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5-氨基-4-氧戊酸的结构,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中。通常由琥珀酰CoA与甘氨酸经由α-氨基- β-酮己二酸生物合成的。2分子的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缩合,生成胆色素原。后者成为血红素、叶绿素、藻胆色素(phycobelin)、胆色素、维生素B12(氰钴胺素cyanocobalamin)等四吡咯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此外,还知有δ-氨基-γ-酮戊酸经氧化脱氨反应,生成α-酮戊二酸半缩醛 ...
缩写为ACC。为含于梨及苹果果汁中的非蛋白性质的氨基酸,为环状氨基酸的一种。植物体由蛋氨酸合成的乙烯的直接前体,在酶的作用下由S-腺苷酰蛋氨酸在活体内合成。许多植物组织都具有在氧的条件下使ACC分解生成乙烯的活性。 ...
含氨基糖的一组抗生素,链霉素为其代表。由链霉菌(Streptomyces)产生的其他的氨基糖苷抗生素有卡那霉素、新霉素及巴龙霉素等。都与30S核糖体亚单位相结合,引起m RNA之密码误读,从而抑制细菌的蛋白质活体合成。 ...
糖的羟基为氨基所取代的化合物的总称。作为生物体成分最常见的是葡糖胺和半乳糖胺,它是己糖的2位羟基为氨基所取代的化合物、神经氨酸,它是5位具有氨基的九碳糖,但从1位到3位具有丙酮酸的结构,如除去此部分则与2位具氨基的甘露糖胺的结构一致。与此不同,也有相当多的天然的2位以外的氨基糖,其大多数是作为微生物产生的核多糖、糖苷或抗生素的成分而存在的。例如作为糖构成成分的有大肠杆菌或色杆菌属(Chromo ...
为水解断开氨基而生成氨的酶的总称。对于腺嘌呤、腺苷、AMP、胞苷均各有其专一性的酶,而生成相应的OH基化合物。 ...
L-氨基酸氧化酶,存在于肾脏 肝脏 霉菌、蛇毒、细菌等中,为直接氧化L-氨基酸的需氧性脱氢酶。EC1.4.3.2.如果不存在过氧化氢酶,则以H2O2脱羧形成酮酸。 其辅酶是FMN或FAD。底物专一性广泛,能很好地氧化亮氨酸、甲硫氨酸等,但不作用于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但是,鸟类肝脏的酶对碱性氨基酸具有专一性。不过,由于活性低,因此动物的酶对氨基酸代谢是否有意义尚属疑问。但对L-α-羟酸 ...
催化脱去某种氨基酸的羧基,生成对应的胺(如下列括弧中所示)的裂解酶之总称:NH2CHRCOOH─→NH2CH2R+CO2。主要是在酸性培养基上发育的细菌中发现的,在动物,植物中虽然很少,但也可以找到。在细菌中已知有分别对应于赖氨酸(尸胺)、酪氨酸(酪胺)、精氨酸(鲱精胺)、鸟氨酸(腐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的专一性的脱羧酶,这些酶均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在动物组织中对谷氨酸(γ-氨基丁酸) ...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的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方式,即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特定的蛋白质各有其单独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这是由对应的基因DNA(某种病毒则为RNA)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所规定的。 ...
组成蛋白质的大部分氨基酸是以埃姆登-迈耶霍夫(Embden-Meyerhof)途径与柠檬酸循环的中间物为碳链骨架生物合成的。例外的是芳香族氨基酸、组氨酸,前者的生物合成与磷酸戊糖的中间物赤藓糖-4-磷酸有关,后者是由ATP与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的。微生物和植物能在体内合成所有的氨基酸,动物有一部分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一般由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中间物,经多步反应(6步以上)而 ...
既含氨基(-NH2)又含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中还含有氨基的氢与分子中的其他部分发生取代而形成亚胺的环状化合物(亚氨基酸)。氨基与羧基结合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称为α-氨基酸。天然得到的氨基酸大部分是α-氨基酸(R-CHNH2-COOH),α-氨基酸相互间失水形成肽键连接(见图)的化合物为蛋白质或肽。由于氨基从α顺次向相邻的碳原子移动,因此被称之为β-,γ-,δ-氨基酸等,但并不存在 ...
组成蛋白质基本结构的多肽链两端,原则上是一端有一个氨基末端残基,另一端带有一个羧基末端残基。前者是将α氨基保持游离状态的氨基酸残基,后者是将α羧基保持游离状态的氨基酸残基。采用1-氟-2,4-二硝基苯的桑格(F.Sanger)的DNP法(DNP method),在历史上是很著名的。该法可作为鉴定或定量分析位于氨基末端的氨基酸残基的方法。也广泛采用将DNP法超微量化的dansyl法(用5-二甲氨 ...
也称为己糖胺。系己糖的羟基为氨基代换所形成的化合物之总称。即在氨基葡萄糖(葡糖胺)中,仅针对己糖这一名称而命名的。作为生物成分来说,N-乙酰的衍生物构成多糖的葡糖胺和半乳糖胺分布得最广,其他如甘露糖胺(N-乙酰甘露糖胺)则以N-乙酰神经氨(糖)酸的形态出现。但任何一种都是由于D-己糖2位的羟基可为氨基所代换,因此这些作为系统名而言,多被称为2-脱氧-2-氨基-D-己糖。经过果糖-6磷酸→葡糖胺-6 ...
氨基酸的一种,发现于玉米种子或人、天竺鼠等的尿中。通过给予天竺鼠肝均浆以14C-赖氨酸的试验等明确了赖氨酸→六氢吡啶羧酸→α-氨基己二酸→α-酮基己二酸→酮戊二酰CoA的分解途径。此外,它还是赖氨酸合成途径的一个(在某些霉菌、酵母、藻类中)代谢中间产物。 ...
NH2CH2CH2CH2COOH存在于动物脑或植物体中,简写GABA。是化学传递物质之一。由谷氨酸脱羧反应形成,认为对脑的活动有抑制作用。在脑中,由于氨基转移酶作用而变成琥珀酸半缩醛而被代谢。认为是在脑与谷氨酸代谢相关连的GABA循环的代谢途径。 ...
又称4-氨基蝶酰谷氨酸(4-amino pteroylglu-tamic acid)。系叶酸的衍生物,也是其代谢的抑制剂。在许多生长体系中显示生长抑制作用,但直接的抑制部位或许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因此推断它可抑制核酸合成。这时即使存在叶酸也常不能阻止其抑制作用。这被认为是由于抑制剂对酶的亲和力特别高的缘故。氨基蝶呤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
缓和同种其他个体攻击性的行为和动作。在集群中生活的动物,表现寒暄式的行为是这种姿势的极普通例子。安抚姿势包括幼兽般的姿势和动作(狗等作踡缩身体、互相碰鼻尖等动作),雌的性姿势(狒狒、日本猴展示臀部的动作),用这些姿势把对抗性的动作诱发到别的行为上去,从而避免对方的攻击。哺乳类的仔兽、鸟类的雏鸟嘴部短小,耳、喙部不突出,一见便有“幼儿样的”特征,这样的外貌(德Kin-dchenschema)成了 ...
原来指挠皮肤的痒处,或去掉其上的附着物等,以解除不愉快感觉的行为。这一行为如果在两个个体间进行则指很不同的具社会意义的行为;另外被关在笼中的动物,由于过分烦闷而抓挠自己的身体,以致受伤的情况,可说是异常的行为。也有与此完全不同的用法,即从生理学角度看指与促进身体物质代谢正常化有关的行为(促进供氧的哈欠等)。
这是E.Suess命名的二叠纪(Permian Period)的古大陆,与古地中海相隔,又与冈瓦纳大陆(Gond-wana land)相对,大体相当于现今的西伯利亚到喀什米尔一带,作为这块大陆特征的安加拉植物群落,包括GangamoPteris和CalliPteris,前者是冈瓦纳大陆所具有,后者是属于西欧大陆,而安加拉大陆则恰是两者混合的地区。 ...
从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经格陵兰岛一带,在北极圈生活的蒙古人种的一个集团。在身体上,文化上都适应于北极地区的生活。面部宽大,颊骨显著突出,眼角皱襞发达,四肢短,躯干大,不仅有这种形态,而且生理上也适应寒冷。但是外鼻比较突出,上、下颚骨强有力地横张着,因头盖正中线像龙骨一样突起,所以面部模样呈五角形。由于克服极端的环境生活,在人类学上引起注意。
爱情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中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用动物来研究爱情,是由哈罗(H.F.Har-low)于1958年开始逐步开展起来的。他把刚出生的红毛猴立即与其母亲分开,单独养在一个栏杆里。在栏杆里放置两个人造的“代理母亲”。其中之一,躯于只是用铁丝制成的骨架,在胸部设有哺乳瓶。另一个躯于是由柔软的布包裹的,未设哺乳瓶。脱离母亲的小猴,与供给食物的铁丝制成的“母亲”相比,更爱柔软的、具有肌肉感 ...