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9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比色法) 原理 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在有过氧化氢存在下,过氧化物酶能使愈创木酚氧化,生成茶褐色物质,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生成物的含量。 仪器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秒表 天平 研钵 磁力搅拌 ...
实验50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原理 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氧和水,可使生物机体免受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方法有测压法、滴定法以及分光光度法等。用氧电极法测量放氧速度,方法灵敏而快速。放氧速度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成正比。 仪器药品 氧电极仪 记录仪 ...
实验51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原理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生成醌。多酚氧化酶活性可以用氧电极测量反应耗氧的速度,或用比色法测量产物的形成,常用的底物如儿茶酚(邻苯二酚)和多巴(3,4-二羟苯丙氨酸)。 仪器药品 测氧仪 记录仪 超级恒温水浴 离 ...
实验52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原理 植物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代谢活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也不例外,其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了解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这里介绍的是蒽酮比色法,糖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糖醛,糖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一种绿色的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方法简便,但没有志一性,对于绝大 ...
实验54 植物组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Somogyi法) 测定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通常用80梍85%的酒精抽提,在此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还原糖和蔗糖溶解而淀粉沉淀。过滤后在溶液中测定可溶性糖(包括还原糖和蔗糖),在残渣中测定淀粉。还原糖可根据其还原能力大小直接测定其含量。蔗糖和淀粉经水解后生成还原糖,测得其含量,然后换算成蔗糖和淀粉。纤维素用称重法,测得经酸、碱和有机溶剂处理 ...
实验55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 原理 凡含有自由氨基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溶液与水合茚三酮共热时,能产生紫色化合物,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氨基酸与茚三酮的反应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个茚三酮分子和NH3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
实验56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在研究植物的营养、代谢作用以及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时,往往需要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许多,不同的测定方法,乃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理化特性,而不同的蛋白质由于结构不同、组成分不同,它们的理化特性也就很不相同,对不同的测定方法反应也就很难一致,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测定方法在各种条件下都能适用。所以当你选用某一测定方法时,应该注意到: ...
实验58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原理 花青素是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的色素之一,属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生长中起调节作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花青素在不同pH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在酸性中为红色,其颜色深浅与花青素含量成比例,用比色法即可进行测定,方法简单易行。 仪器药品 721型分类光度计 温箱 台天平 剪刀 烧杯 量 ...
实验57 核酸的测定 Ⅰ.方法一 原理 核酸在生物体内,尤其是在蛋白质合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年龄植物的各组织内核酸含量的测定,能进一步加深对核酸生理功能的理解。 用过氯酸沉淀植物组织匀浆中的核蛋白,用醇醚除去其中的脂类后,以稀碱水解然后酸化,在低温条件下使RNA与DNA分离,制成RNA和DNA提取液,再根据核酸 ...
实验59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提取及分离 原理 生物碱是植物的一类次生物质,许多生物碱对人体生理发生强烈作用,因而是重要的药物。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是茄科植物中常见而有药用价值的生物碱。 生物碱可用不同方法提取,本实验介绍离子交换树脂法,其优点是操作及设备简便;有机溶剂用量较少,树脂再生后可反复应用;效率较高,既适合实验室制备,又适合工厂生产。 ...
实验60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途径(环割法,示范) 原理 韧皮部的筛管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通道,环割试验即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木本植物的枝条或树干上,用刀环形剥去一层树皮,深达形成层,从而阻断了割环上下方有机物的交换,在割环的上方聚集着从叶片运来的大量有机物,引起树皮组织生长加强,而形成伤组织或瘤状物。 仪器 解剖刀 操作步骤 1.夏季,在幼龄杨树或其他木植物上选定尚 ...
实验6I IAA的生物鉴定 (小麦芽鞘切段伸长法) 原理 将小麦胚芽鞘的延长部分切成段,漂浮在含有生长素的IAA的溶液中,这些切段可以继续伸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芽鞘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对数成正比,因而可通过测定切段伸长的多少来测定生长素的含量。 仪器药品 25℃暗室 滤纸 旋转器 分 ...
实验62 脱落酸(ABA)放射免疫测定 原理 ABA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 RIA)是一种分子相同的标记ABA~undefinedAg)和非标记ABA(Ag)与另一种浓度有限的专一性抗ABA抗体(Ab)进行的竞争性抑制反应: 当反应体系中Ag和Ab量保持恒定,并且Ag量Ab量(Ag~IAb100~I35~B时,加入的Ag量越多,则 ...
实验63 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原理 吲哚乙酸在吲哚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被氧化破坏失去活性。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力的大小,对调节体内吲哚乙酸的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酶活力的大小可以其破坏吲哚乙酸的速度表示之。吲哚乙酸的含量可用比色法测定。 仪器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
实验64 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 原理 大麦(小麦)种子吸水开始萌动之后,胚乳中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糖,α-淀粉酶就是参与此水解过程的一种酶。该酶是由胚中释放出来,在赤霉作用下,在糊粉层细胞合成或激活。因此,没有胚的活动或者赤霉素的参与,α-淀粉酶就不能形成或激活。本试验即证明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作用。 仪器药品 ...
实验65 细胞分裂素对萝卜子叶的保绿作用 原理 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着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阻止核酸酶和蛋白酶等一些水解酶的产生,因而使得核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少受破坏,同时具有减少营养物质向外运输的作用。 将植物的离体叶片放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中,置于25梍30℃黑暗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的分解速度比对照慢,证明细胞分裂素具有保绿 ...
实验66 乙烯对棉花子叶脱落的效应 原理 乙烯能增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加速果胶质和纤维素水争,使得细胞间的结合力减弱,导致离层产生,引起器官的脱落。 乙烯利(2—氯乙基膦酸)在植物细胞液的pH条件下(一般pH4),缓慢分解放出乙烯,具有与乙烯相同的生理效应。 仪器药品 剪刀 镊子 培养 ...
实验67 乙烯对雌花的诱导 原理 乙烯是一种气态激素,普遍产生于各种植物组织中,是植物体内一种正常的代谢产物,其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乙烯有调节性别转化诱导雌花形成的作用。 “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它的化学名称是2—氯乙基膦酸,进入植物体内,被分解,释放乙烯,反应如下: 使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能促使瓜类植物雌花的数目增多,雌花出现的时期也提早。 仪器药品 ...
实验68 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原理 乙烯是植物正常代谢的产物,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激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它还能促进果实成熟。 乙烯利(2—氯乙基膦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它在植物细胞液的pH条件下,缓慢分解放出乙烯,具有与乙烯相同的生理效应。 仪器药品 层析缸 容量瓶 量筒 ...
实验69 生长延缓剂B9 对花生茎节生长的影响 原理 B9(Alar)的化学名称是N,N—二甲基琥珀酰胺酸,其结构式如下: B9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延缓剂,有阻止细胞分裂与细胞伸长的作用。以适宜浓度的B9溶液喷施花生植株,能使植株变矮,节间变短,抑制茎枝徒长,减少养分消耗。在生产实践上有一定的意义。 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