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补体试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补体C3 含量测定

C3是由α和β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结组成,为β1球蛋白,沉降系数9.5s,分子量180kD,含糖量约占2.2%,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补体成分,约占总补体含量的1/3以上,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无论是经传统途径还是旁路途径,均需C3活化后,才能推进后续补体成分(C5~C9)的连锁反应,因此,它在两条激活途径中起关键作用。C3主要在肝实质细胞被合成分泌少量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合成。生理情况下,体液中或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体液免疫功能的检测

一、补体测定 1、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当兔抗羊红细胞血清与羊红细胞结合后,遇到补体即可使羊红细胞发生溶血,依据这一特点可建立测定血清中总补体活性的方法。 当血清的效价和绵羊红细胞浓度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在规定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内,溶血程度与补体量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测定溶血程度,即可测知补体的含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 50%补体溶血试验(CH30)测定总补体活性,即求出使50%致敏羊红细胞发生溶血时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固相补体结合反应(以固相反向补反检测脑炎病毒为例)

1、材料与试剂 (1)pH7.2巴比妥缓冲液 氯化钠 85.00g 巴比妥 5.75g 巴比妥钠 3.75g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补体结合反应技术概况

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多糖、类脂质和病毒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察觉,如再加入红细胞和溶血素,即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来判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或抗体。这个反应就是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是一种古老的血清学技术,Bordet和Gengou在1901年设计这一试验,由于有敏感性高和适应性广的优点,尽管操作繁杂,目前仍被有效地应用。 1、补体及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补体C4溶血活性的测定(试管法)

将豚鼠血清用水合肼或氨水处理去除其中的C4,这种C4缺乏血清(简称R4)不能使致敏的SRBC溶解,当加入含有C4的受检血清后,级联酶促反应发生即可导致致敏的SRBC溶解。溶血的程度与待测血清中C4的活性相关。 1、无补体C4-抗原抗体复合物(EAR4)的制备 在新鲜豚鼠血清中按每ml加0.15mol/L氨水0.25ml或0.75mol/L水合肼0.25ml,混合后置37℃水浴30~90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B因子溶血活性的检测

将RRBC加入正常人血清中,可使B因子活化,激活补体旁路途径致使BRBC溶解。将正常人新鲜血清加热使B因子丧失活性(简称RB),旁路途径不能激活,当加入RRBC时不发生溶血。此时再加入含有B因子的待测血清,旁路途径即被激活,RRBC发生溶血反应。根据溶血程度可测定待测血清中B因子的活性。 1、兔红细胞(rabbitredbloodcell,RRBC)悬液的制备 无菌采兔耳静脉或心脏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

1.原理 补体能使抗体致敏的羊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根据溶血程度可测定补体总活性。以溶血百分率作纵坐标,相应的血清量为横坐标绘图,可知在50%溶血附近补体的量与溶血程度呈直线关系。因此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以100%溶血作为终点更为敏感。故称为50%溶血试验,即CH50(50%complementhemolysis)。 2.主要试剂 &n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的测定(ACH50)

1、原理 兔红细胞不经致敏可激活人补体旁路途径,导致兔红细胞溶解。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乙二醇双氨基四乙酸(ethyleneglycol-bis-aminotetracetate,EGTA)可和血浆Ca2+螯合,EGTA与Mg2+结合能力很弱,故经典途径被封闭。根据兔红细胞的溶血程度,可测定补体旁路途径的总补体活性。 2、所需主要试剂 (1)兔红细胞(rabbitredbloodcell,RRBC)悬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免疫复合物(immunecomplex,IC)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是抗原与其对应抗体相结合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游离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IC,可被机体的防御系统清除,作为清除异物抗原的一种方式,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情况下,体内形成的IC不能被及时清除,则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下,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出现临床症状,称为免疫复合物病(immunoc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补体C4溶血覆盖技术

电泳是通过电场作用将C4迁移率不同的同种异型分离开,然后依照分型标准定型。在某些情况下,C4A某种同种异型与C4B某种同种异型迁移率相同不易区分开,此时可用溶血覆盖技术加以区别。 1、原理 用肼处理豚鼠血清,可灭活其补体成分C4,使之成为帜缺乏的血清。将C4缺乏的豚鼠血清与致敏的SRBC混合,因缺乏C4,补体的攻膜效应不能发挥,将混合物与一定浓度琼脂糖混合倾注在电泳完毕的凝胶板上,凝胶板上C4区带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补体遗传多态性的检测

补体遗传多态性的检测大多分二步进行,第一步是用琼脂糖高压电泳或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将EDTA抗凝血浆通过凝胶电泳,根据分子量的大小、所带电荷的多少及等电点(pI)将血浆蛋白分开。第二步是免疫固定或溶血鉴定,琼脂糖高压电泳或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后,在凝胶板上铺上抗补体某一成分的抗血清,使其与凝胶板上的抗原结合,形成分子量较大的免疫复合物沉淀嵌在凝胶孔中,不易漂洗掉,故称免疫固定。将免疫固定后的凝胶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C3裂解产物C3d的定量检测

C3d的定量检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为抗C3d血清能与C3、C3b、C3bi发生交叉反应,根据C3SP与C3在不同浓度PEG中溶解度的不同,用11%PEG溶解待测样本中C3d,然后加至包被抗C3d反应板中,再依次加入HRP标记的抗C3d抗体和底物OPD/H202,用4mol/L H2S04终止反应,于492nm读取吸光度,C3d含量与其吸光度呈正相关。 1、10mmol/LEDTA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C3裂解产物(C3SP)C3a的定量检测

C3是补体二条激活途径的关键分子,C3活化后裂解为C3a、C3b两个片段,C3a很快被血清羧肽酶N裂解为C3adesarg,C3b被H、I因子灭活为C3bi,经蛋白酶水解为C3c、C3d、C3dg等,检测这些裂解产物即可反映C3的活化程度。 C3a的定量检测采用竞争性抑制放射免疫法。其原理为用“I标记C3(I-C3)”与待测样本、兔抗人C3a多克隆抗体一起孵育,待测样本中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3含量

1、原理 血样本中C3与抗C3血清在液相中反应,比例合适时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聚乙二醇(PEG6 000)可沉淀其免疫复合物,使溶液的透光率(T)下降。免疫复合物的量与C3和抗C3量呈函数关系,当固定抗C3浓度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量主要取决于样本中C3的含量,并与其呈正相关。故通过检测溶液吸光度值即可判定样本中C3含量。 2、主要试剂 (1)抗C3血清 有试剂出售,一般按说明书的效价使用,也可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补体各成分的测定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会报告,30多种补体成分中通常只需检测C3、C4、Clq、B因子和C1酯酶抑制物等5种成分。 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免疫溶血法和免疫化学法。免疫溶血法主要根据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IgM、IgC型)结合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导致细胞溶解。抗原为SRBC,抗体为兔或马抗SRBC的抗体,即溶血素。二者在反应体系中称为指示系统。 使用的补体有两种,一种是化学试剂灭活某一补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补体C2的检测

人类补体C2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的HLA区,与Bf紧密连锁。C2、Bf、C4共同构成补体单倍型,C2的缺乏可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C2的遗传多态性主要为CundefinedC(C:common)、CundefinedB(B:basic)、CundefinedA(A:acidic)、CundefinedQO(QO:Quantify Zero)四种同种异型。 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及溶血覆盖检测C2遗传多态性 1、原理 等电聚焦是根据所测蛋白质等电点的不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PA夹心ELISA实验检测CIC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可与IC中IgG的Fc段结合。将待测血清用低浓度PEG沉淀后加至SPA包被的固相载体上,再以酶标记的SPA与之反应,即可检测样本中有无IC。 1、试剂 (1)5%与2.5%PEG用0.02mol/LpH7.4PBS配制; (2)牛血清白蛋白(BSA)缓冲液:用0.05mol/L pH 7.4PBS配制。含0.01mol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特异性CIC分为单特异性CIC和双特异性CIC两类。前者适用于检测已知抗原及其相应抗体组成的CIC。双特异性CIC是指对组成CIC的抗原、抗体和补体中某两种成分组合明确的CIC,常采用的检测方法为ELISA和RIA技术,需要两种特异性各异的抗体。因此,检测要求条件较高,但能较全面地反映CIC的病理意义。 在检测双特异性CIC时,由于要求有两种特异性抗体,每种抗体均可用作包被或检测抗体,故具体到检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复合物的几种测定方法

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免疫复合物 简要原理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无电荷的线性分子结构的多糖,为乙二醇的聚合物,有较强的脱水作用。其沉淀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CIC)的原理不太清楚,可能与CIC的分子量增大和构型的改变有关。利用3~4%的PEG可以选择性的将大分子CIC沉淀下来,将此沉淀定量溶解,用分光光度计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免疫复合物在体内存在有两种方式,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一是组织中固定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技术可分为抗原特异性方法和非抗原特异性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性质不太清楚或非常复杂,所以抗原特异性方法并不常用。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根据免疫复合物的物理学、免疫学和生物学特性,已经设计出很多检测CIC的方法(表24-4), 本章只述及常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