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 一、目的要求: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及装片观察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用具:显微镜、刀片、摄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滴管、水合氯醛液、碘液。 三、实验材料:洋葱鳞叶、白菜叶、马铃薯、紫鸭跖草、胡萝卜、豌豆根。 四、实验内容: (一)、观察洋葱鳞叶的表皮细胞:首先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然后取洋葱鳞茎剥去外皮较老的鳞 ...
相关专题 【原理】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 ...
相关专题 一、实验原理 同工酶(isozymes)是指作用于底物相似或完全相同的酶的不同分子形式,即催化同一种反应而结构不同的一族酶。它们是受遗传体系决定的酶的不同分子形式。利用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将它们分开,用专一的作用底物和特殊染料,把需要分析的酶染色,在胶柱上呈现同工酶谱。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植物同工酶实验技术,了解植物同工酶分 ...
相关专题 一、实验原理 分化了的植物根、茎、叶细胞往往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给于一定的营养与激素,可以脱分化为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制备成细胞悬浮液,在一定的条件下经振荡培养,逐渐形成具有两极性的胚状体,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培养,给于不同的营养和激素成分,又可以生出完整的小植株。植物的脱分化和分化培养,证明分化了的植物细胞仍具备形成 ...
相关专题 【原理】将植物组织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植物细胞与蔗糖溶液间将达到渗透平衡状态。如果在某一溶液中细胞脱水达到平衡时刚好处于临界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的压力势ψp下降为零。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势ψs等于外液的渗透势ψs0,即ψs=ψs0,此溶液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溶液,其浓度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浓度,因此,只要测出植物组织的 ...
相关专题 【原理】生长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活细胞的原生质及其表层具有分别透性,原生质层内部含有一个大液泡,具有一定的溶质势。当细胞与外界高渗溶液接触时,细胞内的水分外渗,原生质随着液泡一起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其后,当与清水(或低渗溶液)接触,或当外面的溶质进入时,具有液泡的原生质体就又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仪器与用具】显微镜;小培养 ...
相关专题 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常与植物生长与抗性有密切关系。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较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代谢活动较旺盛,生长也较快;反之则生长较缓慢,但抗性较强。因此,自由水和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代谢活动及抗逆性强弱的重要生理指标。【原理】束缚水被细胞胶体颗粒所吸附,水势较低,故不易移动、蒸发和结冰,不能作为溶剂,也不易被夺取。可根据这些特点测 ...
相关专题 【原理】 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苯酚或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容量瓶:100ml×4,50ml×2;漏斗;小试管若干支;电炉;刻度吸管0.5ml×1,2.0ml×3,5ml×4;分光光度计 ...
相关专题 植物组织含水量是表示植物组织水分状况的一个常用指标。对于正常生长的组织,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对于水果、蔬菜,含水量的多少对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贮藏中的种子,含水量的多少对于能否安全贮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植物组织含水量进行测定,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原理】 植物组织的含水量常用水分含 ...
相关专题 【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与糖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测定戊糖与已糖,且可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 ...
相关专题 【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相结合,而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层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流 ...
相关专题 【原理】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二羧酸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具有各自特异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镜检查或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叶绿素吸收光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 ...
相关专题 植物细胞汁液的浓度与植物的水分代谢、生长、抗性及果蔬品质等有关。当植物缺水时,叶肉细胞汁液浓度增高,因此可作为灌溉生理指标。细胞汁液浓度大时,植物生长速度减慢而且抗性增强。果实、蔬菜中糖酸等溶质的含量也可用细胞汁液浓度表示,称为可溶性固形物,是果蔬品质的重要指标。本实验采用折射仪或手持糖量计的方法测定细胞汁液浓度。【原理】溶液的折射 ...
相关专题 【原理】LoWry法是双缩脲法(BIureT)和福林酚法(FolIn-酚)的结合与发展。其原理是蛋白质溶液用碱性铜溶液处理后,碱性铜试剂与蛋白质中的肽键作用产生双缩脲反应,形成铜—蛋白质的络合盐。再加入酚试剂后,在碱性条件下,这种被作用的蛋白质上的酚类基团极不稳定,很容易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钨酸和磷钼酸(PHosPHoMolyBdATe ...
相关专题 【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G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考马斯亮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在稀酸溶液中,当它与蛋白质的疏水区结合后变为青色,前者最大光吸收在465nM,后者在595nM。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1~100μg),蛋白质与色素结合物在595n ...
相关专题 【原理】 活体染色是利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的技术。中性红是常用的活体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pH指示剂,变色范围在pH6.4~8.0之间(由红变黄)。 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樱桃红色,在这种 ...
相关专题 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微加工工艺在厘米见方的芯片上集成有成千上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分子,它可以对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进行集成,从而实现对基因、配体、抗原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高效快捷的测试和分析。它的出现将给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新药开发、生物武器战争、司法鉴定、食品与环境监督等众多领域带来巨大的革新甚至革命。生物芯片技术研 ...
相关专题 一.实验目的 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技术性强,要求无菌操作,通过本实验可初步掌握常规的组织培养技术,加深对无菌操作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 植物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生长分化成为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称为植物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利用植物的全能性进行离体无菌植物培养的一门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按其原始意义,就是指愈伤组织 ...
相关专题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步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细胞小且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因此,微生物染色技术是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的重要手段。 革 ...
相关专题 基本原理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又有斜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