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 生长素及人工合成的类似物质如萘乙酸等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调节作用,在不同浓度下对植物生长的效应也不同。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也不同,通常根比芽、茎对生长素更敏感。本实验据此观察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麦种子。 (二)仪器设备:温箱,培养皿,移液管, ...
一、原理 淀粉性种子在萌动过程中,胚释放出来的赤霉素能诱导糊粉层细胞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引起α-淀粉酶生物合成,并分泌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为糖。通过碘试法比色测定淀粉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消耗量,可以定量分析α-淀粉酶的活力。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大麦、小麦种子 (二)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恒温箱;3. 水浴锅;4. 移液管 ...
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常常需要准确了解某一激素的含量以及各激素间的比例。因此,植物内源激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实验以ABA和GA为例,介绍激素的提取、分离及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利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甲醇)的特性进行提取,将粗提物经过一系列的 ...
一、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可分为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和非还原糖(主要是蔗糖)两类。还原糖具有醛基和酮基,在碱性溶液中煮沸,能把斐林试剂中的Cu2+还原成Cu+,使蓝色的斐林试剂脱色,脱色的程度与溶液中含糖量成正比。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新鲜植物样品或烘干粉碎过的植物样品。 (二)仪器设备: 1. 分光光度计; 2. 分析天平(感量1/10000); 3. 水浴 ...
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农产品的品质性状,常以糖含量作为重要指标;植物为了适应逆境条件,如干旱、低温,也会主动积累一些可溶性糖,降低渗透势和冰点,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一、原理 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原理: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是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分子式见蒽酮法)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 ...
一、原理 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可催化ATP水解生成ADP及无机磷的反应,这一反应放出大量能量,以供生物体进行各需能生命过程。它存在于生物细胞的多个部位,比如细胞质膜上,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对整个生命的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研究中,常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释放的无机磷量或ATP的减少量以及pH变化等来测定ATP酶的活力。本实验通过测酶促反应过程中无机磷的释放量来 ...
一、原理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催化苯丙氨酸的脱氨反应,使NH3释放出来形成反式肉桂酸。此酶的在植物体内次生物质(如木质素等)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根据其产物,反式肉桂酸在290nm处吸光度的变化可以测定该酶的活性。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马铃薯块茎 (二)仪器设备:1. 紫外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 研钵;4. 吸滤瓶 ...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纤维素含量的多少,关系到植物细胞机械组织发达与否。因而影响作物的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的强弱。测定粮食、蔬菜及纤维作物产品中纤维素含量是鉴定其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一、原理 纤维素(cellulose)为β-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能分解成β-葡萄糖。β-葡萄糖在强酸作用下,可脱水生成β-糠醛类化合物。&be ...
Ⅰ.TTC法 一、原理 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的氧化态是无色的,可被氢还原成不溶性的红色三苯甲月替(TTF)。应用TTC的水溶液浸泡种子,使之渗入种胚的细胞内,如果种胚具有生命力,其中的脱氢酶就可以将TTC作为受氢体使之还原成为三苯甲月替而呈红色,如果种胚死亡便不能染色,种胚生命力衰退或部分丧失生活力则染色较浅或局部被染色,因此,可以根据种胚染色的部位或染色的深浅程度来鉴定种子 ...
氮素代谢在植物的新陈代谢中占主导地位。植物组织中有机氮化物的含量随着植物的生理状况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测定其含量,对研究植物的氮素吸收、运输和代谢规律,以及确定农产品的品质、营养价值等具有一定意义。 一、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有机氮化物包括蛋白氮和非蛋白氮。非蛋白氮主要是氨基酸和酰胺,以及少量无机氮化物,是可溶于三氯乙酸溶液的小分子。可加入三氯乙酸,使其最终浓度为5%,将蛋白质沉淀出来, ...
一、原理 福林(Folin)-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其中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与铜试剂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是此络合物将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还原,生成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含量成正相关。在650nm比色测定的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倍。由于肽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少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该法适于微量蛋白的测定(范围为5~10 ...
一、原理 淀粉酶(amylase)包括几种催化特点不同的成员,其中α-淀粉酶随机地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端,生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浆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酶;β-淀粉酶每次从淀粉的非还端切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则从淀粉的非还原端每次切下一个葡萄糖。淀粉酶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 ...
一、原理 超氧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酶。本实验依据超氧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在有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O2,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腙,后者在560nm处有最大吸收。而SOD可清除O2,从而抑制了甲腙的形成。于是 ...
过氧化氢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抗寒、抗病能力有一定关系,故常加以测定。 一、原理 过氧化氢酶(catalase)属于血红蛋白酶,含有铁,它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分子氧,在此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过氧化氢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可根据H2O2的消耗量或O2的生成量测定该酶活力大小。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一定量(反应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经酶促反应后,用标准高锰酸钾溶 ...
一、原理 植物进行呼吸时放出CO2,计算一定的植物样品在单位时间内放出CO2的数量,即为该样品的呼吸速率。呼吸放出的CO2可用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实验结束后用已知浓度的草酸溶液滴定剩余的碱液,从空白和样品二者消耗草酸溶液之差即可计算出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的量。 二、材料、设备仪器及试剂 (一)材料:发芽的小麦种子或其它萌发的种子。 (二)仪器设备:1.呼吸测定装置;2.天平;3.钟表;4.酸式 ...
一、原理 微量检压计不仅用来研究有机体或部分组织的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而且也可以研究有关O2与CO2及其它气体交换的反应。如光合作用,酶的活性等。测压法的原理是在固定体积并保持恒温的密闭系统中,气体产生或消失的总量,可以利用气体定律计算求得。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待测的小麦、水稻萌发种子。 (二)仪器设备:1. 瓦布格呼吸计(微量呼吸检质计);2. 移液管;3. 量筒;4 ...
一、原理 叶绿体色素在照光时能辐射出荧光。研究叶绿体色素荧光性质,有助于了解它的分子激发态,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以及分子在活体内的排列。叶绿体光诱导荧光强度的变化(以下简称可变荧光)是由于叶绿体吸收光能后,光能在转化和电子传递过程中受阻,能量不能正常的传递下去,而以荧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使荧光的强度增加。如果这种变化是由光的影响引起的,就叫光诱导的可变荧光。 当然,也可由其它条件诱导的可变荧光。在室 ...
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IRGA)工作原理:许多由异原子组成的气体分子对红外线都有特异的吸收带。CO2的红外吸收带有四处,其吸收峰分别在2.69μm、2.77μm、4.26μm和14.99μm处,其中只有4.26μm的吸收带不与H2O的吸收带重叠,红外仪内设置仅让4.26μm红外光通过的滤光片,当该波长的红外光经过含有CO2的气体时,能量就因CO2的吸收而降低, ...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carboxylase,RuBPCase)是光合作用碳代谢中的重要的调节酶,是植物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可溶部分,总量约占叶绿体可溶蛋白50%~60%。本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的羧化能力。 一、原理: 在RuBPCase的催化下,1分子的核酮糖-1,5-二磷酸(RuBP)与1分子的CO2结合,产生2分 ...
一、原理 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是绿色植物的离体叶绿体,在光下分解水放出氧气同时还原电子受体的反应。氧化剂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接受电子和H+后被还成无色,可以直接观察颜色的变化也可用分光光度计还可以对还原量进行精确测定。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菠菜或其它绿色植物新鲜叶片。 (二)仪器设备:1. 研钵;2. 石英砂;3. 小试管;4. 试管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