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生长着一种高耸入云的巨树,它们一般都高达百米以上最高的竟达156米,比美洲的巨杉还高14米,相当于50层楼的高度,难怪人们把它称为“树木世界里的最高塔”。这种树木叫杏仁桉或杏仁香桉,属桃金娘科,生长在大洋洲的半干旱地区。它的树干没有什么枝杈,笔直向上,逐渐变细,到了顶端,才生长出枝叶。这种树形有利于避免风害。杏仁桉的树基也粗得惊人,最大的直径近10米,接近一座普通楼房的跨度。这样 ...
雪松的故乡在印度喜马拉雅山的西北和阿富汗一带,所以又叫喜马拉雅杉、喜马拉雅雪松。因木材有香气,也叫“香柏”。雪松属松科,为常绿乔木,高可达60—80米,胸径3—4.5米。大树亭立,姿态端庄;树冠塔形,大枝向四周平展,小枝微微下垂,针叶分层叠翠,显得分外秀雅壮丽,因此有“风景树皇后”的美称。雪松的针叶坚硬,在长枝上作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幼叶多呈白色,远远望去,如雪盖松枝,所以取名雪松。雪松树形 ...
白桦树干耸立,枝叶疏散,树皮洁白,枝条柔软;迎风摇曳,姿态俊美,远远望去,好像一群群白衣天使在翩翩起舞,一向被称为“美人树”。白桦属桦木科。全球有桦树40种,我国有22种,多产于东北、中部至西南部。其中有刀枪不入的铁桦树,入水即沉的坚桦树,身披“红外套”的红桦和穿着褐色外衣的黑桦等。白桦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50厘米,叶三角状卵形。树皮以白色著称,因为含有35%白色的桦皮脑所以常在树皮上聚集 ...
垂柳体态轻盈,婀娜多姿,柳枝低垂,迎风摇曳,如绿衣少女婆娑起舞,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人们称它为“少女树”。垂柳属杨柳科,是落叶乔木。高10—12米;小枝细软下垂,淡黄绿色或淡红色。单叶互生,狭长披针形,如人眉。雌雄异株,柔荑花序生成串,像毛虫。花色鲜黄,雄花花药淡红黄色,有蜜腺,是虫媒花。花期2—3月,4月果熟 ,蒴果散出细小而带有白色丝状绒毛的种子,乘风飘扬,这就是“漫 ...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树能“独木成林”。榕树是属于桑科的常绿大乔木,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的树冠之大,令人惊叹不已。在孟加拉国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株大榕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从它树枝上向下生长的垂挂“气根”,多达4千余条落地入土后成为“支柱根”。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形成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 。巨大的树冠投影面积竟达1万平方米之多,曾容纳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在树 ...
世界上能吃动物的植物约有500多种但绝大多数只能吃些细小的昆虫。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奠柏,居然能“吃”人。奠柏树高八九米,长着很多长长的枝条,垂贴地面。有的像快断的电线,风吹摇晃,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它们,树上所有的枝条就像魔爪似地向同一个方向伸了过来,把人卷住,而且越缠越紧,使人脱不了身。树枝很快就会分泌出一种粘性很强的胶汁,能消化被捕获的“食物”,动物粘着了这种液体,就慢慢被“消化”掉,成 ...
冬青枝叶茂密,树形整齐,历来作为城乡绿化和庭院观赏植物。我国明朝浙江都司徐司马,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门前遍植冬青树,数年以后,街市郁郁葱葱,市民受益。古人将冬青树排直而种,号称“冬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绿篱”。冬青又名紫花冬青、红冬青,属冬青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30米,直径30厘米,树皮青灰色。江浙一带把女贞也称为冬青。其实,它们是不同科的植物。女贞属木犀科,一般高仅6米,是灌木或小乔木 。冬青 ...
在《圣经·创世纪》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地被洪水淹没,留在方舟里保全了性命的诺亚,一天放出鸽子,探测洪水是否已经退去。当鸽子回来时,嘴里衔着一枝新摘下的橄榄枝。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就回到陆地上。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当作和平的象征。橄榄又名白榄、青果,属橄榄科。高约10—20米,是常绿乔木,全株有胶粘性芳香树脂。叶椭圆形,11—15对形成奇数羽状复叶。花白色,有芳香,小花20—300朵形成 ...
每当秋末,山野里的榆、槲、栎、桦、梨等落叶树上,常有一丛丛绿叶附生在枝干上,远远望去好像一个个鸟巢,这就是寄生植物槲寄生。东北人称它“冬青”。是常绿小灌木,茎呈圆柱形,有叉状分枝。槲寄生枝端着生一对稍带肉质的叶子。开单性花,雌雄异株,生于枝端两叶之间。结球形浆果,半透明,如豌豆一般大小。成熟时呈黄色或橙红色,内有一粒种子。鸟类常喜啄食它,因果肉富含粘性,种子粘在鸟嘴上不易脱落,鸟类便用嘴在树皮和裂 ...
鸢尾是一种草本单子叶植物,开的花像蝴蝶,大而美丽,所以民间常叫它蝴蝶花。鸢尾花由同色彩的花瓣组成,无花萼、花冠的区别,合称为花被,共有六片,三片在下,三片向上,形成一只大蝴蝶状。鸢尾花的中央,有一个“下位”的子房,柱头三裂,形成三枚小花瓣,各把一个雄蕊遮盖着,所以增添了花的美丽和神秘。鸢尾花多为蓝色或蓝紫色,白色的种类尤为名贵,欧洲人特称它为劳伦斯鸢尾。“佛劳伦斯”是意大利的一个知名城市,可能这花 ...
杜鹃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是杜鹃花科中一种小灌木,有常绿性的,也有落叶性的。北半球温带各地,都有杜鹃花的分布。在全世界800多个品种中,中国占有600多种。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皇帝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确实,杜鹃花十分美丽。管状的花,有深红、淡红、 ...
英国人和美国人习惯把色彩艳丽、芳香浓郁的玫瑰看作“友谊之花”和“爱情之花”,往往把玫瑰花作为高尚馈赠的礼物,情人们更以互赠玫瑰表达爱情。两国人民还把玫瑰花比作花中皇后。在中世纪,英国还发生过一场“玫瑰战争”。因为交战的双方都以玫瑰作为他们家族的标记:一个以红玫瑰为记,另一个以白玫瑰为记。后来两个家族和好了,合为一个家族而主持王位,便以红玫瑰作为王室的标记。从那以后,红玫瑰一直成为英格兰王室的标记, ...
桂花以金黄的花色、浓郁的花香,为秋光倍增异彩,被人们推崇为金秋娇子。民间相传吴刚学仙犯了过失,被罚到月亮上去砍桂花树,桂树随砍随合,因此总是砍不倒……在广西桂林,传说因海龙王的三公主帮助人民移山凿洞,造就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风景。她死后埋葬的土地一夜间桂树成林,这就是桂林这个地名的由来。桂花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称木犀,原产我国。它虽以花闻名,但花朵很小,浓香袭人。桂花的花为管状,由五个瓣联合形 ...
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向来为中国人民所尊崇。北宋爱国诗人林和靖,终身不娶以“梅妻”为伴,曾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歌颂梅花清雅高洁的形象和风韵。孙中山先生推翻清王朝后,建立了中华民国,用五色国旗象征各民族的团结,并用梅花五个花瓣象征五色旗。从此,梅花被人们尊为中国的国花,一直沿用至今。1982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我国发行了 ...
荷花在中国至少有3千多年历史。因它盛夏开花衬映在绒绿叶片之中,风送阵阵清香,使人淡忘了夏季的炎热。宋代诗人杨万里咏诗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为睡莲科的植物,它的地下茎横行于湖塘内的泥中,称为莲鞭。莲鞭的顶端数节,在夏秋间钻入湖底泥土的深处,逐渐膨大而成为人们喜欢食用的藕。在莲鞭的节上,发生须根,扎根湖底;萌生叶片和花茎,挺立于水面之上 ,风姿绰 ...
茉莉花盈白如珠,幽香袭人。宋朝诗人江奎则说:“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亚洲的两个南方国家——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都把茉莉定为国花。菲律宾人民把它视为纯洁、热情的象征,称它为友谊之花、爱情之花。印度尼西亚人民爱茉莉如爱家珍,家家都有茉莉花。有些妇女把茉莉放在精心编织的小花篮里,挂于蚊帐中,连睡梦都充满着浓郁的香甜味。茉莉是一种常绿小灌木,与桂花一样,同属木犀科。它的花常三朵生于一个总梗上, ...
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番薯、山芋、红薯、白薯、地瓜等。块根可作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甘薯的营养成分如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 C和铁、钙等矿物质的含量都高于大米和小麦粉。非洲、亚洲的部分国家以此作主食;此外还可制作粉丝、糕点、果酱等食品。工业加工以鲜薯或薯干提取淀粉,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医药等工业。甘薯淀粉的水解产品有糊精、饴糖、果糖、葡萄糖等。酿造工业用曲霉菌发酵使淀粉糖化 ...
中国的牡丹株形端庄,花姿典雅,鲜艳富丽,清香宜人,是中国传统名花中最负盛名者,被誉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唐朝诗人刘禹锡曾描绘过当时京城牡丹花开时节,“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况。牡丹是牡丹科灌木,高的可达2米,一般为1米左右。花朵单生枝端,直径可达16厘米,所以相当硕大。花萼有5片;花瓣5片或为5的倍数重瓣花则更为珍贵。花有红、白、紫红及黄色,十分艳丽。牡丹的花姿千变万化,层出不 ...
月季 中国是月季的故乡,几乎无人不识月季花。它花期长,从2 月到12月,都会陆续开花,因此民间叫它“月月红”。宋朝诗人杨诚斋有两句写月季的诗说:“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道出了月季花期长的特色。月季于17—18世纪从中国传入欧洲,引起了西方园艺家的重视与兴趣。经过与西方原有蔷薇属的植物反复杂交,产生了风靡世界的现代月季,品种更为优良和繁多,花有红、白、绿、黄、紫及洒金等色,品种达万种以上 ...
玉米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当地印第安人早在7千多年前就有种植 。在古代,玉米是墨西哥人唯一的粮食作物,每当玉米成熟时节,人们总要把第一个果穗献给“玉蜀黍女神”。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玉米,并把它们称为“印第安种子”,后来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因为玉米的果穗有很多须,酷似土耳其人的胡须,所以16世纪以后,欧洲人普遍称它为“土耳其麦”。玉米传入我国约在16世纪初。当时外国人朝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