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原产英国沿海地区。中国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已有引种,生长良好。秆直立,具发达根状茎。叶舌具一圈细密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圆锥花序由10余枚直立穗状花序组成;穗轴顶端成刺芒状;小穗狭披针形,含1两性小花,长达2厘米,脱节于颖之下;颖被短柔毛,第二颖与小穗等长,第一颖稍短,具1脉;外稃具3脉,有短柔毛;花药长约1厘米;染色体基数x=10,2n=120,是通过杂交形成的高倍体植物 ...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1科。乔木或灌木,有时攀援状。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外轮形成花萼,萼片离生或在下部合生,镊合状排列,内面2轮形成花瓣,花瓣通常6,稀3或4片,镊合状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螺旋地排列着多数雄蕊,中央着生多数心皮,雄蕊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丝 ...
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1科。落叶乔木,无托叶。花单性异株,无花被,先叶开放或与叶芽同时开放。雄花簇生,雄蕊6~10,花丝短,花药长条状。雌花单生于苞片腋内,子房扁平,长形,顶端分叉,1室,花柱2条,叉开而反折。倒生胚珠2个,垂生。翅果长圆形,先端2裂,种子1个。染色体基数x=17;花粉3沟型,初生导管有阶状穿孔。次生导管单穿孔。本科仅1属1种,即杜仲属,杜仲(参见彩图插页第113页)为中国特 ...
管枝藻目的1属。藻体由一个大的囊状细胞或许多梨形、棍棒状和不规则形的育枝囊密集而成,在育枝囊囊壁上散生着附着胞,附着胞侧面与邻近的育枝囊相连。藻体基部有镜细胞,从镜细胞上长出单细胞的小假根。成熟细胞有一明显的中央液泡,叶绿体网状排列,多数含有一个蛋白核。常见种类有:单球法囊藻、囊状法囊藻和法囊藻。本属有18种,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中。中国约有3种,产于南海和台湾省南部沿岸,生长在环礁内潮间带或 ...
石松类中已绝灭的鳞木目(Lepidodendrales)的1属,出现于石炭、二叠纪,乔木状,常与鳞木和芦木等共同繁殖在热带沼泽地区形成森林。本属植物的树干粗直,高可达30米,分校比鳞木属植物较少,仅在顶部作二歧式分枝1~3次或全不分枝。叶线形,长可达1米,具单脉。叶座通常排列成直行,上下靠紧,左右交错,多呈规则的蜂窝形;有时叶座不明显,其侧边常上下相连成明显的纵脊。叶痕较大,常占叶座面积的1/3以 ...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番木瓜科(Caricaceae)的1种。也称木瓜、万寿果,原产美洲热带,在热带地区普遍栽培,现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已引种栽培。 小乔木,茎具螺旋状排列而粗大的叶痕,叶大,聚生茎的顶端,通常掌状7~9深裂,裂片再为羽状分裂;叶柄中空。雄花:乳黄色,萼绿色,花冠细管状,裂片5;雄蕊长短各5枚,长者具花丝,有茸毛;子房退化。雌花:单生或组成伞房花序,花瓣黄色或黄白色;子房卵圆形, ...
双子叶植物纲石竹亚纲的1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矮灌木,叶对生,或互生,常单叶,肉质,或退化为鳞片,常无托叶。花两性,整齐,单生,或为腋生二岐聚伞花序或顶生单枝聚伞花序,花被1轮,由4~5分离或结合的革质,绿色萼片所成,雄蕊基本5数,但常分裂为多数,最外方的常不孕而为花瓣状,花丝分离或合成几束,或基部结成单体,花粉粒扁球形至长球形,常具3沟或3拟孔沟,在广义的龙须海棠属有小刺,雌蕊基本由3~5 ...
藓纲真藓亚纲凤尾藓目凤尾藓科的代表属,植物体具典型两列扁平形排列的叶片,色泽翠绿或暗绿色,高约0.5~10厘米。茎横切面为椭圆形,多具分化中轴。叶卵披针形式阔刀形,具背翅及前翅,抱茎;中肋多贯顶,稀无中肋;叶细胞形小,多边形,平滑或具疣或乳头,叶边细胞不分化,或为线形。蒴柄细弱。孢蒴卵形或长椭圆形。蒴齿单层,齿片16个,2瓣状深裂,红棕色,具粗条纹及密横脊。蒴盖圆锥形,喙细长。蒴帽兜形。染色体 ...
旋花科的1种。原产美洲热带,后来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都有栽培,主产区在北纬40°以南。 一年生蔓性草本,地下部分具球形、筒形、纺锤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肉色因品种而异,还因胡萝卜素含量的高低,肉色有时橘红或淡黄。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茎节易生不定根。叶片的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也有在同一植株上有不同叶形,通常为宽卵形或心形,全缘或3~5(~7) ...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1科。几乎全为藤本,多木质,咀嚼枝叶常有苦味,茎枝横断面可见明显车辐状纹理(维管束),且常带黄色。叶柄常盾状着生于叶片的近基部,叶脉掌状,极少羽状。花小而不鲜艳,单性异株,虫媒传粉,组成各式花序;花被通常分化为萼片和花瓣,常轮生,每轮3或4片居多;雄蕊3至多个,花丝分离至合生;花粉粒扁球形至长球形,通常具3沟孔;心皮1至多个,离生,每心皮有2颗胚珠,但其中一颗常早期退化。 ...
单子叶植物纲姜亚纲的1科,本科植物多为短茎附生草本,但有时也为陆生耐旱植物(如菠萝)。一般不含生物碱,但常积聚番木瓜酶状分解蛋白质的物质,或有时含甾体皂素。所有器官中常有粘液道和针晶体囊及小而圆的硅质体。叶互生,在短茎上形成叶丛,或有时散生于稍长茎上,狭而具平行脉,时具刺齿,表皮极厚。通常近直立或弯展而表面凹入,以致宽叶鞘形成集水器,基部有时红色或其他艳色。花完全或有时单性,规则或微不规则,3 ...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大花草科大花草属的1种。产马来群岛。是一种肉质寄生草本,主轴极短,重达9千克。花巨型,直径50~90厘米,艳色,有腐败气味,吸引嗜腐肉的昆虫传粉,花被内面有小疣突。雌雄异株。雌花子房下位,有不规则的腔隙,为扁平而带柱头的花盘所顶盖,胚珠多数,着生于侧膜胎座上,倒生,珠被单层。雄花垂直柱顶端膨大,边缘下方生出花药,花药多室,顶孔开裂。本种生于潮湿高温的热带雨林中。 ...
晚古生代二叠纪亚洲东部的热带植物地理区——华夏植物地理区的典型代表植物,以其蕨叶大而命名。分类学上归属于已绝灭的种子蕨类。 大羽羊齿类是生活于热带或热带雨林环境下的攀援木质藤本或灌木植物。根系为宜于湿地生长的浅根系。茎有横走茎和直立茎,横走茎上生不定根;直立茎一般细长,粗仅2~4厘米,很少分叉,茎表面布有刺痕或枝条变态为钩状的攀附构造,幼茎扭曲。叶为大型羽状复叶或单叶,小羽片或叶呈披针形、长 ...
蜱螨亚纲真螨目瘿螨科的1种。俗称柑橘瘤壁虱。柑橘的重要害螨,为害春梢嫩叶、花芽、嫩腋芽和初生嫩梢细枝,形成椒子状螨瘿,使叶片不能抽出,不能开花结果。为国内和国际检疫对象。雌螨体纺锤形,长170~180微米,黄至橘色头脑板花纹通常模糊,有主要纵线3条,中线间断,在头胸板后缘前方有一个箭头符号;侧中线完整,亚中线向后延伸至背瘤,并在背瘤前与一条横曲线相遇。背瘤位于头胸板后缘。背毛指向后方。腹部有背 ...
辣木,原产于印度,又称为鼓槌树,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全世界约有14个品种,目前较常食用的品种有以下三种:印度传统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印度改良种辣木(印度 T.N.农业大学的改良种,早生且具高豆荚产量)和非洲辣木(原只产于肯亚图尔卡纳湖附近及埃塞俄比亚西南部)。辣木树龄约可达20年,树高可达7~12公尺(但可修剪成1至1.5公尺,以利家用式盆栽的栽种),树干直径可达 ...
硫酸铜和石灰水的混和物,化学上称为'波尔多液',它是一种有名的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能防治果树、水稻、棉花、马铃薯、烟草、白菜、黄瓜等 ...。波尔多液是果树上应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药效最为稳定,而且至今尚未产生抗药性的杀菌剂,发病前使用有效,忌病后用药。根据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物候期的不同,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石灰、水的配合比例,亦有所差异。
蜱螨亚纲真螨目瘿螨科的一种。俗称柑橘锈壁虱。在柑橘叶片和果实表皮上为害,受害果实面粗糙,呈褐色或黑褐色,俗称黑皮果。此螨也为害柠檬。雌螨扁平,纺锤状,淡黄色或橙黄色,长142~178微米。头胸板前方有长度中等的前叶,前叶前端有一横沟。头胸板上无中线,侧中线从前叶每侧伸出,外弯向前叶基部,然后内弯,向1/3处与一条直的短横线相遇;然后又稍向外弯,侧中线的 2/3处正通过背瘤内侧,末端接近头胸板后 ...
芸香科的1属,常称柑橘。主要特征是浆果具特别结构,因而又称为柑果,外果皮的油点又称油胞,中果皮最内层为白色线网状结构,称为橘白或橘络,内果皮由多个心皮经发育成熟而称为瓢囊的构成,瓢囊内壁上的细胞发育成纺锤形半透明晶体状的肉条称为汁胞,计胞常有纤细的柄,子叶乳白或绿色,单或多胚,或单、多胚混合型。多胚的其中可能有一个是有性胚,其余是无性胚,后者是由珠心组织细胞侵入胚囊中经多次分裂后而成。无性胚有 ...
吉丁科昆虫的1种。分布于中国浙江、湖南、四川和台湾等省。是柑橘的重要害虫。体长6~10毫米。古铜色,有金属光泽。鞘翅上有金灰色短毛组成的不规则波状纹。腹面青铜色,腹部末端呈乳突状。雄虫腹面沿中线自下唇至后胸有密而长的银白色绒毛。卵椭圆形,长0.7~0.9毫米,宽0.5~0.6毫米,乳白色。幼虫体扁平,乳白色,头部口器褐色。前胸大,中胸小,两侧有气孔。腹部9节,末端有深褐色尾叉,体被细毛。幼虫有4个 ...
蚜科昆虫的1种。主要异名有Aphis sacchari;Longiunguis sacchari。寄主植物为荻草、高粱、甘蔗。除中国西北部分省区和欧洲外,几乎普遍分布。是中国北方高梁产区的大害虫,在东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常大发生。群集叶反面吸食汁液,严重时使叶变红、茎秆弯曲、不能抽穗。能传带粟红叶病毒。无翅孤雌蚜体长1.8毫米。活体黄色。腹部第8节有背中横带和毛2根。有时第7节和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