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三、MHC参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 (一)抗原/MHC复合物的形成 外源性蛋白质被APC摄入细胞内,在溶酶体内被水解成肽段。同时,MHc Ⅱ类分子在内质网中装配成αβ异二聚体,由高尔基器转送到溶酶体,与该处带有免疫原性或主导师决定簇的抗原肽相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补转送到APC表面,被CD4+T细胞所识别。 内源性抗原 ...
网络 二、MHC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人们早已观察到各种不同品系动物的免疫应答是由遗传控制的,如豚鼠对白喉毒素结核菌素的易感性在不同品系间有很大差异人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主要归功于60年代后免疫化学研究中合成多肽抗原的应用,对H-2的深入了解以及同类系和H-2内重组株小鼠的建立。 (一)MHC对免疫 ...
网络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MHC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胸腺对胸腺细胞的选择作用,对机体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参与免疫细胞相互识别,对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遗传限制等。有关Ⅲ类抗原C2、C4和B因子的功能请参见有关补体系统的内容。 一、MHC与胸腺对胸腺细胞的选择作用 成熟的、有功能的T细胞必须经过在胸腺中阳性选择和阴性 ...
网络 二、补体型 位于HLA-Ⅲ类中的补体基因,不仅两个C4基因紧密连锁,构成C4单体型,而且与另外两个补体基因Bundefined与Cundefined也紧密连锁,构成更大的单体型,Alper等命名其为补体型(complotype)。Alper等人提出,在不足100kb的DNA分段上居有4个补体基因,从理论上计算,基因间的随机交换率在10000到2000次减数分裂中还不到一 ...
网络 三、MHC扩展单体型 近年研究表明,在正常人以及某些疾病对HLA-Ⅰ、Ⅱ、Ⅲ这三类基因还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并构成一些具有分布特异性的大单体型,并先后提出不同的术语加以概括,如MHC扩展单体型(MHC-extended haplotypeEH)、MHC祖传单体型(MHC ancestral heplotypeAH)、HLA-补体单体型(HLA ...
网络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在11次IHW报告了36个人MHCⅢ类基因,其中发现最早、知之最祥、并与免疫应答关系最密切的是C4A、C4B、Bf和C2四个基因。 人C4A和C4B两个基因座,表现为复杂的多态现象,在每个C4A或C4B分子上的C4d区个别氨基酸的差别形成许多型别,目前已有40多种同种异型(allotype)。例如C4B与C4B ...
网络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MHC编码的抗原为一类同种异体抗原(alloantigen)。其中Ⅰ类和Ⅱ类抗原主要以细胞膜镶嵌蛋白的形式存在,也可脱落成为可溶性的形式。Ⅲ类抗原为补体C2、C4和B因子, 主要分泌到血清等体液中去。 一、MHC抗原的结构 (一)Ⅰ类抗原的结构和分布 Ⅰ类抗原由非共价键连接的两条多肽链 ...
网络 三、HLA抗原的检测 (一)HLA-A、B、C抗原的检测 HLA-A、B、C抗原可用血清学方法鉴定,故又称SD抗原(serologically defined antigen)常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microlymphocytotoxicity test)又称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 dependent cyt ...
网络 二、人HLA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在人类MHC称为HLL(human leucocyte antigen),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人类最复杂的基因族。除成熟的红细胞外,HLA抗原几科分布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以及血小板。由于此组抗原首先在人外周血白细胞上发现,同时表达抗原水平较高,目前多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来检测这类抗原的型别,故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
网络 二、细胞因子基因 T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的TCR/CD3介导的刺激4hr后明显提高。IL-2基因可以作为T细胞活化期间细胞因子基因转录调节的典型,IL-2对于大多数正常T细胞来说是一种自分泌生长因子,因此,其基因的转录调节对于T细胞活化是必需的,IL-2基因在TCR介导的正常T细胞刺激45nim-1hr内开始转录。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本 ...
网络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TCR/CD3复合物与配体结合后,经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传递信号,最终导致T细胞活化和增殖。信号转导中所涉及的基因根据其活化时间可以分为早早期、早期、晚期基因三种类型(表8-5)。早早期基因的转录不需蛋白的合成,而早期及晚期基因的转录则需蛋白的合成。早早期及早期基因转录在有丝分裂期之前,而晚期基因转录在有丝分裂期 ...
网络 二、PKC的转位与激活 1.PKC的转位 PKC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器官和细胞,静止细胞中PKC主要存在于胞浆中,当细胞受到刺激后,PKC以Ca2+依赖的形式从胞浆中移位到细胞膜上,此过程称之为转位(translocation)。一般将PKC的转位作为PKC激活的标志。 2.PKC的激活 PKC的活性依赖于钙离子和磷脂的存在,但只有 ...
网络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一类Ca2+、磷脂依赖性的蛋白激酶,在跨膜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KC通过催化多种蛋白质上Ser/Thr磷酸化,调节多种细胞的代谢、生长、增殖和分化。 表 8-3 哺乳动物组织内的PKC亚类 亚 类 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kDa) ...
网络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G蛋白在TCR/CD3与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的结合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G蛋白可使PLC发生活化,从而激活磷脂酰肌酰肌醇代谢途径,引起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自80年代中期发现G蛋白发现G蛋白及ras等GTP结合蛋白以来,G蛋白与信号转导关系的研究已获得重大突破,因之获得1994年诺贝尔医 ...
网络 二、磷脂酶C PLC是存在于胞浆膜上一个关键酶,有9种异构体,分为α、β、γ和δ四组。PLC作用于PIP2产生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IP3和DAG是 T细胞活化的重要信号。除PLCα组外,其余PLC组均不具有跨膜序列,所以PLC在水解PIP2时必须与细胞膜结合。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参与信号转导的主要为PLCγ。 ...
网络 二、CD45在信号转导中的调节作用 (一)CD45在活化信号转导中的调节作用 在确定CD45为一种PTPase之前就已证实了CD45参于细胞的活化和生长调节。抗CD45抗体可以(1)抑制PHA或CD3交联所介导的T细胞增殖;(2)抑制NK或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3)抑制经CD2、CD3以及CD8膜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 ...
网络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T细胞活化中所发生的多种蛋白分子酪氨酸磷酸化提示必需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Pase)来拮抗这种作用,通过负反馈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PTPase基因是一个多基因家族,主要位于人第20号染色体上,不同来源的PTPase cDNA在结构上差别较大,其表达的产物 ...
网络 三、SH-2结构域的调节作用 (一)SH-2结构域的结构特点 前已所述,PTKs src家族包括p59lck和p59fyn,这两个分子的氨基端有三个同源的区域。其中一区域对于豆蔻酸的附着是必需的,豆蔻酸可以通过疏水的相互作用和/或同一种胞浆膜蛋白结合的方式使得激酶定位于质膜上,这种胞浆膜结合蛋白实际上是豆蔻酸化多肽特异性受体。第二区 ...
网络 二、p59fyn的 1.p59fyn的分布和结构 p59fyn为非受体PTKs src家庭的一个成员,见于多种细胞中。由于基因拼接的差异产生了两种不同形式的p59fyn。一种以高水平表达于大脑中(p59fyn),另一种主要存在于T淋巴细胞中(p59fyn)。p59fyn基本结构类似于p59fyn和p60src。它通过氨基末端豆蔻酸的基团共价结 ...
网络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蛋白酷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是一类催化ATP上γ-磷酸转移到蛋白酪氨酸残基上的激酶,能催化多种底物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迄今发现的蛋白酪氨酸激酶中多数是属于致癌RNA病毒的癌基因产物,也可由脊椎动物的原癌基因产。根据PTK是否存在于细胞膜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