 花丝 雄蕊基部的柄状部分,起支持和伸展花药的作用。一般细长如丝,但也有扁平如带的(如莲),或完全消失的(如栀子),或转化成花瓣状(如美人蕉)。花丝的长短、离生或合生,因植 ...
不形成种子的果实。通常由单性结实产生。例如香蕉,在天然条件下,穗状花序下部的雌花不经传粉受精即可直接发育成不带种子果实。除香蕉外,柑桔、柿、瓜类及葡萄的一些品种,在天然条件下,也能因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有些栽培植物,在天然条件不能形成无籽果实,需通过某种刺激诱导,引起单性结实,才能产生无籽果实。例如用马铃薯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或者用植物激素2,4-D溶液蘸花或喷洒花簇,都能形成无籽果实。在西 ...
维管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生长在茎节上,多数为绿色的扁平体。由茎尖生长锥周缘部位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增生形成叶原基,进而分化发育形成。 叶的组成 叶长成后,通常可以从外形上区分为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具有这三部分的叶,叫完全叶,如梨、桃、棉花、月季等;有些植物的叶,只具有其中的一部分或两部分,称不完全叶,如丁香、莴苣、小麦和台湾相思树等。(1)叶片 ...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乔木、灌木或亚灌木。芽具1至多片芽鳞。单叶互生,具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组成直立或下垂的柔荑花序。花无花被,具由花被特化而来的杯状花盘或腺体。雄花具2至多枚雄蕊;雌花2心皮合生,子房上位,1室,侧膜胎座,具多胚珠。蒴果2~4瓣裂;种子具丝状毛(即柳絮或杨絮)。3属,约53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有3属,250种,广布全国。杨属(Populus),花具杯状花盘和有 ...
处于幼态的枝的原始体。是一个包被着许多大小不同的幼叶、节间非常短缩的、还没有发育的枝。芽在气候和其他条件适宜时,即萌发为枝。按芽将形成的器官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枝芽,也称叶芽,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发育为枝(包括茎和叶)的芽,形体比较瘦长。(2)花芽,当植物进行生殖生长时,有些茎端或叶腋分生组织分裂分化形成花蕾的原始体,伸展后能形成花或花序的芽,外形比叶芽肥大。(3)混合芽,有些植 ...
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具长匍匐茎。茎高5~25厘米。叶线形。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2~3枚,排成总状;雄小穗含2花,成2行排列于穗轴的一侧;雌小穗1花,4~5枚簇生成头状,通常2个并生于一隐藏于上部叶鞘内的共同短梗上,熟时由梗上整个脱落。原产美洲。我国60年代即引入栽培,为城市重要草皮植物,亦可作牧草及保持水土植物。 ...
又名十样锦。鸢尾科,多年生草本。球茎扁球形,直径约3~4厘米,外包黄棕色膜质外皮。叶基生或在花茎基部互生,剑形,基部鞘状套褶。蝎尾状聚伞花序外观似总状或穗状;花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红、黄、棕、蓝、紫、白各色;雄蕊3;子房下位,3室,多胚珠,花柱细长,顶端3裂。蒴果长圆形。为一杂交种。全国各地广为栽培。著名观赏花卉,又是极好的插花、花束材料;球茎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功效。球茎繁殖。 ...
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科。属群体类型的藻类。由500多个至50000多个类似衣藻的细胞组成。所有细胞都排裂在球体表面的无色胶被中,球体中央为充满液体的腔。成熟的群体,细胞分化成营养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胞)两类。营养细胞具光合作用能力,能制造有机物,数目很多。每个细胞具1个杯状的叶绿体,叶绿体基部有1蛋白核,细胞前端朝外,生有2条等长的鞭毛。因每个细胞外面的胶质膜被挤压,从表面看细胞呈多 ...
在直观客体的挂图中,“形”是被知觉者选出来的希望看到的事物或事件,它是知觉者感到有趣、想知道并有吸引力的东西,即目标刺激。“基”是构成背景的一切因素。在双孢蘑菇的挂图上,双孢蘑菇是教师要讲的内容,是形,草地、昆虫、灌木和其他蘑菇,则是基。根据不同排列,基可以衬托或加强“形”,也会混淆“形”。双孢蘑菇有草地和昆虫等,就衬托了“形”,使双孢蘑菇的大小和生长地方更加明显。 ...
食物的消化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消化管的不同部位,吸收速度不同。在口腔和食道,食物不被吸收。少量水分及水溶性物质,如钠、钾、葡萄糖、氨基酸等可通过胃粘膜被吸收,乙醇亦能在胃内迅速被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成人小肠约5~6米,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褶,皱褶上又有大量绒毛,每根绒毛上皮游离面还有1000~3000根微绒毛,因而吸收面积极大。肠腔内物质需先通过上 ...
苔藓植物地钱等的雄株(雄配子体)上,植物体背面中肋上的着生精子器的结构。由托柄和托盘两部分组成。托盘上有若干个精子器腔,每腔有小孔开口于托盘的上表面,腔内着生1精子器。成熟时,精子器顶端开裂,精子经精子器腔的小孔释放。 ...
在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由叶片基部叶缘向两侧伸出的耳状小突起。在分类上,可根据叶耳的有无、形状大小等作为鉴别植物种的依据。 ...
存在于叶绿体中的绿色色素。有a、b、c和d4种。凡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植物均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存在于高等植物、绿藻和眼虫藻中;叶绿素c存在于硅藻、鞭毛藻和褐藻中,叶绿素d存在于红藻。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由4个吡咯环通过4个甲烯基(=CH—)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称为卟啉(环上有侧链)。卟啉环中央结合着1个镁原子,并有一环戊酮(Ⅴ),在环Ⅳ上的丙酸被叶绿醇(C20H39OH)酯化(见图)、皂化 ...
藜科。 二年生草本。根圆锥状或纺锤状,多汁。茎直立,具条棱。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叶片长圆形,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宽楔形,全缘。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或成顶生圆锥花序。花两性,花被片5;雄蕊5,柱头3。胞果2~3个成一簇,通称种球。原产欧洲。为中温带地区主要栽培糖料作物,性耐寒、耐旱、耐盐碱。世界甜菜产区在东欧平原和西北欧地区,其中原苏联占世界甜菜种植面积的40%,产量占25~30%。我国甜菜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